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外宣精品图书的选题策划与流程管理创新

2022-01-09 06:04于华颖王壮
传播与版权 2022年1期
关键词:外国人选题策划

于华颖 王壮

[摘要]外宣图书对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具有独特价值。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系列图书,以“独特”“精准”“严格”为关键词,结合读者需求,在选题定位的独特性和选题全流程精准管理两大方面着力,为我国外宣图书“走出去”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外宣图书;打造精品;选题定位;流程管理

讲好中国故事,引导海外受众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塑造真实、全面、客观的中国国家形象,是外宣图书策划中最重要的选题方向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当代中国形象应该是“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四个“大国形象”的表述从不同角度高度概括了中国国家形象的基本内涵,为外宣图书策划出版指明了方向。

以外国人听得懂、愿意听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打造“叫好又叫座”的外宣精品图书,是外宣图书选题策划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走出去”工作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读者希望更全面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北语社”)策划出版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系列图书。该系列图书从不同主题切入,通过在华外国人的亲述,以外国人的视角和他们熟悉的思维表达方式来讲述中国故事,展现真实而鲜活的中国,被外国读者广泛接受,取得了良好的外宣效果。本文以该系列图书为研究对象,从选题定位、选题编创、选题编辑加工、产品装帧设计等方面探讨打造外宣精品图书的创新思考与实操方案,以期为我国外宣图书的选题策划与流程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一、响应国家号召,推出外宣精品:“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系列图书的内容与成绩

2019年,北语社在中宣部的指导下精心策划出版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系列图书,希望通过外国人的视角展现我国70年来的发展变化,展示“大国形象”。该系列图书包括《在华生活锦囊101》《70年的70个关键词》《70个走进英文的中文词》和《衣食住行在中国》四册。其中,《在华生活锦囊101》以提供锦囊妙计的方式,讲述了留学生们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感,为所有来华留学工作,以及对中国感兴趣的外国读者提供了实用的来华锦囊。《70年的70个关键词》精选了70个能反映中国发展变化的关键词,邀请到访过中国的外国人围绕一个关键词讲述自己的经历或加以评述。《70个走进英文的中文词》则选取了70个已经进入英文话语体系的中文词汇,并配上英文权威释义、外媒新闻摘录、相关知识拓展等内容,形式活泼新颖。《衣食住行在中国》则讲述了几十位国际友人眼中中国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系列图书面向外国人广泛征稿,最终共有近200名在华学习、工作的外国人参与了四本书的撰写。这四本书虽视角各异,但都以地气十足的鲜活内容、以小见大的方式,展示了我国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做到了让外国读者看得懂、愿意看,实现了“润物细无声”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树立良好国家形象的目标。

该系列图书自出版以来,已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目录、2020年北京市提升出版业国际传播能力奖励扶持项目,同时获得第十九届输出版优秀图书称号、“一带一路”出版合作优秀案例等多项荣誉。图书版权已输出德国、韩国、委内瑞拉等多个国家。该系列图书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市场反响,成为外宣图书精品,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二、全程精准策划,凸显独特定位:“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系列选题从策划到出版的全流程梳理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系列图书的成功,源于北语社对该项目在选题定位上选取了独特的视角,在項目实施上采取了全流程精准策划和严格管理,其中,“独特”“精准”“严格”是该项目成功的三大关键词。

(一)以独特的视角对选题进行整体策划和定位

北语社为该选题成立了项目组,经过前期调研和讨论,项目组为该选题确定了三大核心要素:第一,要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进步与发展;第二,要通过外国人的讲述介绍中国;第三,要采用口袋书的形式,轻松易读,图文并茂。这三点要素的确定,明确了该选题的主题内容、写作视角和呈现方式,为整个项目的实施打下了基础。

(二)以精准的策划对选题整个流程进行严格把控

1.作者选择

让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是该项目的关键前提。北京语言大学是我国国际汉语教学重地,留学生规模庞大,与国内其他国际汉语教学院校联络紧密。项目组请在校留学生群体来书写他们亲历的中国,既解决了作者资源问题,又保证了内容的真实、鲜活。

让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目的之一是希望外国读者相信图书内容。为了进一步增强图书的可信度和真实性,本系列四本书均以不同形式呈现了作者的个人信息和简介。以《在华生活锦囊101》为例,书中来自30个国家的43位作者均为正在中国各个高校就读的留学生,本书在每篇文章的最后展示了他们的照片和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国籍、就读学校、来华时间、居住城市)。这不仅是本书真实性的最好证明,而且能使这30个国家的读者因本国留学生的一篇文章而对图书产生亲近感。同时,展示个人信息也会使留学生作者产生自豪感,有助于他们将这本书推荐给更多的亲朋挚友。

