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测量前后髋臼指数评估儿童髋关节前后髋臼发育情况及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2022-01-07 11:53刘爱宁闫翠娇魏华滨武红蕾全冠民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双下肢髋臼股骨头

刘爱宁,闫翠娇,魏华滨,武红蕾,全冠民

河北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放射科,河北 石家庄050000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现阶段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儿童致残及致畸性疾病[1]。一般情况下,DDH指髋臼、股骨头在组织学、形状、大小、方向等存在明显异常[2]。目前,DDH的临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DDH是可完全实现早期预防的,积极有效的省市县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若DDH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则可能导致患者难以矫正关节畸形,因而可能导致患者留下终身残疾。有学者指出,通过测量和分析髋关节前后髋臼指数有助于及时发现DDH髋臼前后壁改变情况,可作为评估DDH的病情的重要指标[4]。但MRI评估和分析儿童髋关节前后髋臼发育中的应用仍鲜有报道,因而本研究拟选择我院行MRI扫描检查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MRI测量前后髋臼指数评估儿童髋关节前后髋臼发育情况及影响DDH发病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2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74例疑似DDH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低于14岁;既往无先天性脊柱功能障碍;精神状态正常;受试者法定监护人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失访或临床资料缺失;影像学检查资料缺失;主动申请退出本研究。174例患者中,男92例,女82例,年龄1~6(2.74±1.03)岁。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议并批准。

1.2 MRI检测方法

详细统计并记录所有受试儿童的临床资料,出生体质量、孕臀位等资料。采用西门子Skyra 3.0 T超导型MRI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扫描检查,选择18通道腹部线圈联合32通道脊柱线圈成像,在扫描检查时保持患儿处于平卧位,使用0.5 mL/kg的6.5%水合氯醛镇静干预,扫描参数TE 1.93 ms、TR 4.01 ms、扫描时间15 min、层厚3 mm、FOV 256 mm×256 mm、T1 star-vibe。

1.3 图像评估方法

1.3.1 方案一 股骨头中心至髋臼最薄弱处连线与髋臼最薄弱点至骨性髋臼前/后壁外缘的夹角记为A/PBAI,髋臼最薄弱处至股骨头中心连线与髋臼最薄弱点至软骨性髋臼前/后壁外缘夹角记为A/PCAI。

1.3.2 方案二 双侧Y形软骨中点连线至骨性髋臼前/后壁外缘夹角记为A/PBAI,双侧Y形软骨中点连线至软骨性髋臼前/后壁外缘夹角记为A/PCAI。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测量髋臼指数的一致性,ICC>0.75判定为一致性良好,ICC<0.40判定为一致性差;采用卡方检验和LSD-t检验分析组间数据资料差异,采用Forward Logistics回归分析模型探讨影响DDH的独立性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I测量髋臼指数一致性调查结果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方案一测量髋臼指数ABAI、ACAI、PBAI及PCAI的一致性明显高于方案二,且方案一检测各指标的ICC均>0.75(表1),扫描检查典型案例图(图1)。

表1 MRI测量髋臼指数一致性调查结果Tab.1 survey results of consistency of acetabular index measured by MRI

图1 患者女,5岁,走路姿势不正常1年余,未行特殊治疗Fig. 1 A 5-year-old female patient,the walking posture was abnormal for more than 1 year,no special treatment was performed.

2.2 DDH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DDH组与非DDH组出生体质量和臀纹不对称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H组与非DDH组孕臀位、双下肢不等长、先天肌性斜颈、襁褓体位、关节弹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DDH患者危险因素分析Tab.2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DDH(n)

2.3 影响DDH发生和发展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孕臀位、双下肢不等长、先天肌性斜颈、襁褓体位、关节弹响是影响DDH发生的独立性威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影响DDH发生和发展的多因素分析结果Tab.3 Results of multifactor analysis o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DDH

3 讨论

DDH发育过程中指髋关节在时间和空间上不稳定为特征的病变,包括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髋关节脱位,也是目前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儿童骨科髋关节疾病[5]。一般情况下,DDH患者髋臼与股骨头失去正常同心圆关系,髋臼覆盖股骨头程度越小,髋臼指数越大,其生理结构发育越差[6]。有研究认为,正常髋臼失去股骨头压力刺激,股骨头脱位对髋臼异常应力致髋臼出现形态改变,如软骨性缺损、髋臼外上缘骨性缺损,并可能导致DDH的发生和发展[7]。有学者研究发现,DDH患儿髋臼后壁和前壁存不同程度病理改变[8];也有学者指出,DDH患者软骨性及骨性缺损位于髋臼外前缘及上缘。因此对髋关节前后髋臼进行有效评估,可有效分析价髋关节的稳定性,有助于提高DDH的分析和评估价值[9-10]。

研究表明,轴位髋关节影像学检查对以Y型软骨中点连线为基线,对前后髋臼指数进行测量,可有效评估受试者髋臼前后壁发育情况,因此临床中常采用测量前后髋臼指数对髋关节前后髋臼发育进行评估[11]。但该方案需要双侧股骨头最大层面显像在同一层,并以Y型软骨中点连线作为测量的基线,当骨盆倾斜或被动体位时,基线准确性无法保证[12-13]。在髋关节轴位图像上,髋臼最薄弱点到股骨头中心点间连线也可作为测量基线,侧髋臼的稳定性可通过测量后侧髋臼股骨头覆盖角进行[14]。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髋臼最薄弱点到股骨头中心点连线为基线测量的软骨性或骨性髋臼指数得检查一致性最高,在检测评估时也更为准确,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为进一步分析可能导致DDH发生和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DDH组与非DDH组孕臀位、双下肢不等长、先天肌性斜颈、襁褓体位、关节弹响存明显差异,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似[15-16]。多因素危险因素风险发现,孕臀位、双下肢不等长、先天肌性斜颈、襁褓体位、关节弹响是影响DDH发生的独立性威胁因素[17]。分析认为,胎位为臀位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自然分娩难度较高,急诊剖宫产DDH发生率也呈现显著升高[18-20]。双下肢不等长、先天性肌性斜颈也是影响患者出现DDH的重要威胁因素,因此临床中应对双下肢不等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进行全面评估,襁褓体位捆腿也是导致DDH发生的重要威胁因素,婴儿期襁褓体位受压可能导致患者生理发育异常导致DDH的发生[21-22]。关节弹响则提示受试者关节囊、关节软骨结构损伤,导致关节内力学环境和生化环境平衡被打破,因此可能导致DDH的发生和发展[23]。研究指出,随着DDH患儿病情加重,患者髋关节脱位程度加重,患者髋臼软骨病变严重程度加重,导致受力分布不均,增生明显,抗摩擦能力和应对缓冲应力能力降低,使患者病情加重。因此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分析,并给予患者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24-25]。

综上所述,以髋臼最薄弱点到股骨头中心点连线为基线测量髋臼指数方法一致性较高,且孕臀位、双下肢不等长、先天肌性斜颈、襁褓体位、关节弹响是影响DDH发生的独立性威胁因素。但本研究并未对受试者进行长期随访和追踪,有待后续深入研究和分析。

猜你喜欢
双下肢髋臼股骨头
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对双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使用金属骨小梁髋臼和组配重建柄对伴严重骨缺损的松动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的治疗结果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股骨颈截骨时保留残端的长度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MRI、CT诊断的价值差异研究
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疗效分析
股骨头坏死可不手术治疗吗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