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家庭治疗理论下正面管教工具对亲子沟通的促进作用

2022-01-07 09:57邱育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正面管教亲子沟通

邱育华

摘要:系统家庭治疗理论的核心是以系统思想研究家庭内部的心理过程、行为和沟通状况,改善家庭中的不良人际互动模式,并认为家庭成员的问题不全是个人自己的问题,而是家庭系统的功能出现了障碍。基于系统家庭治疗理论,采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作为改善亲子沟通模式的工具,以一个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问题转化为例,探讨系统家庭治疗理论及正面管教工具在促进亲子沟通、改善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中的效果和作用。

关键词:系统家庭治疗;正面管教;亲子沟通;情绪和行为障碍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01-0064-04

一、理论基础

(一)系统家庭治疗理论

系统家庭治疗将家庭看成一个系统,对任何病理过程的原因不再只从个人范围内、个体心理动力学角度寻找,而是从家庭结构里去探索。这种理论强调摸清家庭内部的相互关系格局,并通过对整个家庭的干预来改变个人心理症状,使家庭产生新的冲突,并通过对冲突的重新自我组织,获得新的变化,产生新的规则和互动模式[1]。

(二)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基于阿德勒个体心理学,是一种既不惩罚又不骄纵的教育方式,它倡导采用“和善而坚定”的方式和孩子建立平等尊重的关系,以鼓励的方式,使用以家庭会议、特别的时光等为代表的多种工具,培养孩子负责任、自律、合作、解决问题等品质和能力,帮助孩子成为内心有力量,有社会情怀,对社会有贡献的未来公民[2]。

二、问题行为的界定

研究者一般使用Achenbach 对问题行为的分类,将问题行为分为内化问题行为和外化问题行为。内化问题行为是儿童在心理上体验到的消极情绪,包括焦虑、抑郁、退缩等;外化问题行为是儿童违反社会规范的非适应行为,包括攻击、反抗、逃学等[3]。研究表明,父母与儿童的亲子沟通质量越低,儿童的问题行为越多,心理健康水平越低[4]。

基于以上的理论背景和前人的研究结果,我在日常工作中开始探索如何通过正面管教工具改善情绪和行为问题儿童的家庭功能,促进亲子间的有效沟通,以转化儿童的问题情绪和行为。

三、实践应用——以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转化为例

(一)个案的背景

小北(化名),男,10岁,四年级学生,一家六口,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妹妹同住,父母是个体户,经营一家汽车配件店,平时工作比较忙,小北主要由爷爷奶奶负责照看。

小北在校成绩较好,但抗挫能力较低,当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如成绩不如意、人际交往不顺利等,时常情绪失控。他常常以死威胁爷爷奶奶满足其要求,在三年级之前也常用这样的方式请假回家休息。刚上四年级时,小北无法适应学业任务加重,时常因为老师要求其订正作业或下课铃响还在讲题而情绪失控,且出现了一系列违抗对立的行为,曾在上学期间僵持在校门口不愿意进校门,一边大哭一边喊着“再让我上学我就……”,并脱掉上衣宁愿冻着也不回课室、上課期间突然冲出教室大哭,还有过升旗仪式期间冲回课室在桌上、黑板上、地上写很多咒骂的话,脱光了衣服坐在教室角落哭泣等情绪和行为。

(二)评估分析

1.个性认知特点

小北性格固执,认定的事情难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且敏感多疑,内心压抑,不愿意将内心的想法说出。抗挫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当环境发生变化而无法适应时,多采用回避的方式应对。小北情绪不稳定,易激惹,易崩溃大哭,且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缺乏安全感。

2.成长背景及家庭支持系统分析

小北是家中长孙,从小由爷爷奶奶带。爷爷奶奶比较溺爱,常包办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妈妈的教育理念和观点跟爷爷奶奶不一样,更多地希望孩子可以独立。但由于父母工作比较忙,妈妈虽然觉得爷爷奶奶的教育方式不对,但不知如何干预。爸爸很尊敬家中长辈,也从不干预长辈对小北的教育方式。于是,小北与父母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亲子沟通。

