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移动互联时代新闻编辑力的重构策略

2022-01-09 06:04周浩
传播与版权 2022年1期
关键词:重构

[摘要]新闻具有一定公共性追求,因此新闻编辑力至关重要,其以求证事实、达成社会共识、探明真相为工作基础。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个人在新闻传播与生产中发挥了更大作用。移动互联给传统新闻媒体带来巨大冲击,由于新闻恪守公共性,其本质是为事件提供真相,予以社会大众正确引导。因此,移动互联时代新闻生产需要重构新闻编辑力,针对当前信息泛化的时代,新闻工作者要为社会大众还原事实真相,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编辑业务能力,将前沿的技术理论运用到新闻编辑工作中,承担起厘清事实真相、正确引导舆论的职责。

[关键词]新闻编辑力;移动互联时代;重构

随着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自媒体层出不穷,人们在面对海量信息时出现了认知偏差,而新闻工作者重构新闻编辑力是应对当前新闻乱象的重要策略。新闻工作者构建新闻编辑力,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追求新闻的公共性质,提高前沿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社会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性[1]。因此,在培养新闻编辑人才时,相关新闻机构应坚守新闻公共性底线,促进新媒体技术不断深入发展,而这要求新时代的新闻人才坚守伦理底线,并具备移动互联时代处理各类信息技术的能力。

移动互联网是当前人们主流的沟通交流工具,为草根大众提供了信息创作和发布的平台,新闻传播从传统单向传播向圈层、互动、讨论等形式变革,由传统的通用文本类型向更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新闻功能也从传统的提供实时事实信息向娱乐化、热点话题方向发展。这种趋势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新闻的印象。通过调查,近年来我国手机网民数量持续增长,自媒体也开始蓬勃发展,相应的自媒体传播能力也显著增强。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所闻所感上传到各种自媒体平台,但其内容多掺杂个性化的主观情绪,缺乏新闻应有的客观性,弱化了主流新闻媒体的权威性[2]。本文基于移动互联时代新闻媒体的发展需求,探讨传统媒体不断创新,新闻工作者为适应互联网时代重构新闻编辑力的有效策略。

一、新闻编辑力与移动互联时代的新闻编辑力

(一)新闻编辑力

编辑力是指编辑在工作过程中对信息资源的加工、策划与组织的能力。新闻编辑力要求从业人员对新闻具有基本的价值判断,能够有效辨识稿件,还要有新闻策划能力,同时肩负培养作者的责任。而最基本的新闻编辑力就是新闻工作者对稿件加工、重塑和纠错的能力。

新闻编辑是对新闻进行综合化的处理过程,其直接影响新闻的核心竞争力,包括新闻的選择、策划、审读、加工、组织。其中选择力是编辑在面对大量新闻稿件时的判断与取舍能力,新闻编辑应适应广大读者品位,并满足新闻发布的需求,从而决定稿件是否留用;其还应根据稿件是否符合结构模式需求来判断稿件是否具有修改的价值。同时,新闻编辑还应把控整体稿件,根据市场需求对其做出相应调整。策划力是新闻编辑根据选题进行策划的能力,策划力要求新闻编辑能够准确把握社会热点,准确选择信息资源。审读力是新闻编辑根据新闻阅读者的兴趣,对新闻稿件进行筛选,新闻编辑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对稿件做出评价,包括学术质量、信息资源的可靠度等内容,并针对稿件中的不当问题与作者沟通。审读力是编辑人员的基本要求,要对稿件的质量评估做出价值判断,也是保障新闻稿件质量的有效途径[3]。因此,新闻编辑要秉承严谨、客观、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组织力是新闻编辑的社会活动能力,包括调节各方面权益,促进各方利益主体的信息和情感交流,以及调动社会资源的能力,其是凝聚编辑部核心能力的体现。

(二)移动互联时代对新闻业的冲击

互联网衍生了众多新媒体平台,其构建了以个人爱好为主的窄化认知空间,社会联系出现断层,这与新闻的公共属性相背离。第一,信息生产与发布方式改变。社交媒体为个人搭建了分享、传播信息的途径,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从传统的报纸、电视、杂志转移到移动互联网终端,并通过智能手机及时与信息发布者获得互动交流,满足人们便捷性的需求,激发人们自行创作的意愿。目前,人们可以通过智能App终端及时了解所关心事物的发展动态,而各类技术也支持人们信息传播与共享。第二,互联网平台信息发布成本低,并具有一定隐匿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智能移动设备充斥各类信息,弱化了传统新闻的信息发现及生产能力,其会对公众的信息获取及社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这也是当前新闻工作者重构新闻编辑力面临的新挑战。

