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毅成,鲁卫星,张富璋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 100029)
心血管神经官能症(cardiovascular neurosis,CN)为功能性疾患,目前认为该病与自主神经紊乱导致的躯体感觉障碍有关,患者通常有心悸烦闷、胸部偶痛、失眠焦虑等情况,与异常情绪、过度劳累、繁重压力等有关。CN一般无阳性体征,常见的心血管检查,如心电图查电生理可无异常,或部分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测量血压可大致正常,或轻度升高;超声心动查心脏结构示正常;冠脉CT查心脏血管可无异常;D-二聚体和肺CT查栓塞情况可无异常;心肌声学造影查心肌微循环亦无异常等等。西医治疗以消除诱因、心理辅导及药物干预为主。心理辅导要求医者向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减轻其内心压力,改善负面情绪,并不断传递可以战胜疾病的希望,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对于防治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1]。药物干预包括降低心率、营养神经、抗焦虑抑郁等,其中药物治疗又以抗焦虑抑郁及镇静催眠为主,此类药物不仅需要长期应用,十分考验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而且药物的副作用也比较明显。诸多临床实践证实,中医通过整体思维,采用辨证论治的特点,在治疗本病中发挥着明显的优势[2]。本研究通过由大量处方构建的数据库,并依靠数据挖掘技术,探寻中药治疗CN的规律,以期为中医药防治CN给予辨证用药的指导和经验。
1.1 一般资料检索的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日期限定为2000年1月-2020年8月,检索策略:(心血管神经官能症OR心脏神经官能症OR心血管神经症OR心脏神经症)AND(中医药OR中医OR中药)。纳入标准:(1)纳入观察性实验、随机对照实验、名方经方等文献,且研究符合中药治疗有效,有效率≥80%或高于西医方案至少10个百分点;(2)研究对象依照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心血管神经官能症(包括检索策略中的其他相关病名);(3)主方包含完整的药物组成和剂量,药物加减不作统计;(4)处方中药均需通过汤剂或将饮片加工成颗粒剂、散剂等内服。排除标准:(1)与前述纳入标准不符;(2)治疗组包含西医疗法或其他中医疗法(如针刺、刮痧等);(3)动物试验、综述类、个案等文献;(4)相同处方由同一研究团队发表的多篇文献,只取1篇。
1.2 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3]和《中华本草》(网络版)规范中药名称、四气五味等;参考《中药学》(新世纪第4版)[4]归纳中药的分类归属。例如杭白芍、白芍药记录为白芍、枣仁记录为酸枣仁、丹皮记录为牡丹皮,因中药饮片炮制方法不同会导致药物性味、功效等发生变化,故中药饮片的炮制也考虑到命名规范中,如炙甘草和甘草、何首乌和制何首乌、附子和炮附片等分别作为不同的两种药物作记录。同理,将四气五味、中药功效分类等也按照规范记录。通过Excel 2019将数据录入表格,建立CN处方数据库,过程采取两人录入、相互审查的形式。
1.3 统计学分析运用Excel 2019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用药、功效分类、四气五味、归经等频数分析;运用SPSS Modeler 18.0内部建模工具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条件为支持度≥13%、置信度≥85%、提升度>1,最大前项数为4,并通过内部可视化工具导出复杂网络图;应用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
2.1 用药频数分析共纳入252首处方,中药158味,总用药频数2525次,将频数最高的前30味中药记为高频核心药物。见表1。
表1 高频核心药物频数
2.2 功效分类频数分析总共涉及功效19类,其中补虚药占比远高于其他类别,占比为29.78%,共有4类功效占比都超过了10%。具体功效分类频次与占比见表2。
表2 功效分类频数分析