由于爷爷奶奶的包办和溺爱,小北有任何需求都会先寻求爷爷奶奶的支持,不太愿意听从父母的管教。妹妹从小是在父母身边长大,小北对此心里有不平衡但不会用言语表达,常在感到不公平的时候用哭闹的方式宣泄情绪。爸爸坦言比较偏爱妹妹,但对此已经有了愧疚,在小北频繁出现情绪失控和行为失控的问题后,父母有强烈的求助意愿,希望找到有效的方式陪伴孩子走出成长中的困境,改善家庭教育和沟通模式,从而改善孩子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3.心理测量

小北出现频繁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后,由父母带至广州三甲医院进行诊断,诊断为“通常在童年和青少年期发病的行为和情绪障碍”,并住院一个星期治疗,经医生的观察,情况较稳定后出院。

(三)情绪和行为问题转化方案

系统式家庭治疗理论认为,孩子的偏差行为往往是用来调控整个家庭系统的,这些“问题”的实质是家庭成员互动不良的结果。面对小北这样一个缺乏良性亲子沟通及家庭支持系统的孩子,辅导如果只从孩子入手,收效有限,因此,心理教师尝试家校联合,运用系统式家庭治疗和正面管教方法和理论,给予小北的家庭一些支持,从而转化小北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四)问题转化过程

第一阶段:重新构建家庭支持系统,改善家庭中的不良人际互动模式

根据对小北情绪和行为问题的评估分析,在小北的问题转化上,心理教师和他父母达成一致意见。妈妈表示,由于父母与爷爷奶奶的教育理念不一致,如果父母开始介入,担心老人家会有情绪从而影响干预效果。故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商量,在未来的一年里,爷爷奶奶先回老家养养身体,由父母接手小北的日常照料。当爷爷奶奶或者小北彼此想念的时候,可以通过线上视频的方式给予情感的支持,这样能避免两代人不同教育理念的冲突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父母未来一年暂且把工作重心放在孩子身上,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对小北和妹妹的照顾当中,故从四年级开始,小北主要与父母、妹妹生活在一起,家庭系统发生了改变。

第二阶段:给予正面管教的方法和技巧,重建亲子沟通新模式

1.在家中建立“积极冷静角”,及时宣泄和安放情绪

由于小北易怒,容易崩溃大哭,针对情绪的认识和处理,心理教师先跟父母科普了正面管教中“积极暂停”的理论知识,梳理了实行积极暂停的方法和流程。建议父母在小北情绪较为缓和和愉快的时候,与小北和妹妹一起商量,在家中找一个让他觉得很安全和愉快的地方,作为积极冷静角,并邀请孩子按照自己的喜好布置成喜欢的样子,放上自己喜欢的书和玩具等。小北向父母表达,希望有一个帐篷,帐篷里面放上自己的漫画书以及一个很喜欢的台灯,爸爸满足了小北的需求,并为这个积极冷静角起名为“小北太空站”。此后,小北有很长一段时间虽然仍情绪容易失控,包括在学校受了委屈或是难受的时候,都能够用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方式,躲在帐篷里面大哭。

2.安排“特别的时光”,增进亲子关系的建立

针对小北与爷爷奶奶比跟爸爸妈妈关系亲密的问题,为了增进小北与爸爸妈妈、妹妹之间的关系,由爸爸妈妈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一个家庭特别时光的清单。每天抽出10~30分钟的时间,家人专注参与到特别时光的项目当中。刚开始,爸爸妈妈的工作还没有处理好,常常不能够按照清单执行,并且初期小北不能够敞开心扉去享受这个时光。这个环节经历了一些困难和挑战,后来经过爸爸妈妈的调整和坚持,一家人的商讨,对清单进行了一些修改,同时也允许变化的发生,家庭特别时光已经成了小北和妹妹很享受和期待的时刻。一家人也因为常常一起饭后散步、骑车、看电影、做家务等而变得越来越亲密。