(三)新闻编辑力的消解

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社会大众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撰写和发布相关新闻线索,传统新闻编辑力被弱化。目前,部分新闻编辑为了保持用户的黏性,其新闻视角特意迎合用户喜好,窄化了用户获取信息的范围。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用户量逐年增多,社会大众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弱化了传统的新闻编辑角色。由于绝大多数新闻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当中产生,因此,社会大众获取新闻线索具有一定的即时性。而人们仅凭自身兴趣爱好对身边的见闻进行传播,与传统新闻发布时效不同,对社会突发事件,社会大众发布相关新闻线索的速度更快。传统新闻编辑受时间、地域限制,新闻时效性与大众自媒体发布的相关新闻线索相比较差,因此其编辑角色被逐渐弱化。

大众自媒体的新闻线索发布者来自社会大众,其获取渠道更加直接,新闻线索产生及传播速度快,会吸引更多的相同爱好者共同关注,而随着新闻线索传播范围加大,事件持续发酵,这会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促使相关部门介入倒逼事实真相。功能消解也是新闻媒体面临的问题[4]。当前,社会大众产生的新闻线索大多是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进行叙述,其价值判断仅代表个人观点。同时,由于社会大众缺乏专业的新闻知识,其看待问题不够客观,且看待问题的视角也没有专业新闻编辑全面。因此,新媒体客户端为了保持用户黏性,会追踪并分析受众人群的兴趣爱好,结合大数据挖掘技术,迎合用户的新闻需求特点为其推送相应的新闻信息,用户长期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中,导致其信息面变窄。传统新闻以编辑为中心,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目前新媒体多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新闻制作、发布、推送均以用户个人爱好为主,这割裂了个人与社会的联系,影响社会的多元化发展。

二、移动互联时代新闻编辑力的重构内容

(一)思想重构:走向公共与重建边界

第一,走向公共。传统新闻专业标签包括客观性和公共性。社会需要新闻工作者挖掘事实真相,而普通大众缺乏专业视角和专业知识以及相应的业务能力,易被假象误导,较难发掘事情真相,甚至影响事件发展的走向。因此,新聞编辑应承担公共性责任。第二,重建边界。由于新闻编辑对新闻具有独特视角,善于发现社会现象,且在选择和加工新闻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其在新闻领域长期致力于还原事件真相,也拥有自身的经验与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准确识别社会虚假现象。移动互联时代,社会公共信息量骤然增加,但数据的可靠性不能得到保证,这导致新闻领域的部分观点缺乏公共性和客观性。人们生活在公共环境中,新闻编辑应承担公共责任,不能被门户网站充斥的虚假信息所误导,其应让用户在海量的信息中快速获取事实真相,使社会和媒体发展相互建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角色重构:由新闻编辑者到信息提供者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延伸,社会大众可全面参与信息的生产、发布和传播。新闻编辑应从传统的报道观点者转变为信息的挖掘者,从传统的让公众了解事实转变为帮助公众厘清客观真实的信息。新闻编辑在此方面有以下优势:第一,新闻编辑作为专业人才,可以全情投入新闻编辑工作中;第二,新闻编辑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经验,可在新闻实践中总结技巧;第三,新闻编辑的独到视角、相关理念及工作能力是普通信息发布者难以企及的。移动互联时代,新闻编辑力受到客观因素冲击。因此,新闻工作者应重构编辑角色,关注社会大众讨论的话题及热点,坚持真理和事实真相。

(三)技能提升:巧用大数据

随着向社会各领域的渗透,大数据技术为新闻编辑人员发掘社会热点、掌握用户兴趣、反馈用户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但大数据又衍生了大量真假难辨的信息,如果新闻编辑没有敏锐的洞察力,易被参差不齐的新闻信息误导,导致新闻报道失真。因此,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新闻编辑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应用能力和业务能力,提高新闻内容的质量。

大数据的正确使用,可以促进公众的智慧培育。第一,大数据抓取技术及传感技术可以存储社会新闻数据,对社会各类事件做全面记录。由于信息体量较大,被大众弱化的信息可在互联网上得到曝光,大数据技术可为还原新闻事件真相提供数据支持。针对数据显示规律,新闻编辑可对数据追本溯源,为社会大众提供可靠的信息决策。第二,大数据技术能够使新闻编辑获取消息的途径更加便捷和高效。移动互联平台的新闻数据是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热点,但由于普通大众缺乏专业能力,无法从大量信息中整合重点,因此,新闻编辑应及时总结事实真相并呈现给用户[5]。同时,各类新媒体平台通过追踪用户兴趣,为其推送精准信息,提高与用户的互动黏性。例如,“今日头条”的新闻设置,不同的用户打开浏览新闻页面是不相一致的,大数据技术可以根据用户个人观看新闻的浏览时长、新闻类型、兴趣点进行智能推送,甚至用户是否点击广告都会在数据库记录以形成图谱。因此,传统新闻媒体可以此来培养和增强用户忠诚度。

