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惠燕
摘要:积极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同时也是对小学生优秀品德素养进行培养的重要体现。目前来看,在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方面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很多学校没有意识到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重要性,这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应该尝试通过教学情境创设、提升与学生互动频率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为学生积极心理培养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培育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基础。随着积极心理品质的受重视,国内小多数心理学家的研究方向也逐渐向积极心理学转变,他们认为研究学生的心理已经不能单纯地从消极心理方面着手研究,更应该研究学生的积极性格、积极情绪等。现阶段,我国已有学者借鉴国外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并结合我国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了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理念。他们认为应该从更加积极的视角,运用更加积极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因此,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并且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如何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
1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基本概述
积极心理品质是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由环境和教育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比较长久且稳定的一种积极心理情绪和个体的情感体验。积极心理品质会让他们用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面对未来。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存在个体差异性。受个体遗传和成长环境的影响,每一个人的积极心理品质都是不一样的,越积极的心理品质越能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第二,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稳定且具有可塑性的。积极心理品质属于一种心理特质,它能够跨时间、跨情境存在,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教育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小学生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心理品质。第三,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具有建设性和适应性。积极心理品质可以激发个体的潜能,促进他们的自我成长,减轻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压力,从而形成更加积极的性格。
2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进行培养的途径
2.1联合家庭教育,为积极心理品质培育打下基础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日常言行举止能够对他们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要积极联合家长,利用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父母要注重孩子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幽默风趣、努力向上的道德品质。首先,父母要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时时刻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父母的爱是孩子形成积极心理品质的关键。其次,家长要与孩子建立相互尊重、彼此包容、平等民主的家庭关系,与孩子进行深度交流,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2.2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
小學生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能力较差,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创新,积极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更加新颖的学习情境。小学生往往对多媒体设备有较为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视频、图片、声音、文字等多种教学资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此外,教师还应该设置一些故事以及谜语等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以此作为引导,可以使课堂教学结构更加合理,也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启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心理。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糖衣炮弹”游戏,让学生互相写出对方的优点,以小纸条的方式递给教师,教师将其输入教学课件中。然后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动画演示的方式拆开不同学生名字对应的小纸条,这时候那名学生就会看到小纸条背后所写的其他同学的真实感受,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快乐,这是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2.3引导小学生客观的自我认识和评价
很多的小学生都存在对自己认识不清的问题。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全面评价自我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接受能力强,在生活中喜欢模仿他人,评价他人,同时也希望别人来评价自己。在实际中,有的学生片面地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做比较,导致产生自卑心理;有的学生习惯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较,进而产生骄傲心理,盲目自信、眼高手低。这就需要正确地引导小学生全面地看待问题,正确评价自己。一是要通过他人的评价更好地认识自己。多听父母、教师、同学、朋友对自己的评价,对于他人的评价要辩证地看待,从他人的评价中分析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要积极听取合理的评价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二是运用比较法自我分析。与他人比较,既不过于悲观,又不要盲目自信,要做到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不断提升自己。与过去的自己做比较,对比现在与过去,有哪些进步与不足,哪些方面做到越来越好,哪些方面没有进步,甚至退步了,是哪些因素促使自己进步了,哪些因素导致自己退步了。理性地分析,对比结果,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制订具体的方案来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小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是每一位任课教师的责任。教师应该根据现阶段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得到有效激发,这也是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必经之路。想要实现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有效培养,仅仅依靠学校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起家校合作模式,学生家长要积极参与其中。对小学生影响最小的就是教师和家长,二者在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过程中应该形成合力,抓住这一机遇,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形成更加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曾文雄.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探析[J].教育参考,2019(05):56-60+66.
[2]吴灯,杨旭红.幸福成长课: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构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27):39-41.
[3]梁浩.基于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积极心理品质构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7):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