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的Hoffa骨折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2022-01-10 12:23:24于航王永祥周岳来董辉徐晓航胡乐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骨干髓内移位

于航 王永祥 周岳来 董辉 徐晓航 胡乐

Hoffa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是股骨髁冠状面的剪切性骨折,占股骨远端骨折的8.7%~13%。根据AO分类,这种骨折被分为B3型。Hoffa骨折临床上并不常见,而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则更为罕见。有关这种复杂骨折的手术入路、固定方法和康复治疗的文献均以病例报道为主[1]。关节内骨折的治疗目的是实现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是获得良好功能恢复的必要条件。但在治疗Hoffa骨折时,特别是合并股骨干骨折时,内固定具有许多困难。其涉及人体最大的承重骨和负重关节面,若没有得到适当治疗,易发生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除稳定固定骨折外,早期有效的康复治疗也是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的Hoffa骨折的临床特点,评估髌旁入路逆行髓内钉固定股骨干骨折,螺钉结合钢板固定Hoffa骨折的手术疗效。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2014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的Hoffa骨折病人14例,男5例,女9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3.2±7.8)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3.24±1.5)kg/m2。交通伤11例,高处坠落伤3例。纳入标准:(1)受伤至手术时间<5天;(2)行常规膝关节X线平扫和CT平扫及三维重建检查,明确骨折诊断;(3)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病人均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或先前有膝关节炎;近期出现手术并发症;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典型病例术前检查结果见图1。

图1 女性,64岁,车祸伤,左侧內髁Hoffa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术前三维CT正位(a);女性,68岁,车祸伤,右侧內髁Hoffa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术前三维CT侧位(b)

二、方法

1.手术方法:入院后行胫骨结节牵引。肿胀明显,行脱水、消肿、止痛治疗,有开放性损伤病人入院后急诊行清创缝合术,术后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于入院后3~5天内行内固定治疗。连续硬膜外麻醉,侧卧或仰卧位。Hoffa骨折侧作一髌旁切口,暴露股骨远端关节面及Hoffa骨折端,先行Hoffa骨折内固定术,由前向后垂直骨折线方向拧入2枚拉力螺钉固定Hoffa骨折块,后将重建型直形锁定钛板1块沿股骨远端后内侧缘塑形后置入,拧入各枚固定螺钉。于股骨干骨折端作一辅助小切口,采取线缆系统固定。后行逆行髓内钉置入,在股骨髁处开口,由小到大扩髓后将艾迪尔股骨逆行髓内钉置入髓腔内,2枚交锁钉于瞄准器定位下在骨折远近端分别置入。C臂机透视复位满意后。冲洗术野,确认无活动性出血,皮下置引流管1根,结束手术。典型病例术后X线见图2。

图2 女性,68岁,车祸伤,右侧內髁Hoffa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术后X线正位片(a);女性,64岁,车祸伤,左侧内髁Hoffa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术后X线正位片(b)

2.术后处理:术后引流一般不超过3天。引流管拔除后复查X线片。术中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至术后1天停止;术后指导病人行股四头肌收缩、直腿抬高及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等功能锻炼,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3天行CPM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膝关节伸屈幅度逐渐增加,每次CPM练习后坐床上,使患肢无负重着地。鼓励病人在术后1个月内膝关节活动度达到0°~120°,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定期随访并行骨折部位正侧位X线复查,观察膝关节活动度以及疼痛程度。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指导病人负重训练至完全负重。

3.观察指标:记录手术情况、术后检查结果、膝关节功能评分和术后感染情况。KSS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术后3、6、12个月随访记录KSS评分以评估膝关节功能;末次随访时记录膝关节活动范围(ROM)以及内固定稳定性检查。

三、统计学方法

结果

Hoffa骨折根据Letenneur分型:Ⅰ型8例、Ⅱ型3例、Ⅲ型3例,14例病人均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手术时间(66.64±7.88)分钟,术中出血(113.21±19.87)ml。病人随访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6.18±0.87)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切口感染及骨坏死;内固定稳定,无松动或断裂;骨折块无移位、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末次随访膝关节活动度(ROM)平均0°~122.86°,KSS评分88.6±4.9。术后3个月患侧KSS评分低于健侧,但术后6、12个月病人双侧K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后各时期KSS评分比较