(四)观念创新:场景成为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入口

新闻传播领域场景主要是借助大数据构建的个人场景,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了解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媒体根据这些信息提供精准推送服务。随着移动互联时代深入发展,用户特定场景需求不断被满足,而移动智能App技术升级,信息传输效率提高,各类媒体应适应当前移动互联时代的传播特点,抓住市场机遇,与用户保持高频互动。场景时代转变了信息生产方式,即人们可以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利用碎片化时间读取信息,提高了受众体验感和用户黏性。

当前,一些新闻生产追求爆款信息,新闻编辑没有深入了解新闻受众的内心需求,导致新闻所吸引的用户群体不是精准受众群体,长此以往,用户会被其他更具吸引力的媒体平台所抢占。因此,新闻编辑应利用好大数据的场景技术,深入发掘受众的内心需求。

三、移动互联时代新闻编辑力的重构策略

(一)新闻编辑自身编辑力的建构

新闻编辑需要重视知识积累,专业的新闻编辑在大学时期受到新闻编辑相关专业教育,而各类经济学、法律专业的学生也可成为新媒体编辑。但由于传统新闻编辑仅仅是告知事件真相,而其他专业学科的学生成为各自领域的新闻编辑后,能够提高其编辑内容的专业性,这补充了传统编辑学的知识盲区。因此,编辑学专业的学生应不断学习各领域的相关知识,可选择一门学科或多门学科精深学习,提高编辑内容的深度。新闻编辑还应不断适应社会变化,就目前来看,社会大众个人发布相关新闻线索缺乏专业素养,对社会公共意识和事件真假缺乏基本判断,其无意间的传播可能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新闻编辑应在传播新闻的同时服务于公共传播,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

(二)高校新闻编辑人才的培养

第一,新闻编辑人才应不断增加个人知识积累,树立正确的新闻伦理观念。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不仅要懂得新闻传播的相关专业知识,还要对其他文学类等知识进行交叉学习,提高知识的互融互通,为提升新闻编辑力提供基础保障。近年来,人们对专业性新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闻编辑在学习编辑理论知识以外,还应对其他专业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其还须善于使用数据挖掘技术,提高对数据的辨识能力,以适应移动互联时代新闻编辑的发展需求。高校在培养新闻编辑人才时,应承担当前历史时期的公共性使命,提高新闻编辑人才步入社会的适应能力。

第二,新闻编辑人才应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高校应通过互动式教学,让学生站在不同编辑视角分析策划案例、编辑标题等,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的能力,使学生快速适应社会新闻编辑角色。在技能提高方面,高校应培养新闻编辑人才的人文类、计算机相关知识,强化跨专业、多元化的人才培养。另外,高校应提高新闻编辑人才的大数据场景意识,培养其以用户为发展核心的意识,让其发挥大数据优势,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

四、结语

随着自媒体平台的发展,其为人们的表达和传播提供了平台,但由于网民基数大,且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互联网上信息泛化现象严重,许多无价值的虚假信息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严重影响社会大众的辨识能力。而自媒体平台为了提高用户的黏性,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用户兴趣爱好,并为其推送相应内容,窄化了用户的信息范围。新闻工作者重构新闻编辑力可缓解当前客观因素对新闻领域造成的冲击,相关新闻机构应提高对新闻编辑人才的重视程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为社会培养多领域、跨专业的新闻编辑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佳慧.新媒体时代下我国电视新闻媒体的创新思考[J].传媒论坛,2021(20):10-12.

[2]陈艳凯.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策略研究[J].传媒论坛,2021(20):26-27.

[3]于小轩.融媒体时代传统新闻媒体编辑思想的重构研究[J].传媒论坛,2021(20):55-57.

[4]陈晓松.对新时代新闻编辑工作者素质要求的思考[J].传媒论坛,2021(20):69-70.

[5]宁雅秋.试析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融合能力[J].新闻传播,2021(18):54-55.

[作者简介]周浩(1981—),男,山西侯马人,山西省侯马市融媒体中心编辑。

猜你喜欢
重构
变革思维模式重构教育新生态
长城叙事的重构
重构
农产品供应链重构赋时层次有色Petri网建模与仿真研究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核心素养背景下“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的重构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核心素养背景下“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的重构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重读《重构》,呼唤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