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程 张传会 陈敬玲
摘要: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教学手段的应用,一直是高职院校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以云南工商学院2020级高职护理专业为例,结合学生需求与教师教学的融合,对《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相结合,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点的前提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思想认识,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职业荣誉感,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教学方法;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高职护理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包含了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三大部分内容。本门课程涉及面广,涵盖知识点丰富,学生学习具有一定难度。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设置课时为72学时,在本校的教学中,针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将该课程设置为36学时。针对本门课程现状,为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确保学习效果,结合本人授课经验,提出几点实践经验。
1学生基本现状分析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涵盖一部分中学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因此,在授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现状能够有利于课程教学开展,并完成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学习迁移。针对本校2020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回收有效调查问卷318份。问卷主要针对学生性别、知识背景、学习意愿等方面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回收问卷显示出以下差异化明显的几个方面:
第一,性别结构差异大,男女比例1:4。
第二,文科生与理科生占比差异大,文科与理科学生比为7:3。
第三,高中生物、化学课程熟悉者占比约为15%。
从问卷反馈的信息看出,针对学生的组成和结构差异大、背景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较薄弱等特点,需个性化设计教学方法。
2《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结构特点和本校学生现状,充分贴合学生性别差异、文理科知识背景差异等,可从以下方面推进教学内容。
2.1适当减速,夯实基础
本校2020级护理专业学生中,文科生占比高达70%,中学时期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薄弱,直接进入《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学习时,会存在理解和掌握困难,导致学习效果较差。在问卷调查中,高达82%的学生反馈:“在开始护理学专业知识学习前,有必要进行生物、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或复习”。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及时补充基础知识,在导入课程中结合中学课程内容,逐渐深入和提升,为学生做好课程过渡就具有重要意义。
2.2增加学习兴趣点,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关于教学方式的选择中,学生选择率最高的三项是常规的讲授式教学、习题案例讲解和多媒体视频观看。从调查情况来看,采用案例式和直观教学方式符合《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特点,也适合于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学习的趋势。在教学过程中,以分组讨论、案例探讨、视频观看的形式开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兴趣,增强课堂参与度[1]。同时,融入临床检测报告分析、药物使用指导、生活常识判断等内容,增加学习的实用性有利于提升学生参与度,促进学习效果。
2.3融入课程思政,提升学习效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影响[2]。对于《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与现实生活中的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以及寄生虫病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充分融入课程思政,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果。例如,在细菌耐药性讲授过程中,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现实案例中抗生素检测浓度偏高,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等信息,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集思广益,寻找生活中抗生素滥用、生态环境破坏案例,引入细菌耐药性知识点,分析耐药性产生的原因、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护理专业学生正确引导患者合理用药的必要性和责任心。通过讨论式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职业荣誉感。又比如,在细菌分布内容中,可以从细菌分布广泛,空气、水、土壤中均有细菌存在进行引入。在医院工作中,树立护理人员的无菌观念更是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细菌的分布特点和污染方式,融入国家对部分地区进行“旱厕改造”、“殡葬改革”等政策的实施,有效地阻断了病原菌通过空气、水、土壤传播的途径。引导学生清晰认识到,护理工作者同样具有向患者及其家属宣贯国家政策的义务和责任,从而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荣誉感。目前,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作为现阶段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备受关注。作为当代大学生,切身经历了该事件,充分参与了该事件的防治工作。课堂教学中,采用讨论式,由学生阐述个人经历,总结病毒感染的途径、传播方式、防治原则等内容,结合中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事件的成功举措,以及医护工作者在“抗疫”工作中的表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敬业奉献精神、崇高的职业使命和责任心。
课程思政执行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其效果取决于教师备课的充分性。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应当逐渐吸收学生融入教学中,不能为了“思政”而把专业基础课变成了思政课,更不能脱离课程内容,而成为一堂思想教育课。教师应该在充分理解课程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在“无形”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确保知识点被吸收的前提下,提升学生思想认识。
3結语
针对《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方法的探索,需要充分考虑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特点。作为高职学生,结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充分利用护理专业临床案例和实训操作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意识,提升个人职业道德素养。同时,随着病原生物的不断变化,《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也要与时俱进,也是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课堂教学要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特征,融入课堂教学,辅助学生融入社会,促进学生与时俱进发展,为社会培养基础扎实、思想进步的青年学生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曾祥琼.浅谈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08(09):40-41.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政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作者信息:
曾程,男(1985.10),彝族,广西省防城港市,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病原生物与免疫,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
张传会,女(1981.07),汉族,山东省枣庄市,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微生物
陈敬玲,女(1987.03),汉族,云南省昆明市,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资助:“病原生物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2022J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