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娟,项文姬
(东华大学 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上海 200051)
当前,我国高校正在大力落实国务院、教育部的部署,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这是继“211工程”和“985工程”之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又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国家战略组成部分之一。这个目标的达成有利于提升我国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并为我国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的科教支撑[1]。学科是大学的根基,一流学科是实现一流大学的基础,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内容。探索国际一流设计学科评价体系,探寻世界一流设计学科的共同特征,丰富我国关于世界一流学科评价指标相关研究,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建设一流学科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基础,学科水平与大学发展水平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所大学的国际地位和学术声誉是通过一个个学科水平呈现出来的,只有通过一流学科建设才能推进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大学的方法就是发展学科,一流的大学不可能没有一流的学科。有学者提出世界一流学科的中国标准是:一流的学者队伍、一流的学生质量、一流的科学研究、一流的学术声誉和一流的社会服务[2]。
设计学作为艺术学的一个分支,是一个需要将理工科和文科相结合,并融合艺术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一体的全新交叉学科,这门学科十分年轻,却是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必不可少的。放眼当今国际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学院,如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等,都重视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坚持打造学科自身特色,通过时尚创意打造城市名片。我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等都开设了设计学科,并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然而,我国设计学科的数量、毕业生的水平和影响力却与我们这样一个制造大国的体量不相匹配。如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国际一流设计学科,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在提升学科水平方面,要从三个维度进行考虑:一是对国内一流学科的评定标准应达成共识,尽可能与世界相同学科保持同步;二是国内一流学科发展、努力方向和追踪的热点与其他地区的同行应大致相同;三是在学科水平和排名方面应加强国际交流,共同完成评审。建设我国的世界一流设计学科应该遵循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应用公认的评估方法,尽管不能整体照搬,但也不能关起门来与世界隔离[3]。
英国是设计大国,拥有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和伦敦艺术大学等设计类院校。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是世界四大设计学院之一,提供的课程包括时装设计、三维设计、绘画、媒体、平面设计、表演类及跨学科设计等。其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大多被国际著名时装品牌商聘用。在每年的时装周上,毕业生的时装作品发布会成了时装行业挖掘设计新秀的主要渠道之一。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以鼓励教师和学生的独创性而享誉世界,该学院不仅是时尚文化中心,还是设计师的摇篮,为时装界输送了众多蜚声国际的设计师,亚历山大·麦昆、约翰·加利亚诺、斯特拉·麦卡特尼和侯塞因·卡拉扬等都毕业于这所学院[4]。
作为世界时尚中心,法国设计学院的学生一开始就积极参加实习,适应企业环境,并擅长外语和国际化环境。法国ESMOD高级时装艺术学院是法国著名服装设计师Alexis Lavigne于1841年在巴黎建立的世界上第一所服装设计学院,该学院的毕业生遍布法国时尚界。该学院的声誉和雄厚的教学实力吸引着致力于成为一流设计师的申请者,学院更是能提供平均每年千余个实习和工作机会。ESMOD高级时装艺术学院推动了法国时尚产业的发展,极大提高了法国时装产业的竞争力[5]。
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是一所享誉世界的设计学院,该学院于1896年成立,是美国最著名的服装设计学院。帕森斯设计学院为全球培养了众多设计人才,著名校友包括马克·雅各布、安娜·苏、王大仁等,校友在时尚界和学术界均享有盛名。除了时装设计外,该学院还有音乐、艺术、戏剧、电脑设计等多个专业院系。帕森斯设计学院和其他设计学院一样,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和实习机会,在该学院读书的学生一般都有在纽约的兼职工作,学生享有很多独一无二的实习机会,包括香奈儿、康泰纳仕集团、迪斯尼、梦工厂、谷歌、马克雅克布、Marvel漫画和联合国总部[6]。
由以上三个案例可见,发达国家的艺术设计院校一直紧跟市场与商业,与时尚设计大公司联系紧密,并且拥有全球知名校友,毕业生有机会直接去这些行业巨头实习,紧跟最新的流行资讯。这样不仅避免了设计与大众审美脱节的可能,也提高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学生不仅能学习理论知识,并能及时获得实践训练。这样的学科建设十分富有成效,更加符合产业发展的需求。
