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守望
——长治彩塑艺术研究院在太原的彩塑重塑

2022-01-07 11:39张超越
天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彩塑长治太原

张超越

北京服装学院 山西长治彩塑艺术研究院

一、太原寺观彩塑重塑的背景

太原古称晋阳,河川亘古,人文荟萃,在其2500多年建城史中曾9次为都,在北朝和隋唐时期,其政治和军事地位尤为显赫。李白曾这样赞誉太原:“天王三京,北都居一。其风俗远,盖陶唐氏之人欤?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雄藩剧镇,非贤莫居。”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太原作为与少数民族有频繁战争的军事要冲,成为一座华戎交汇的都市。在南北朝剧烈的社会动荡中,宗教逐渐成为乱世百姓的精神寄托,经帝王显贵推崇,迅速传播。与之相应,太原宗教艺术发展迅速,辉煌迭现,石雕和彩塑造像经久不衰。太原天龙山石窟造像艺术成就极高且风格独具,在雕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天龙山式样”;晋祠圣母殿43尊彩塑虽经后世多次重修,但仍保留了北宋神韵,完美表现出了那些把青春埋葬于深宫的侍女的喜怒哀乐,具有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崇善寺大悲殿高达8米有余的金身三大士像、净因寺金代造像和明秀寺大殿彩塑等雕塑遗存皆属精品。

为保护文化遗产,重塑城市文脉,从2013年起,太原市开始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文物建筑集中修缮,对众多文物保护单位予以了复原性重建。在土建工程于2018年年初基本完工的情况下,开始着手进行寺观彩塑和壁画的复原工作,其中10余所文物单位及宗教寺观涉及重塑造像,预计重塑彩塑近400尊,堪称我国文物修缮史上重塑寺观彩塑的空前壮举。长治彩塑艺术研究院作为一所代表着宗教彩塑国家水平的宗教艺术创作与研究机构,承担了太原市绝大部分寺观的彩塑重塑任务。

图2 龙泉寺舍利塔脱胎造像泥稿 史延春/摄

山西长治彩塑艺术研究院成立于2010年,是在传统文化回归的背景下创建的。长治市所在的上党高地,是国内唯一集存了唐、宋、金、元、明、清历代宗教寺观彩塑作品与所有传统彩塑塑造技艺的地区,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成为创立彩塑研究院的动力与因素。该院自成立以来,成果丰硕,在院长史延春①史延春,雕塑家,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彩塑代表性传承人。现为中国雕塑院宗教雕塑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委员会副会长、景德镇陶瓷大学硕士生导师、山西长治彩塑艺术研究院院长。的带领下(如图1、2),承担过云冈石窟第十窟、长治法兴寺、大同华严寺、芮城广仁王庙、长子碧云寺等多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传统彩塑修复与复原性重塑项目,为寺观彩塑艺术的发掘、保护、传承乃至弘扬做出了诸多奠基性的工作和贡献。

图1 史延春院长为龙泉寺舍利塔脱胎造像制作泥稿 张超越/摄

二、太原城区寺观彩塑重塑

长治彩塑艺术研究院在太原市城区完成了位于杏花岭区及迎泽区的普光寺、文殊寺、圆通寺和关帝庙4所文物单位的彩塑重塑工作。

普光寺位于太原市西缉虎营15号,是此次彩塑实践中规模较大的一座寺院,其旧时享有“普光第一地”的美誉。清光绪十八年《山西通志》记载:“普光寺,在七府营街,汉建安建。唐初,赐名‘普照’,以金相上有‘普照王’字,从僧伽之请也。中宗避天后讳,改今名。”如果文献记载可信的话,创建于东汉末年的普光寺是山西省乃至华北地区最古老的寺院,地位显赫,可惜寺院破败后仅存明代遗构圆通殿。