讨论

股骨髁的冠状面骨折称为Hoffa骨折。当膝关节屈曲≥90°下,外侧髁的稍宽大的后部是膝关节受冲击的主要部位,并且膝关节解剖学上外翻角也使外侧髁受到主要的集中应力[2]。在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时,Hoffa骨折移位多不明显,本研究中病人急诊入院时多以大腿处疼痛为主诉,在膝关节X片上,因骨折线经常与内侧或外侧髁重叠,这可能导致多达30%的病例被漏诊[3]。因此,常规的X线片可能无法准确诊断,而CT扫描和三维重建有助于确定骨折的位置,是否有粉碎性骨折,并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

这种复合骨折涉及人体最大的承重骨和负重关节面,并且股骨髁周围有关节囊、韧带和软组织等附着,Hoffa骨折块不易复位,即使复位后,若无牢固的内固定也比较难以维持稳定。通过支具固定及限制性负重的方法对未移位Hoffa骨折有较好的疗效,然而,腘窝肌和腓肠肌牵引以及足部或踝关节运动可导致骨折再移位,这可能导致骨折延迟或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功能障碍和其他并发症[4]。有许多案例证明,非手术治疗往往预后不良[5]。因此,切开复位内固定是移位Hoffa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也适用于非移位Hoffa骨折的治疗。对于Hoffa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常用的有髌旁入路,前正中以及后入路,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和形态。也有研究报道,对所有类型的Hoffa骨折都可以采取髌旁入路[6],一方面大部分医师对该入路十分熟悉,二是这种方法完全暴露了骨折,没有损伤神经和血管的风险,使手术变得简单、安全[7]。

本组手术病人均采用髌旁入路,根据Hoffa骨折位置选择内侧或外侧入路,建议至少2枚螺钉并且尽可能与骨折线垂直以提供旋转稳定性,对于骨质疏松病人可在钉尾加垫圈,防止造成压缩骨折。螺钉的置入方向也存在争议,我们均以由前向后方向置入螺钉,虽然有研究认为,后向前较前向后螺钉效果更优,但临床很难用于实践,因为需要采取侧方或后方入路,存在明显的血管神经损伤风险。由于螺钉仅提供骨折块之间的摩擦力,单纯使用螺钉易发生移位而导致手术治疗失败。本组病人均采用重建钢板沿股骨髁侧方置入辅助固定,虽然根据内固定原则,Hoffa骨折的固定应为了对抗其冠状面的剪应力而将钢板置于后侧,但生物力学研究发现,侧向抗滑钢板比后路固定具有更强的抗剪切强度[8]。此外,后部带螺钉的防滑板会损伤更多的软组织,特别是腓肠肌头的插入,可能会破坏骨折的血液供应。使用钢板结合螺钉对Hoffa骨折病人进行内固定,能同时稳定股骨冠状面和矢状面,在二维平面上保持骨折端生物力学的稳定性,进而降低拔钉、退钉等情况的发生率[9]。在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时,对于长管状骨骨折有多种内置物选择,而髓内钉固定已受到专家广泛认可[10]。本组病人均采取逆行髓内钉技术,对于中下段股骨干骨折,逆行髓内钉具有强大的抗扭转力和弯曲力,对断端可提供较高的稳定性,且符合生物力学而有利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11]。使用逆行髓内钉技术,采取髁间窝为进钉点,因靠近股骨髁骨折块,是否会对股骨髁骨折产生不利影响如骨折移位增加、骨折块增加或者软组织嵌入等,而导致复位不稳定、术后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不良可能性增加,以及Hoffa侧方防滑钢板的置入是否对逆行髓内钉的置入产生不利影响,本组病人经术中、术后检查以及随访结果可见两个部位的骨折手术互不影响,安全有效。经髌旁入路,可直视下完成股骨干及股骨髁骨折块的复位与固定,对软组织损伤程度较低,无需剥离肌肉止点,有益于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研究表明,术后的早期功能锻炼除了促进关节功能恢复[12],并且明显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和感染等的发生率[13]。病人住院期间的康复在医师的帮助下完成,远程康复治疗是代替传统治疗的一种选择[14]。

综上所述,髌旁入路螺钉结合钢板以及逆行髓内钉技术治疗Hoffa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采取同一切口处理两个部位的骨折,软组织损伤小,骨折周围血供破坏少,并且互相不影响有效的解剖复位和内固定,有利于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猜你喜欢
骨干髓内移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再生核移位勒让德基函数法求解分数阶微分方程
核心研发骨干均16年以上!创美克在产品研发上再发力
当代水产(2019年11期)2019-12-23 09:02:54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Σ(X)上权移位算子的不变分布混沌性
骨干风采展示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在胫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多指离断手指移位再植拇指25例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