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勒战
摘要:在现代社会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德才兼备人才的培养,因为在以往应试教育思想下培养的学生的应试能力固然强,理论知识也扎实,但是却出现了不少思想道德有问题的学生。孩子在最初是没有善恶是非观的,没有正确的道德观念,所谓"善良"和"道德"都是在后天教育中培养和发展而来的。本文主要就德育在数学课堂教学的渗透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小学数学教师的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所谓的"立德树人"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使之成为具备正确思想道德意识的人,然后再对其进行文化知识的讲授。而学生也只有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才能明確人生价值与努力方向,从而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益的人。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育时应该把德育和数学知识的教育紧密结合一起,在数学教育课堂渗透道德意识,从而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数学也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课程,在数学教育中渗透德育,不但可以增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还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课程的应用价值,进而激发对数学的喜爱。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现状
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中国人都比较重视属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道德"。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和探讨,提高精神内涵,但是目前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效果不佳。很多数学教师缺乏德育意识,无法将德育与数学教育联系起来,先入为主地认为德育属于文科类的教育,与数学这种理科性的教育没有太大的联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不会对学生进行实行层面的渗透。此外,即使一部分数学教师具备了德育意识,但是德育的场所过于局限,且案例缺乏生活性无法激起学生的共鸣,教育效果不佳。此外,部分教师德育教育的方法不对,无法使德育观念与数学理论知识有机融合,有些牵强附会,对德育内涵的讲解不够准确,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小学所有学科中,数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所以在数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将数学的教育价值发挥到最大。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讲述数学理论知识时,为其渗透生活中的德育现象或者德育问题,提高其思想意识和精神内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减少社会中精致利己主要者的数量。许多人文化课成绩较好,但是思想道德水平较低,凭借着自己的应试能力走到上层社会,用知识伪装自己,实则是精致的利己主义,没有服务人民和国家的意识。只有减少精致利己主义的数量,为国家培养真正有道德有能力的人才,才能促进国家良性发展。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一)提高数学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
由于小学生经常与教师接触,所以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高尚的品德会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影响,而道德感较低的教师则会对学生良好思想品质以及正确行为习惯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以身作则,为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改变自身德育教育的观念,平衡智育与德育,并带动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重视。比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时,数学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之间的紧密联系。然后询问学生:"如果有人找你问路,你会利用你学习到的知识帮助他们吗?"询问的方式使教师与学生展开了交流,能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这一问题中大部分学生都会愿意帮助学生,如果有的学生说自己不愿意,那么数学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引导,使其理解乐于助人的意义和快乐。数学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指南针的发明、发展以及为社会所带来的益处,让学生对指南针的发明者产生敬佩,并激发其心中探索科学世界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最后,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该多关爱学生,与同事和睦相处,用自己的言行引导和感染学生。
(二)挖掘数学课本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学生以及教材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三大因素,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渗透德育教育时,应该仔细研究和挖掘数学课本中的德育因素,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德育有一定的理解,进而平衡智育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比如,在学习《扇形统计图》时,在综合应用力有一节是《节约用水》数学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机遇进行德育渗透。首先,数学教师应先为学生讲解关于扇形图的理论知识,在确定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之后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为其展示关于我国淡水资源的介绍,以及国际社会新闻中因为水资源而引发战争的国家。其次,教师可以随机让学生说出自己在家里的用水习惯,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淡水资源的浪费。最后,教师可以在新闻上找出我国某城市的日用水量,让学生根据已有数据制作扇形图。这一教学方式充分挖掘了数学课本中的德育因素,使学生在学习统计图理论知识的同时明白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并反思自己的用水习惯,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思想意识。
(三)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渗透
在数学教学中不是所有知识点都能与德育进行渗透,也不是所有环节都可以渗透,数学教师应该注重渗透的契机。一般来说在课堂教学环节是最佳的渗透契机,能够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思想道德内涵结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数学教师在渗透德育教育时,应该仔细分析数学教学内容与德育内涵的契合度,避免牵强附会,无法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比如,在学习《分数除法》时,这种计算类的知识很难与德育教育联系到一起,但是教师应该明白数学运算技能只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一种手段,遇到的是什么问题才是与德育教育结合的关键。所以,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用经典分蛋糕的案例去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和思考。学生在进行分组探讨的过程中,互相交流意见,共同探讨蛋糕的分配问题,能够使其感受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并加深与其余同学之间的感情。在解决分蛋糕的问题中,学生要思考如何分才会最公平,也能够为学生渗透公平的意识,提高其思想内涵。
(四)利用课后进行德育渗透
无论是以往的教学模式还是新课改以后的教育模式,都注重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巩固,而作业是巩固学生学习效果最常见的方式。但是国家最近下达了"双减"政策,要求减少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课后作业的有效性,减少无用作业。所以,数学教師在利用课后作业进行德育渗透时,应该减少数学练习题的数量,选择最有代表性的题目,实现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和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首先,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设计和挑选合适的题目,使学生在原有认知上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其次,作业的设计要富有感情且具有吸引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学习《扇形统计》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家庭成员的兴趣信息,并整理成扇形统计图。较少的作业量满足了"双减"政策的相关要求,比题海战术的效果更加明显。其次,学生在收集家人兴趣爱好的同时也加强了与家人的交流,更加理解家人的爱好,构建其乐融融的家庭环境,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或者在学习完《分数的除法》后,数学教师在家庭作业的布置上应该更加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其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学生为家人分蛋糕,并保证公平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充分利用自己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锻炼其实际应用能力还能表达对家人的关爱,让中学生们得到了更多的情感体验,减少了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提高德育教育和数学教育的有效性。
结语: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毕竟知识的高度并不能代表其道德和思想内涵的高度,在社会新闻中不乏知识分子走上了犯罪之路的案例。只有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打开学生的思想格局,才能为国家培养出"真正"的人才,才能确保国家的良性发展。而小学时期的学生思想就像一张白纸,是渗透德育教育的绝佳时期,同时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较为紧密,利用数学课程渗透德育教育,能够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和知识文化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展云.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30):167-168.
[2]唐筑.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策略[C]//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四).,2021:239-241.DOI:10.26914/c.cnkihy.2021.029920.
[3]温生贵.在小学数学课堂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80):61-63.
[4]任伟平.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44):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