复建后的普光寺规模宏大,其普光殿为一座面阔5间、进深4间的庑殿顶唐风建筑,是全寺等级最高的大殿。普光殿内11尊唐代风格彩塑,分布于凹字形佛坛之上,展现出毗卢遮那佛讲经说法的宏大场面,动静结合,尊卑有序,造像题材同普光寺唐代为华严宗道场的史实相符。其主尊毗卢遮那佛通高5米,身姿伟岸,俯视众生,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之上,双手接毗卢印,半披式佛衣展现出躯体结构变化,颇具曹衣出水之感。雄伟的主尊佛像端坐在火焰与光明之中,火光里浮动着盛唐花卉植物纹样,令观者对妙乐庄严的佛国世界心生无限向往。大弟子阿难和迦叶分立主佛两旁,虔诚而又谦恭;通高3米的四尊协侍菩萨立像发髻高耸,姿态雍容,气质高贵,展现出“胸前如雪脸如花,盛唐菩萨赛娇娃”的唐风菩萨造像审美;毗卢遮那佛前两尊高1.8米的高座莲台供养菩萨像既符合早期造像题材的时代特征,同时调节了整铺造像的构图关系;神台最外侧的两尊护法天王高3.3米,身着甲胄,凛凛可畏,在怒目警示外界的同时侧耳恭听讲法。整铺彩塑造型丰润健美,技艺纯熟洗练,呈现出豪迈奔放的大唐气象和圆融无碍的宗教情怀,加之装銮敷彩上参考了敦煌唐代遗存的色彩和纹样进行彩绘做旧处理,更显古韵醇厚。

文殊寺位于今杏花岭区东仓巷4号,始建年代已不可考。清《山西通志》卷一百六十八载:“文殊寺,在西萧墙角,明万历丁巳年(1617)僧如安重修。”可见该寺在晚明已经存在,寺内仅存大殿为清初遗构,经过六年的复建工作,曾经岌岌可危的文殊殿,已成为气势恢宏的明代建筑风格的文殊寺。重塑造像主要参考了明代山西彩塑的艺术风格,其中对天王殿和文殊殿彩塑制作投入了较多精力,完成后效果较好。

太原与五台山在隋唐以来一直属于同一佛教文化区域,盛行文殊信仰,太原文殊寺即为证明。宋金时期五台山地区形成了以骑狮文殊为主的“文殊五尊”造像群,包括骑狮文殊、文殊圣化老人、伏陀波利、善财童子和于阗王等。该造像题材主要依据唐译《八十华严》序言中所讲伏陀波利初至五台山遇文殊老人嘱返西土,取回梵本《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在中土译出并流传的神迹故事。在文殊殿中亦采用了这一造像题材,造型主要参考了五台山明代同题材造像风格,于阗王牵引青狮和善财童子行进在前,文殊老人与佛陀波利站于两侧。文殊菩萨头戴宝冠,发辫散于两肩,右手于胸前捻持如意,半跏趺坐在狮背莲花座上,仪容典雅,崇高宁静,仿佛面对信徒在宣讲极乐净土的美景,充分表现出了他在佛国世界里智慧、辩才最高的形象(如图3)。

图3 文殊寺文殊殿彩塑 张超越/摄

天王殿塑四大天王、弥勒佛及韦陀像。其中四大天王像造型上参考了资寿寺明代天王的优长。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大天王均高达3米有余,身着典型的明代甲胄,身姿魁梧健硕、刚劲有力。天王的形象威而不怒,颇具儒将气质,呈现出明代雕塑风格的普遍世俗化特征。在形体塑造方面,整体与细节的把控都颇具功夫,大的体块结实饱满,甲胄上的绑带却狠狠紧箍住关键结构,牵动的衣纹收放有致,整体上有力彰显出了天王护持佛法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如图4)。与四大天王的威严相比,正对天王殿大门的弥勒佛却慈眉善目、笑口大张,他身倚布袋,手捻佛珠,足不着履,浑圆肥厚的肚皮格外突出(如图5),正所谓“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图4 文殊寺天王殿彩塑 张超越/摄

图5 文殊寺天王殿彩塑 张超越/摄

位于西校尉营街的古关帝庙是太原历史最为悠久的关帝庙,其寝宫中原置有元代十四乐伎彩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因诸多原因搬迁到晋祠唐叔虞祠中保存。长治彩塑艺术研究院的艺术家在到晋祠考察多次后,完全按照元代遗物在原址重塑了十四乐伎像,恢复了历史原貌,成为研究元代音乐和戏曲的重要实物资料。