2.3 药物四气五味、归经频数分析药物四气以寒性(924次)、温性(825次)、平性(634次)为主,见图1。药味则以甘(1 331次)、苦(1 240次)、辛(962次)三味为主,见图2。通过药物归经分析得出,心(1 279次)、脾(1 228次)、肺(1 210次)、肝(1 194次)四经出现频繁,见图3。
2.4 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及复杂网络图药物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18条相关信息,见表3。对158味中药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得出由19味核心药物组成的复杂网络图,其中柴胡、白芍、当归、白术等药物的强链接数量最为密集,见图4。
表3 关联规则分析
图4 复杂网络分析图
2.5聚类分析将用药频数位于前30味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出五个聚类结果,分别为:第一类,龙骨、牡蛎、桂枝、合欢皮;第二类,五味子、麦冬、生地黄、柏子仁、酸枣仁、远志、茯神、当归、白术、黄芪、党参、炙甘草;第三类,丹参、川芎、香附、枳壳、柴胡、白芍、郁金、甘草;第四类,陈皮、石菖蒲、茯苓;第五类,栀子、牡丹皮、黄连。见图5。
图5 聚类分析图
CN在中医学命名繁多,但主要与“心悸”、“脏躁”等相对应[5]。中医认为该病是由于外感或内伤,导致病者君主之官气血未充,阴阳失序,身心缺失濡养,并出现痰饮、瘀血阻塞心脉而致病[6]。此外,本病也与肝脾关系紧密,木郁土壅,肝郁乘脾,再加之脾胃本虚已久,运化水谷失常,则营养生成匮乏,导致心失所养[7]。治疗上,多以疏肝解郁、宁心安神、理气调血、益气养阴、祛瘀化痰等为法[8-11]。
本研究通过用药频数分析发现,柴胡、白芍等疏肝柔肝作用的中药;茯苓、当归、白术等调理气血的中药;酸枣仁、远志等宁心安神的药物使用频繁。通过功效分类频数分析发现,高频分类项为补虚药、安神药、行气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等。结合药物和功效分类,可得出治疗CN以疏肝理气、补益气血、解郁安神、清热活血为主。史大卓[12]善用安神之剂治疗CN,其用药涉及许多本研究高频核心药物,如直接安神法用酸枣仁、远志等;间接安神法包括清心除热(用栀子、黄连等)、收敛心气(用五味子、龙牡等)、疏泄肝气(柴胡、香附等)。由于CN常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所以西医在怀疑本病时常通过心理量表进行判断,且在治疗上采用心理干预和抗焦虑抑郁、镇静催眠相结合的模式。通过西医对CN的诊疗方式也从侧面表露出,中医对于CN疏肝解郁、镇静安神的治法与现代医学的治疗思路不谋而合,也突出中医疗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中医药味理论上,甘善补和,苦善泄火坚阴,辛善推助气血,综合四气药味及归经结果,体现了中药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药以温补心脾、清火养阴、理气活血为主,注重调养心脾,调节肝脾肺以畅达气机之升降。姜丽红[13]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通过调节肺气宣降、脾胃调枢、肝气疏泄,以达到气机运行平衡,气血通畅,阴阳调和。霍瑞楼[14]研究发现,通过逍遥散合归脾汤,采用健脾养心、疏肝安神的方法可以改善心脏自主神经的功能,对于CN疗效显著。CN患者心脏本身不存在器质性病变,大多数患者存在心理、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或由应激事件引起,或由长期不良情绪积累而爆发,亦或由生活工作环境造成。中医上心为君主、主导神明,心发挥正常功能依赖于脾胃为其化生精气、化赤津血,然长期过重压力及紧张状态,甚或突发应激事件,会损伤脾胃功能,影响其为心输送营养物质,造成心之气血不足,导致神明迷惑、主宰不能,进而引发情志疾病,这体现了调养心脾在治疗CN中的重要性。除心气心血亏虚外,部分患者平素烦躁易怒、辗转寐差,或为阴虚体质,多属心火偏旺、阴血不足,治疗则重在清火养阴。CN常伴心理疾患,尤以焦虑抑郁为主,中医上针对情志病善从气机入手,即调理气机郁滞、气行不畅等,而气的正常运行主要依靠肝脾肺三脏的调节。中医常通过调节肺气宣降、肝气疏泄、脾气和中来畅达气机之升降,故在中药选择上则需广泛应用善走肝脾肺三经的理气药,通过理气药的行气、降气、益气等作用来达到调节气机的目的。CN的自主神经紊乱常由大脑皮层缺血缺氧所致,尤其是血管痉挛所致的缺血为重要因素,中医讲血液亏虚、血行不畅均可致瘀血的形成,可见瘀阻血络也是形成CN的重要机制,故适当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也是治疗CN的有效方法。此外,气滞、气虚也可促进瘀血的形成,因此擅用理气药配伍活血药也是治疗关键。
