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1131)
十二五以来,安徽省物流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发展环境日益改善,市场规模不断增大。然而在物流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2018年安徽省物流总费用仍占GDP的15.7%,物流行业仍然存在信息化程度不高、物流效率较低、资源浪费等不少由于粗放型发展带来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驱动安徽省物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实现物流创新需要一定的要素投入,人力、资金的投入必不可少,外部环境作为物流创新的基础保障也异常重要。物流基础设施条件、信息化水平等因素会直接影响物流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物流创新能力究竟如何,还得考虑创新产出水平,比如科技成果、物流业规模等。因此本文从创新投入能力、投入产出能力、创新环境支撑能力三个维度构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如表1所列。
表1 区域物流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安徽省统计年鉴》,其中物流业的相关数据由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替代。
本文采用熵权-灰色关联法对安徽物流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首先使用熵权法对影响物流创新能力的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测度,熵值越小,其指标表达的信息量越大,因此具有较大的权值。接着通过灰色关联法来衡量安徽省区域物流创新能力各指标序列与最优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关联系数越大,说明区域物流创新能力越强。
本文根据表1的相关指标,获取2011-2018年安徽省相关数据,利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wi,如表2所列。
表2 安徽省区域物流创新能力各指标权重wi
参考数列的选取为每个指标的最优值构成的序列,依据灰色关联法计算得出2011-2018年安徽省区域物流创新能力指标与最优序列之间的关联系数ξi,如图1所示。
图1 2011-2018安徽省区域物流创新能力(创新投入、产出)指标关联系数ξi
图2 2011-2018安徽省区域物流创新能力(创新环境)指标关联系数ξi
由R=∑wiξi可得出安徽省2011-2018年的物流创新能力值,如表3所列。其中R为物流创新能力,wi为各指标权重,ξi为关联系数。
表3 2011-2018安徽省物流创新能力(R)
创新投入指标中,物流业R&D经费支出、物流业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与创新能力的关联系数呈现一定程度的波动,物流业从业人数、物流固定资产投资与创新能力的关联系数呈较一致的变化趋势。2011-2015年,物流业R&D经费支出与物流创新能力的关联系数最高,2015-2018年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与物流创新能力关联系数最高,且呈现上升趋势。
创新产出指标中,物流业增加值与物流创新能力的关联系数稳步上升,到2018年到达最大值。物流业发表科技论文数量、专利申请数呈现比较大的波动,从2017年开始,这两个指标与物流创新能力的关联系数开始增长。说明相应的科技产出对物流创新能力的提高作用从减弱到增强,近年来对物流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增加。
创新环境指标中,旅客周转量与物流创新能力的关联系数呈下降趋势,此因素对物流创新能力的作用不大。电话普及率及互联网普及率等的关联系数2017年后逐年增加,2018年到达一个峰值,信息技术对物流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在提高。公路、水路等基础条件从2014年后与物流创新能力的关联系数基本都处在前列,基础设施条件对物流业转型升级作用明显。货物周转量对物流创新的影响逐年上升,2018年达到最高。货物周转量对物流产业创新影响较大。
总体上来看,安徽省区域物流创新能力从2011-2018逐年提升,且2018年物流创新能力(与最优序列的关联度)已经达到0.8073,表明比较接近最优序列,物流创新能力较令人满意,但与最优序列关联度等于1还有一定距离,说明安徽省区域物流创新能力仍有提升空间。
为更好地促进安徽省区域物流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区域物流产业转型升级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提出对策如下:
(1)加大投资,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与物流创新能力的关联性较强,对物流创新能力的提高影响较大。安徽省应加大投资,继续完善相关物流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推动物流业创新发展。
(2)优化资源配置。扩大物流规模,增加货物周转量,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助力物流创新。
(3)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是实现物流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
(4)促进科技产出。积极引进物流人才,产出相关科技成果,反向应用于物流业的创新活动中,提升安徽省区域物流创新能力。
物流基础设施条件、科技成果产出及物流需求等对安徽省区域物流创新能力的影响较大,而人力资金的投入、规模及信息技术条件等对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总体上来看安徽省区域物流创新能力逐年上升,但仍有提升空间。本文通过对安徽省物流创新能力评价,以期提升物流创新能力,实现安徽省物流业转型升级,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