2.内容创作

图书出版属于媒介产业。中国媒介产业“走出去”需要尊重国际出版规律和传播规律,以融合中外的共同价值观、融通中外的人类共同情感、兴趣及丰富多样的媒介形态,提高“走出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该系列外宣选题作为承载“走出去”使命的图书产品,北语社对其定位是既要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变化,又要充分考虑到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趣味性。因此,该选题内容要充分体现中国在各个领域的进步给民众的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以《70年的70个关键词》为例,书中将70个关键词分为政治、经济、民生、科技、文化、环保、体育、传媒等十大类别,包含了“中国梦”“一带一路”“反腐”“高铁”“杂交水稻”“高考”等众多与我国时代变迁密切相关的热词。每个关键词下都有两三位外国友人讲述他们对这个词的理解和相关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让外国读者了解了中国,而且让中国读者从外国人的视角去看待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热词,这种阅读体验十分新鲜。

3.编辑流程控制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系列中的每本书都需要大规模向外国作者组稿,并要在6个月内出版上市,对编辑来说,无论是沟通协调,还是稿件编加审核,工作量都是巨大的。因此,在选题立项后,项目组立即集合北语社外语部全部编辑力量,将编辑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进行话题梳理、寻找作者、审校修改等工作。

话题梳理是该选题编辑工作的开场戏。在外宣图书策划中,编辑对图书内容的把控十分重要,其须确保稿件内容达到图书的策划目的,能实现外宣功能。在《在华生活锦囊101》等图书的组稿中,为了通过话题文章,尽可能以小见大地展示我国东方大国形象,同时防止内容重复,提高征稿效率,编辑团队会先行提出建议话题列表,再让外国作者从中选择。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组稿速度,使外国作者对写作内容和要求更加明确,编辑也可在短时间内把握全书稿件内容,为后期稿件编辑、配图等工作争取到更多时间。

寻找作者是该选题能够得到落实的根本保证。编辑在组稿过程中,了解作者背景和其对华态度是十分重要的。此次寻找留学生作者,项目组主要通过北京语言大学及其他高校对外汉语教师的推荐。这样做的优势在于,基于对外汉语教师对留学生写作能力、配合程度的评估,项目组可以对作者进行初步筛选,有利于保证项目后期沟通和推进的顺利进行。最终入选的留学生作者均经过对稿件内容与文字质量、国家地域、来华时长、在华留学城市、是否用英语写作等诸多因素的考量,综合选拔而出。一部分以英语为母语且写作能力较强的留学生,也为后期英文加工润色,提升语言地道程度贡献了力量。

审校修改是决定该选题是否能够成为优秀项目的重头戏。该系列图书首版为英文版,虽然多数文章由留学生作者直接用英语写作,但是其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全稿除“三审三校”,还经过了两轮英语母语作者的文字加工润色,以及两位资深编审对全部内容的审核。以《在华生活锦囊101》为例,在审稿过程中,项目组主要发现以下几方面共性问题。

一是信息准确度与全面性问题。本书内容注重实用性,要求每篇文章能够解决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可能会遇到的难题。因此,信息准确度和全面性非常重要,如申请奖学金的网址、外国人考驾照的流程、租房的押金支付方式、购买火车票的网站和流程等,需要编辑在稿件编辑时认真核实。

二是写作体裁和风格统一问题。本书作为生活指南类图书,实用易懂是其要给读者的阅读体验。因留学生作者的写作能力和写作风格存在差异,本书部分稿件散文气息过重,或个人经历叙述过多,实用信息不集中,需要编辑重新对稿件进行修改。

三是话题区分度问题。高铁、地铁、手机支付等热点话题是本书特别希望向外国读者讲述的内容,因此也成为留学生作者的写作热点。同一热点话题可以通过不同角度,结合作者个人经历进行差异化处理。例如,高铁话题可以写乘坐高铁的体验、高铁与飞机如何选择、绿皮火车的乘坐体验等;地铁话题可以写中国地铁安检、中外地铁区别等。