从关联规则分析数据来看,在挖掘出的所有信息中,柴胡出现次数达14次,其次为白芍11次,可见疏肝柔肝对于本病的调理十分重要。从支持度排名前五位的组合发现,其药物共同构成四逆散加减,方剂作用为疏肝理脾,反映了肝脾气郁为本病的关键病机。龙骨和牡蛎为经典的对药组合,既可重镇安神、敛阴平肝,又能收敛心气,与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的心神不宁、心气耗散、肝郁阳亢的病机相贴切。此外,栀子-牡丹皮也为常用组合,取丹栀清火之义,用于肝郁化火、心火偏盛阶段,以虚火为主,说明在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时应合理运用清心泻肝之法。曹语等[15]研究发现,通过系统评价及对所纳入研究的处方进行分析,在治疗CN方面,龙骨和牡蛎使用的频次较高且有效。李思宁[16]对于肝郁化火、肝火上炎的心血管神经官能症善用牡丹皮和栀子配合疏肝安神之品。纵观复杂网络图,在所有强链接中,由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枳壳、丹参、酸枣仁构成的组合强度更为密集,说明这些药物在治疗CN中较为常用,从侧面反映出疏肝行气解郁、补虚安神活血之法在本病中的重要性。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柴胡、白芍、枳壳的有效成分具有镇静抗抑郁作用,可有效改善睡眠障碍[17];丹参、当归相伍可增加当归阿魏酸的含量,对失眠有辅助疗效[18];酸枣仁的活性成分可有效改善失眠、焦躁等中枢不良反应[19];茯苓三萜类、多糖类成分具有镇静和改善抑郁样行为的作用[20-21];白术内酯Ⅲ、内酯Ⅰ可分别发挥保护神经和抗抑郁样作用[22]。
从系统聚类分析后得到的五个聚类结果看。第一类即桂甘龙牡汤,以重镇安神、补敛心气为主,加合欢皮增强解郁安神的作用。第二类即归脾汤、天王补心丹、生脉散三方化裁,以气阴双补、宁心安神、健脾养心为主。第三类即柴胡疏肝散加减,以疏肝解郁、行气活血为主。第四类重在健脾燥湿,祛痰安神。第五类则用于清心泻肝。综合以上五类组合及互补关系,可以推出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的证型分布大致为气阴两虚、肝郁气滞、痰瘀互结、肝郁化火。其中虚证主要针对心脾两脏,肝郁化火要考虑到心肝之火,且以虚火为主,与痰搏结还可导致痰火扰心,此外辨证时还应兼顾宁心安神之法。董齐齐等[23]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心血管神经官能症常见分型为肝气郁结、气阴两虚、心神不安等,与本研究结论较为贴合。
本研究结果提示,应用中药治疗CN要着重关注君主之心和后天之脾,通过补益心脾、清心宁神的方法达到神明清灵、营养充足的状态,如此则不易受负面内外环境的影响,从根本上使身体机能达到平衡,补益心脾常选择四君、生脉之属,清心宁神多用丹栀、龙牡、枣仁、合欢皮等。气机的调和也是治疗CN的关键,然本病多以肝郁为主,故需多用疏肝柔肝甚至泻肝之品如柴胡、白芍、黄连等以解除肝郁之象,使肝气疏泄畅达。此外,肺为气之主,肺气宣降和谐则气机调和;脾胃为调气枢纽,是掌控全身气机的中心环节,因此为维持气机调和,常需配伍肺脾经的理气药,如陈皮、香附、枳壳、郁金等。痰和瘀是机体代谢障碍所积累的病理产物,常以湿聚、气滞而成痰和气虚、气滞而成瘀多见,痰瘀互结往往又可夹杂湿邪、火邪等,共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可见在调理气血的问题上,除了抓住本质问题,还要兼顾额外病理产物,即辨证时是否应用祛瘀化痰的药物也要考虑其中,临证应用可选二陈、温胆之辈及丹参、川芎、郁金之类等。总之,中药治疗CN要从心肺肝脾入手,注重气血同调、寒温并用,并顾及火、痰、瘀等因素,使阴阳相序、心神充沛。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出了中药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的核心药物,以及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配伍规律等,综合用药应以补益心脾、调理肝气、解郁安神、清心泻肝、祛瘀化痰等为主,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