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静静,严曼琳
1.福州市第二医院产科,福建 福州 350000;2.福州泰康体检中心妇科,福建 福州 350000
妊娠期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类型,是指女性患者在妊娠前并未出现糖尿病相关症状,糖代谢处于正常状态(糖耐量同样正常);但在成功妊娠之后,首次发生糖耐量降低情况,且空腹血糖超过5.1 mmol/L[1]。当患者成功分娩出胎儿之后,糖尿病相关症状一般会消失,但患者后期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会大幅度增加[2]。该病患者在妊娠期内,由于血糖较高,会对自身及腹内胎儿产生较大的危害,不仅自身会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还可能导致畸形儿、巨大儿,导致妊娠结局不佳[3]。有研究表明,该病对孕妇造成的影响为:①因血糖较高,导致胚胎发育异常或死亡的概率较高,流产发生率最高可达30%[4];②易诱发为血管病变,进而合并肾脏病变,最终导致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的发病率最高可达50%[5];③若患者血糖持续控制不佳,一旦诱发感染,会加重糖尿病代谢紊乱,引发酮症酸中毒[6];④患者妊娠结束后,即使在一段时间内并未患上2型糖尿病,但再次妊娠时,妊娠期糖尿病的复发率最高可达70%[7]。对胎儿造成的影响:①巨大儿发生率最高可达42%[8];②若患者妊娠后不久便确诊该病,则体内高血糖环境可导致胎儿发育受限;③可造成胎儿窘迫、胎儿畸形、胎死宫内、流产、早产。对新生儿的影响:①新生儿尚处于胎儿状态时,受母体高血糖环境的影响,会导致胎儿胰岛素分泌量大幅度增加(远超正常值),进而形成高胰岛素血症,会延缓胎儿肺成熟的时间[9]。因此,当新生儿出生后,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率会升高;②脱离母体高血糖环境后,高胰岛素血症却不会迅速消失,导致胎儿易发生低血糖,情况严重时危及生命。总体而言,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在短期、长期都会对母婴造成严重影响的疾病,必须探索有效控制患者血糖、保持机体环境正常的治疗方式[10]。有研究表明,长期高糖、高脂等不良饮食习惯是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的主因之一[11]。因此,临床治疗该病时,需帮助患者制订个性化的营养摄入方案。该研究选取该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80例患者,旨在分析个体化营养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时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科室界定:该院妇产科、内分泌科。分析对象:80例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
纳入标准:符合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即妊娠前血糖指标正常、无任何临床症状、糖耐量及糖代谢正常;妊娠后首次出现多饮、多食、多尿、机体乏力等症状,经血糖检测、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该次妊娠为单胎妊娠的患者;思维意识正常,具备基础的医学常识,能够与该院医护人员无障碍交流的患者;依从性较强,自愿全程听从医护人员指引的患者;知悉该研究并与家属共同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该院伦理委员会经过多次考量,认定该研究并未违反伦理道德,批准开展。
排除标准:其他类型糖尿病患者;妊娠前已经确诊为其他类型糖尿病或已经明显表现出相关症状的患者;该次妊娠为双胞胎及以上的患者;合并严重妊娠期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受到严重机械性损伤的患者;因患有精神障碍类疾病等原因,导致思维意识混乱,无法与该院医护人员有效交流的患者;因自身原因导致未能完整参与该研究的患者。
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具体情况如下。
①观察组:纳入40例,年龄26~38岁,平均(32.26±7.58)岁;孕周(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时间)24~33周,平均(28.58±2.49)周;
②对照组:纳入40例,年龄27~39岁,平均(32.45±7.73)岁;孕周25~34周,平均(28.63±2.72)周。
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首先接受常规治疗,具体内容包含:①帮助患者科学制订生活、饮食习惯,使其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饮食的原则为注意膳食多样化、严格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少食多餐、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具体而言,若患者处于超重状态,则应严禁食用油炸、油煎食品,炒菜时应食用植物油,减少动物内脏、蟹黄、虾子、鱼子等胆固醇含量较高食物的摄入量;原则上,应禁止孕妇患者饮酒,且每天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 g以下[12]。诸如巧克力、冰淇淋、含糖蛋糕及饮料等甜品一律严格限制摄入量;若患者有强烈进食甜食的欲望,可使用木糖醇、甜菊片、蛋白糖等甜味剂代替白砂糖。若患者血糖情况控制较好,可适量进食含有果糖或蔗糖的水果,如苹果、橙子、梨等(不建议患者食用西瓜)。此外,患者日常应多食用谷物、麦片、芹菜、菠菜、西兰花等富含粗纤维的食物。②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保持外阴处于清洁、干燥的状态,应防止出现逆行感染。③叮嘱患者注意休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可适当午休,但时间不宜过长),每日应分早晚两次,进行15~20 min的散步训练,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13]。
在上述基础上,医护人员应结合观察组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订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具体流程为:
(1)由该院对应科室指派一名护士,与患者本人及家属充分沟通,了解患者日常饮食、生活习惯。如患者每日早中晚三餐进食何物,营养摄入是否充足、每日睡眠情况如何,白天处于何种精神状态等。充分了解上述信息之后,应对患者食谱、生活习惯中不利于血糖控制、胎儿发育的内容进行修正。
(2)患者每日的饮食应符合下列标准:①每日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如米饭、面食等含糖量较高,消化后可直接转化为糖类的主食)总量应占据每日进食总量的55%~60%之间。②每日脂肪摄取量应控制在进食总量的20%左右,如油炸、油煎类食物、动物内脏的脂肪含量极高,应尽量少吃或完全不吃,可使用植物油炒香菇、芹菜、瘦肉、竹笋等,既开胃又可降低脂肪摄入量。③患者每日摄入的蛋白质含量最多占进食总量的20%,可以红薯、玉米等替代主食,达到同时摄入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目的。总体而言,保证营养摄入充足、合理之余,应避免因非胎儿生长因素导致的体质量上涨。
