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康复效果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2022-01-08 17:20赵玉芹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23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脑梗死血糖

赵玉芹

盱眙县中医院内科,江苏 淮安 211700

糖尿病是一类发病率高、病程长、并发症多、危害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如患者血糖长期维持在高水平,极易引起其他并发症[1-2]。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的风险极高,而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危害性极大,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治疗起来也非常困难[3-4]。在临床中不但要及时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还需做好护理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身心状态[5-6]。综合护理在临床各科室得到广泛应用,其护理效果深受患者认可,笔者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对于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研究资料较多,但综合护理应用研究资料较少,该文研究可弥补这一缺陷。该研究选取该院在2020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112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综合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12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法为随机数表法,研究组、对照组各有56例。研究组中男性和女性分别有29例、27例;年龄40~88岁,平均(62.23±3.55)岁;糖尿病病程2~13年,平均(6.62±1.20)年。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分别有27例、29例;年龄40~88岁,平均(62.36±3.59)岁;病程2~15年,平均(6.68±1.2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均确诊为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病历资料齐全、意识清醒,患者和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该次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重症疾病、心理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沟通,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进行一般性健康指导和简单的口头宣教,发放健康手册,考虑到患者多为老年人,对于糖尿病足相关的医学知识缺乏了解,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宣教工作,宣教内容的选择应当充分结合患者的受教育程度,以患者能够听懂的方式进行宣教,并且最好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以增强其理解能力。宣教内容应当包括饮食、生活、运动等多个方面,其中对于心理护理,因患者病情极易反复发作,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大,且会加剧患者负面情绪的产生,比如焦虑与抑郁等,对治疗依从性产生影响。护理人员需积极主动与糖尿病患者沟通交流,使用简洁、恳切语言,结合患者理解能力,开展健康宣教,普及疾病相关知识,借助成功案例,引导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心态。做好病房环境护理和生活护理,嘱咐患者做好个人卫生,按常规流程和医生要求做好疾病护理。

研究组应用综合护理: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心理动态,及时与其交流,了解其顾虑,耐心倾听其诉求,给予其人性化心理关怀,尽可能减轻其心理负担。通过为患者实施心理疏导,能够加深患者的疾病认知,并发症认知,缓解并发症,基于此,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实施心理疏导时,需要在消除不良情绪的同时,将用药后的应激反应缓解,加速患者康复。②运动康复。要为患者设计科学、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以有氧运动为主,并注意控制运动强度,在运动时需有护理人员或家属陪伴。③饮食指导。根据患者性别、年龄、理想体质量、工作性质、生活习惯计算每天所需总热量,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做到少量多餐,尤其要限制糖分、盐分、脂肪的摄入量,注意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强调饮食禁忌。不良饮食习惯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关键原因,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控制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增加蔬菜与水果摄入量。④功能康复。要对患者肢体功能、记忆力、语言功能、空间能力、注意力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给予针对性康复指导,康复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和表达能力训练、注意力和记忆力训练、体位指导、推拿按摩等,要尽可能提升患者、家属对糖尿病和脑梗死的认知度,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⑤加强血糖管理。要指导患者正确服用降糖药物,告知糖尿病的运动、饮食禁忌,每天为其测量血糖,并做好记录。⑥并发症护理。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极易出现各类并发症,护理人员要加强病房巡视,密切监测患者心肺功能、血压、血脂、血糖指标,采取相关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入院时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比如发病原因、护理方案等,告知其疾病可能造成的危害。⑦病房环境护理。要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灭菌,定时开窗通风及时为患者更换床单、被套和病号服,并应做到污湿的衣被及时更换,以保持患者舒适度,询问患者生活上的需求,并给予帮助,要限制探视人数,确保患者得到充足休息,护理操作要集中在某一时间段进行,医护人员要尽量减少进出病房次数。⑧用药指导。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疾病用药知识等,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并告知胰岛素的注射方式,协助患者开展血糖监测。循证证据,通过文献检索收集,分析评估资料的可行性及实用性,就方案执行及时总结,一旦发现问题就要立即调整。