四是英文表述褒贬意义问题。编辑在审稿中须特别注意个别表述的褒贬意义。例如,在“Do Chinese People Drink Cold Water?”(《中国人喝冰水吗?》)一文中,作者说中国的自来水是“不安全的(unsafe)”。此处“unsafe”一词容易让外国读者误以为中国的自来水含有很多有害物质,编辑须将其改为建议烧开后饮用,日常洗漱、洗菜等用水是非常安全的表述。

4.装帧设计把握

封面与版式设计是图书的外衣,也是影响读者是否拿起书、翻开书的重要因素之一。外宣图书的目标读者是外国人,因此其外观设计,包括用纸、开本等要符合外国读者的审美习惯。非虚构类中国主题图书应用抽象、简约的设计融入中国元素,使写实照片更具美感,能抓住外国读者眼球。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系列的四本书均采用潘通专色作为底色。设计者通过正方形、圆形、花瓣形、波浪线的多层叠加和渐变色处理,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设计出了层峦叠嶂、波涛阵阵、祥云缭绕等充满中国传统山水意境的简约而雅致的封面。

四本书的书名设计也独具一格。设计者将书名中数字的圆形部分变成写实区域,分别嵌入了饺子、大熊猫、龙纹瓷盘、苏州园林等中国文化符号具象照片,让外国读者一眼就认出这是一本中国主题的图书。

三、明确受众定位,润物细无声:关于外宣图书选题的几点思考

外宣图书选题属于“命题式选题”,是肩负国家外宣重任的“走出去”选题。这类选题比一般的外向型选题具有更加强烈的使命感和严肃性。但是,外宣图书的任务在于宣传,在于广而告之。因此,这类选题同样要考虑到产品的受众特点,要从读者的角度思考選题定位和呈现形式。北语社“外国人眼中的中国”选题的成功,为我国推出更多外宣图书精品提供了以下几点启发。

一是从选题方向视角看,外宣图书策划要与国家政策保持高度一致。比如,这类选题应认真研究四个“大国形象”概念,从不同角度寻找切入点,以合适的图书内容和图书形式来展示当代中国的“大国形象”。

二是从选题读者对象角度看,外宣图书策划不应只考虑我要说什么,还要考虑我要说给谁听,怎样说对方才愿意听等问题。在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进程中,出版的文化产品与海外受众之间并非对立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出版活动中共生的两个主体[2]。外宣图书策划首先应明确读者群体,并尝试将读者对象转向更广大的外国普通民众,通过生活化的内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塑造良好的当代中国形象。

三是从作者选取的角度看,外宣图书的作者也可以是普通人,请生活在中国的普通外国人,用他们的同胞愿意听、听得懂的方式,把他们在中国的故事讲出来,能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传播好中国声音。

四是从外宣图书策划方式角度看,外宣图书同样需要充分借鉴畅销书的策划模式,充分考虑读者和市场需求,争取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要以国际视角选取内容并采用外国人听得懂、易接受的表述方式加以解析和阐释,把出版物打造成生动精彩、耳熟能详的故事载体,帮助国外用户从文化层面理解新时代的中国和中国人。”[3]这样,外宣图书才能激发更多外国读者的阅读兴趣,才能真正实现外宣目的。

四、结语

长期以来,我国外宣图书在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肩负着“以书为媒”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国家形象的职责和使命,为推动中外交流和文明互鉴做出了巨大贡献。出版外宣图书也许难度不大,但是推出能够让海外目标读者群所深深喜爱、乐于阅读的成功的外宣图书并非易事。我们从成功选题中吸取经验,不断探索这类选题的创新思路与成功路径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壮,王天娇,刘晓晔.讲好中国故事:童媒IP跨文化传播的文化逻辑与商业逻辑[J].中国编辑,2021(07):69-73.

[2]张岩,张帅.中国出版走出去内容生产个性化创新思维[J].中国出版,2020(02):64-67.

[3]戚德祥.打造融通中外的精品出版物,促进文明交流互鉴[J].科技与出版,2020(05):23-28.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重点项目“百年大变局下中国共产党形象全球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1AXW00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于华颖(1983—),女,山东黄县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外语教育事业部编辑;(通讯作者)王壮(1969—),女,辽宁金县人,北京语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外国人选题策划
外国人学汉字
古蜀三星堆的来龙去脉
新年刊
外国人
选题有误
怎么跟外国人推荐《琅琊榜》?
史上最强虐心考眼力
《海洋岛屿与国防》栏目获省优秀选题策划奖
因影像 更感同身受
外国人排“毒”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