三、明太原县城及城郊寺观彩塑重塑

位于太原晋阳古城遗址西南部的明太原县城基本保存了明、清太原县城的规制布局,是晋阳城历史的延续。修复后的太原县城城墙高大,寺观庙宇林立,民居故宅比比皆是。长治彩塑艺术研究院承担了明太原县城中晋源文庙、隆恩寺、城隍庙、玉皇庙和关帝庙等寺观的彩塑重塑工作。

明太原县城中的晋源文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洪武六年 (1373),建制完整、布局严谨、古树参天。其大成殿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属明代建筑精品。可惜全国范围内文庙彩塑大多损毁,缺乏优秀遗存作为参考,故文庙大成殿重塑的孔子及四配造像给予了雕塑家更大的创作自由。殿中重塑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和复圣公颜渊、述圣公孔伋、宗圣公曾参、亚圣公孟轲四配彩塑均没有采用帝王装束,而是将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塑造成士大夫形象。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殿中居坐,高额垂耳,智者仁相,彩塑体量的浑厚与凝重外化了大圣大哲的宗师气象,正如《论语》中形容孔子“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四配像则分立于孔子两侧,在形象塑造上赋予其饱经儒学浸润的书卷气,体现出儒家修齐治平的崇高理想。

位于明太原县城西街的隆恩寺根据碑文记载最迟建于清初,原寺内仅存大雄宝殿,可惜殿内彩塑在民国时期损毁。因该寺缺乏文献记载,所以寺庙复建后彩塑方案在结合建筑实际的同时参考了省内同期文物遗存。重塑后的隆恩寺大雄宝殿彩塑主要塑三世佛和十八罗汉像。主神台中间为释迦牟尼佛,上首为药师佛,下首为阿弥陀佛,佛像与背光的塑造均取法明代同题材造像严谨精致、注重装饰性的艺术特色,诸佛庄严沉静的眼神中流露出洞察世事的睿智(如图6)。而殿内的十八罗汉造像则更多地吸收了山西宋元罗汉彩塑的艺术特色,罗汉造型神采各具,老的有静气,少的有生气,壮的有英气,怪的有灵气,既真实感人,有写实的工谨,又变化夸张,有写意的韵致(如图7)。全殿造像在浑然一体的同时又彼此呼应,表现出了较强的整体叙事性。

图6 天龙山天龙寺大雄宝殿彩塑 常晓峰/摄

图7 隆恩寺大雄宝殿罗汉泥稿 史延春/摄

此外,长治彩塑艺术研究院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山龙泉寺天王殿敬塑的四天王像、舍利塔五方佛像和天龙山天龙寺药师殿十二药叉大将(如图8)等宗教造像皆为当代寺观彩塑的优秀作品。

图8 天龙山天龙寺药师殿彩塑 常晓峰 /摄

四、寺观彩塑的简要制作流程

在此次寺观彩塑工程施工中,长治彩塑艺术研究院通过以工代训的方式,使许多传统彩塑技艺得到传承保护、优秀施工经验得以推广应用,现简要介绍寺观彩塑的制作流程。

寺观彩塑是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黏土加上植物纤维、细沙、水糅合成的胶泥为材质,在木制的骨架上进行形体塑造,阴干后填缝、打磨,再着色彩绘的宗教彩塑。其制作流程基本分为五个步骤。

(一)粉本绘制

粉本是中国传统绘画用以施粉上样的画稿,后被泛化为绘画与雕塑的基础设计稿。寺观彩塑的粉本绘制虽有较强的继承性,但并不固定化。宗教文物单位的造像重塑工作要在充分考虑寺观的历史背景、所属宗派和宗教仪轨的情况下进行粉本选择和绘制,同时要根据建筑空间、造像尊卑关系等大致确定雕塑尺寸。

(二)材料准备

制作寺观彩塑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泥土、木料、细沙、稻草和棉花等。泥料加工应选取细腻、无污染、黏性较强的泥土分别加工为粗泥(泥中加入长稻草)、中泥(泥中加入短稻草)、细泥(泥中加入棉花及细沙)存放备用。