3.召开家庭会议,提升亲子沟通的质量

鉴于小北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想法,常常在学校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只是处理了情绪没有解决问题。为了解小北内心所想,找到支持和帮助其成长的方法,在亲子关系逐渐建立起来后,由父母与孩子一同商量,开始增设家庭的重要活动——每周一次的家庭会议。大家共同商量家庭会议的时间、讨论家庭会议的“构件”,在这个过程中,妈妈每一次都通过微信很认真地跟心理教师反馈家庭会议的内容以及小北的变化。起初,小北不能够很好地在家庭会议上发言,总是说“不知道”“没想法”,后来在爸爸妈妈的示范下,在妹妹的带动下,小北也开始表达自己对某一些事件的看法,表达在学校和同学发生冲突时候的委屈,对学业加重、学习时间延长、活动时间减少的不理解,对老师要求他更正作业导致不能跟同学一起出去玩的愤怒。起初,父母在面对小北的表达,多是告诉他对错,教给他道理,这样的反馈让小北的情绪很糟糕,在心理教师的指导下,爸爸妈妈开始尝试先去抱持和理解小北的情绪,然后用启发性的问题了解小北的想法。小北有了更多的表达,也在爸爸妈妈问题的引导下,慢慢地找到自我调整的方法。现在小北一家依然坚持着每周一次的家庭会议,并且妈妈每一次都会做详细的会議记录,并引导家庭成员一定要从“致谢”开启每一次的家庭会议,亲子沟通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三阶段:“做出弥补”,将积极的改变迁移

小北在学校由于情绪失控影响到同学和老师的上课,且语言的攻击也对同学和老师造成负面的影响。所幸同学和老师对小北给予了莫大的宽容和理解,让小北可以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慢慢地成长起来。经过心理教师与父母、同学与老师以及小北自己的努力,小北已经能够很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也有了更多积极的行为,也更加愿意对心理教师敞开心扉。对小北的转化从家庭系统逐渐过渡到了心理教师与小北一对一的心理辅导中。根据妈妈的反馈,小北对之前发生的事情非常介怀,为了能够让小北接纳自己成长中犯下的错误,心理教师在心理辅导过程中鼓励小北为自己的内疚“做出补偿”。小北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和心理准备,勇敢地向科任老师道歉了,并且通过为班级和同学服务的方式,对自己曾经造成的负面影响做出积极的补偿,班上的同学、老师都欣然接受小北的道歉以及他的服务,小北在同学们和老师们面前树立了新的形象。

(五)效果及反思

经过这一年半的努力,小北与父母建立起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并能够进行积极有效的亲子沟通。他愿意对心理教师给予信任和敞开心扉,情绪比之前更加稳定,行为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爷爷奶奶已经回到家中住,小北的积极改变让老人家倍感欣喜,爷爷奶奶也更信服于爸爸妈妈最初的决定,慢慢地参与到家庭会议和特别时光中一起享受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

回顾小北这一年半来的成长,父母的求助和改变意愿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他们愿意为了孩子的成长积极调整,愿意打破原有的教育方式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做出变化和尝试,这样的父母非常令人钦佩。由于家庭功能结构的改变,父母在家庭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以此改善了亲子关系,良性的亲子沟通也促进了小北情绪和行为的转化,这样的改变是令人欣喜和感动的。

参考文献

[1]刘志红,阮曾媛琪.系统家庭治疗在中国的适应性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8(5):29-31.

[2]简·尼尔森.正面管教[M].玉冰,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3]Achenbach,T M.Manual for the Child Behaviour Checklist/4-18 and 1991 profile[M].Burlington,VT:Department of Psychiatry,University of Vermont,1991.

[4]王争艳,刘红云,雷雳,等.家庭亲子沟通与儿童发展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2,10(2):192-198.

编辑/卫 虹 终校/刘 芳

猜你喜欢
正面管教亲子沟通
新课程背景下正面管教体系在小学中的践行
“正面管教”教师培训的本土化实践探索
美国“正面管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如何在课堂中正确的培养教师角色的领导力
家长应学会给孩子和自己“留白”
如何运用“正面管教”处理小学生的不良行为
初中生亲子沟通问卷编制
用关心化解家庭教育中的强迫
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评估的研究进展
成长自己 成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