1.3 观察指标

对比组间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康复训练依从性、血糖控制情况、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SF-36评分。①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程度,80分为满分,得分越低以低者为佳[7-8]。②康复训练依从性评价方法[9]:“完全依从”为患者能积极、主动完成康复训练;“部分依从”为患者需在医护人员的督促下进行康复训练;“不依从”为患者偶尔抵触康复训练。总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③患者睡眠质量采取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进行分析,21分为满分,得分越低则表示睡眠质量越低[10]。患者生活质量采取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分析,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11]。④以问卷调查法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分,得分≥85分为“非常满意”,得分60~84分为“比较满意”,得分<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为比较满意率和非常满意率之和。⑤统计两组SF-36评分,指标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社会生活。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SAS、SD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s),分]

组别SA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SD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n=56)对照组(n=56)t值P值52.99±7.20 52.23±7.11 0.562 0.575 39.63±4.55 45.70±5.20 6.574<0.001 52.23±7.11 52.98±7.22 0.554 0.581 39.21±4.36 45.69±7.16 5.785<0.001

2.2 两组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康复训练依从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比较[n(%)]

2.3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s)

组别研究组(n=56)对照组(n=56)t值P值空腹血糖(mmol/L)护理前 护理后餐后2 h血糖(mmol/L)护理前 护理后9.59±1.16 9.62±1.20 0.135 0.893 5.17±0.87 6.29±0.92 6.619<0.001 14.17±1.16 14.21±1.21 0.179 0.859 6.85±1.10 11.81±1.34 21.410<0.001糖化血红蛋白(%)护理前 护理后8.45±1.26 8.50±1.30 0.207 0.837 5.11±0.45 7.16±0.78 17.036<0.001

2.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PSQI评分、GQOLI-74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PSQI评分、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PSQI评分更低,GQOLI-74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PSQI评分、GQOLI-74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PSQI评分、GQOLI-74评分比较[(±s),分]

组别PSQI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GQOLI-74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n=56)对照组(n=56)t值P值15.53±3.77 15.54±3.79 0.014 0.989 9.17±1.55 11.70±2.01 7.459<0.001 71.11±6.20 72.01±6.29 0.763 0.447 87.00±7.21 78.89±7.06 6.014<0.001

2.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43%)较之对照组(82.14%)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2.6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

研究组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等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s),分]

表6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s),分]

组别 生理功能 心理功能 物质生活 社会生活研究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88.46±3.45 74.63±3.19 21.218<0.001 87.15±3.13 72.38±3.04 23.975<0.001 88.12±3.04 71.04±3.52 25.967<0.001 87.32±3.65 72.39±3.46 20.991<0.001

3 讨论

近几年,人们生活水平获得了明显改善,这也使得人们的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疾病的发生,不少疾病发生率逐年递增[2]。糖尿病疾病多发生在老年患者群体内,临床多表现为多食、多尿等。临床治疗期间,有效护理的实施,能够实现患者预后改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糖尿病与脑梗死均为老年人高发病,许多患者往往同时合并这两种疾病,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危害性极大,在确诊后要及时进行治疗,而护理干预对患者病情的康复也具有重要作用,在临床中要注意提升护理服务质量[12-13]。综合护理相比于常规护理具有更高的护理质量,其护理核心思想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能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和护理需求对其实行全面性、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功能康复、并发症护理等多方面,对改善患者身心状态具有积极作用,并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14-15]。

传统护理模式应用虽说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护理目标缺乏,护理目的不明确,护理措施针对性不强。这也是护理措施形式化的原因,护理工作局限性较强,进而导致护理效果不佳。综合护理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将其应用于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不但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还能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养,提升医院医疗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16-17]。该研究结果显示;将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于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后,患者SAS、SDS评分显著降低,康复训练依从性明显提升,各项血糖指标大幅降低,PSQI评分、GQOLI-74评分提升,护理满意度高达96.43%,且上述指标均较采取常规护理者更优(P<0.05),研究组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等SF-36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研究结论与南江波等[18]的结论类似。可见,实施综合护理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护理的缺陷,通过饮食、药物等方面护理,可有效预防糖尿病危险因素,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以此实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有效开展疾病病情管控。通过改善患者的心理与生理,可实现其生活质量的提升,在管控血糖的同时,开展脑梗死病症治疗,以此保证护理满意度,改善预后与转归。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开展综合护理有助于改善其身心状态和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脑梗死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