(三)立骨绑形

根据粉本彩塑设计尺寸,根据躯体形态选择木料、钉制木架。为了确保安全性,对于立像及不稳定的造像通常将整根木料深埋入神台,较大造像的主要木骨架应制作榫卯结构,骨架底部应刷桐油做防腐处理。骨架扎好以后,可根据造型在木架上捆绑一定的稻草、麦秸。这样做在减轻塑像重量的同时还能通风防潮,也便于泥料更好地与内骨架结合。

(四)上泥塑型

上泥塑型是分别使用备好的粗泥、中泥、细泥由里及外均匀包裹骨架,依次累积,令造型逐步完善,最终塑型完成的造像表面应反复压光处理。贴塑每层泥时均应注意为下层泥料留有余地,同时还要考虑不同泥层之间的干湿情况,保持泥层的良好衔接。像头饰、衣饰、装饰浮雕等大小和造型相同的物品可预制模具,适时翻制装配并调整即可。

(五)彩绘装銮

泥塑在自然阴干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裂缝,需用细泥填补,直至完全干透再无裂痕为止。此前期工作完成后,首先,应依次进行封胶、裱纸、打腻子和打磨四道工序,应达到使造型表面平整顺畅的工艺要求。其次,需根据粉本画稿和造像时代风格在素胎上勾勒合适的图案纹样,因宋代之后沥粉贴金工艺在彩塑中得到普及,故在绘制宋代及之后风格的彩塑时应考虑应用沥粉贴金工艺。再次,进行敷彩装銮,所选用的颜料包括矿石颜料、植物颜料和化学颜料等,着色技巧上造像面部多层层罩染,其余大部分一般为单色平涂。最后,在塑像贴金部位完成贴金工艺。

五、结语

普光寺、文殊寺、圆通寺、天龙寺、龙泉寺(如图9)、隆恩寺、晋源文庙、校尉营关帝庙、玉皇庙、城隍庙等十余座文物单位和宗教寺观的彩塑重塑总量达到了近400尊,造像艺术风格时代连续,造像题材种类丰富,参与完成太原市的寺观彩塑重塑工程对长治彩塑艺术研究院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图9 龙泉寺文殊殿彩塑 常晓峰/摄

面对史无前例的彩塑复原重塑工程,长治彩塑艺术研究院全院意识到这既是向世人展现中国传统雕塑艺术魅力的绝佳机会,也是对团队整体实力的考验。为了让寺观重现昔日容颜,长治彩塑艺术研究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在开工之前广泛查阅资料,在尊重历史、充分考证的前提下进行粉本绘制和施工方案设计。在彩塑重塑过程中,始终确保在用料和技法等方面尽可能运用传统材料和工艺;坚持复旧如旧、原汁原味的寺观彩塑重塑原则;注重建筑和壁画相协调来保持寺观的宗教艺术整体性。更重要的是针对不同时代、不同宗派,采用了不同的艺术语言和造像题材,使彩塑具有历史的可读性。长治彩塑艺术研究院全体艺术工作者始终严格把控艺术质量,凝心聚力创造精品,经受住了重大工程的严峻挑战。

经过长达九年的建设施工,太原市的众多文物保护单位的复原性重建工作已经圆满完成,这些地方也重新开放了,曾经满目疮痍的庙宇得以全面恢复,重新融入民众生活。传统建筑、宗教壁画和寺观彩塑相映生辉,共同承载了太原的历史记忆,赋予了太原独特的文化价值,也用艺术照亮了太原的城市形象。九朝古都,龙城太原,这座古韵悠长的历史文化名城也见证了长治彩塑艺术研究院传承与守望的精神。

猜你喜欢
彩塑长治太原
长治:考察调研 绿色防控
长治药茶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乡村振兴“太原模式”亮起来
山西长治:“三级联动”保“三秋”生产
太原清廉地图
人造太原
当当鼓
除夜太原寒甚
泥彩塑:天地之美
遥远的永恒——赵杰的彩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