(3)指导患者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除上文提到的散步之外,还可安排患者参与瑜伽运动,时间应控制在30 min左右。
①分别于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比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3项血糖指标[14]。
②比对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重点统计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包含流产、早产、难产、巨大儿、畸形儿发生情况。
③分别于治疗前后,向两组患者发放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比对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水平。该量表共包含12道问题,涉及饮食、运动、生活习惯(主要涉及睡眠情况、是否吸烟及饮酒等)、个人卫生共4个维度。每个维度得分区间在0~7分之间(最高分21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3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3项指标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3项血糖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3项血糖指标对比(±s)
注:*表示相同指标与该组治疗前相比,P<0.05
血糖指标时间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 P值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0.57±2.25(5.54±0.82)*13.75±2.55(8.94±1.64)*9.64±1.25(6.04±0.73)*10.61±2.31(7.26±0.98)*13.64±2.49(10.05±1.72)*9.58±1.31(7.72±0.82)*0.078 8.513 0.195 2.954 0.210 9.678 0.938<0.001 0.846 0.004 0.835<0.001
观察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27.50%,低于对照组的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对比[n(%)]
治疗前,两组饮食、运动、生活习惯、个人卫生4个维度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4个维度指标评分均有所上升,但观察组各项上升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对比[(±s),分]
注:*表示同指标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指标时间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 P值饮食运动生活习惯个人卫生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8.64±1.54(15.78±2.54)*9.34±1.75(16.75±2.48)*8.72±1.63(18.64±2.25)*13.67±1.87(18.69±2.15)*8.75±1.62(12.14±2.05)*9.28±1.64(13.31±2.43)*8.83±1.71(14.13±2.46)*13.48±1.93(15.67±2.05)*0.311 7.053 0.158 6.266 0.294 8.556 0.447 6.430 0.756<0.001 0.875<0.001 0.769<0.001 0.656<0.001
美国营养协会(ANA)在2019年12月19日围绕“个体化营养”作出了明确定义,即通过个性化的营养支持,用以预防、管理、治疗疾病,优化健康[15-16]。一般而言,个体化营养的开展需依赖3个必要因素,分别为个体化营养相关科学及数据、专业教育和培训、相关指导和治疗。采用个体化营养方式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重要意义在于:尽管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妊娠结束后,症状即可消失,但对自身及胎儿造成的损害是既定事实。从长远角度来看,患者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会大幅度增加。基于此,妊娠期糖尿病也可被视为一种需要长期治疗(控制)的慢性疾病。而个体化营养可以有效解决慢性病造成的危机,通过全方位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结合其生活习惯等,科学制订出长期治疗方案,能够显著降低对医疗资源的占用率[17]。
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模式一般分为3步:①基于饮食、行为、症状等进行综合评估。如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医护人员首先应了解其日常饮食习惯、睡眠质量、参与锻炼的意愿、当前血糖水平等。②在个体化营养科学和数据指导下,制订治疗方案。如该院为患者制订的食谱,精确指出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量。以此为基础,患者可在有限范围内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食物。③在个体化营养指南和治疗建议下行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必须坚持科学的膳食及作息方案,如果希望改变运动强度,则应首先告知医护人员,待其允许后方可施行。
该研究结果显示:①经过个性化营养支持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趋近于正常,综合控糖效果优于接受基础治疗的患者(P<0.05);②观察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更低(P<0.05);③观察组患者在饮食、运动、生活习惯、个人卫生4个维度的自我管理能力更强(P<0.05)。该研究的部分结果与刘争艳[18]的结果大致相当,其研究中,共纳入8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将之均分为观察组、对照两组,各44例,给予观察组患者个体化营养治疗联合低聚果糖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3项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3项血糖指标均回落至正常范围,但对照组仍然较高。此外,观察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6.8%,低于对照组的27.3%。其结果与该文相关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原因在于具体的观察指标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个体营养支持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时,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从多个方面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