与欧美时尚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时尚产业发展较晚,20世纪90年代全国才开始重视设计在服装和工业产品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时尚审美意识的缺失和设计人才的匮乏也极大限制了我国服装和时尚创意产业的发展。作为纺织服装制造大国,我国缺少国际知名时装品牌,更多的是生产最基本的纺织品和作为服装生产加工基地。由于缺少创意和设计师,我国服装产业难以转型到高端设计师产品以获取更高的行业利润。
长期以来我国很多高校对艺术设计学科的投入和重视不足,导致资源和人力流失,学科发展缓慢。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还不十分明确,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学术原创能力还不强;哲学社会科学教育体系不健全,学术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人才队伍总体素质亟待提高,学风方面问题还比较突出等等。[7]” 对比欧美国家的时尚行业,我国时装行业急需领军人物,国内建设一流设计学科面临与其他哲学社会学科类似的挑战。此外,设计学科与服装行业和企业联系不够,没有形成大学和学科的国际影响力,这都是造成我国设计类院校难以跻身国际一流设计院校行列的原因。目前我国高校已经出现设计学科的佼佼者,例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和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等。这些学院结合自身美术和艺术教育的传统强项,在设计学方面走在国内前列,但是与国际一流设计学院相比,在影响力、声誉、毕业生和排名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
目前国际公认的主流大学排名中只有英国QS(Quacquarelli Symonds)世界大学排名有针对艺术与设计(Art and Design)学科的排名。在2020年QS世界艺术与设计学科排名[8]中,位列前10名的大学及得分如表1所示。
QS学科排名基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打分,结合每个学科自身的特点,这四个维度的权重又不尽相同。
表1 2020年QS世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科排名(前10名)
自2004年推出QS世界大学排名以来,全球学术声誉一直是QS世界大学排名的核心。2020年QS世界大学按学科排名得到全球近95 000名学者的响应。参与评价的学者在填写姓名、联系方式、职称和就职院校后就可以对他们熟悉的国家、地区和学科领域进行打分。打分的范围涵盖多达10个国内和30个国际院校的最多5个学科领域,学者们被要求选出他们认为在特定领域的优秀院校,他们自己就职的院校则被排除在外。这个维度虽然带有主观色彩,但是考虑到受访者的专业程度,因此可以反映出某个学科在全球范围内的声誉。
QS世界大学排名将毕业生在企业的能力发挥作为评价大学学科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2020年QS世界大学的学科排名是从全球近45 000份来自毕业生雇主的调查问卷中得出的,雇主声誉调查所采用的方法和学术声誉调查一致。填写问卷的雇主需要从多达10个国内和30个国际院校中选出他们认为优秀的毕业生及招聘的学科。通过对学术声誉和雇主声誉调查结果进行研究,从QS排名可以推断出特定学科在不同人群中受欢迎的程度。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会衡量每篇论文的引用数,但是引用数被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以避免少数高度引用的论文可能造成总体数据异常。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还对引用较小的论文权重进行了调整,以便更好地反映特定学科中流行的出版物和论文。所有引文数据来自elsevier.com,采样时间为过去5年。
自 2013 年以来,基于H指数的分数也被纳入 QS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评价指标。H 指数是衡量学者发表作品的影响力和实用性的方法,该指数基于某学者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H指数也可以应用于某一院系、大学、国家以及学术期刊。该指数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UCSD)物理学家Jorge E. Hirsch提出,有时被称为赫希指数或赫希数。
在评价艺术与设计学科得分时,由于该学科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设计作品上,论文并不是设计院系的主流产出物,因此QS世界大学排名仅选择了这四个维度的前两项,即学术声誉和雇主声誉来确定学科排名,同时学术声誉占90%的权重,雇主声誉仅占10%。因此,学术声誉成为决定设计学科全球排名最重要的因素。
2017—2020年,我国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设计学A类院校中,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浙江大学等均参加了QS世界艺术与设计学科评议,如表2所示。2020年我国内地高校进入QS世界艺术与设计学科排名前100的大学有6所,雇主声誉和学术声誉得分如表3所示。
表2 2017—2020年QS中国内地大学艺术与设计学科排名
表3 2020年QS中国内地大学艺术与设计学科排名
我国的艺术和设计学科想要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必须提高学术声誉和雇主声誉,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投入和改革力度。
行业与院校间交流互动对艺术与设计学科非常重要。国际一流设计名校都地处时尚中心,如伦敦、纽约、巴黎和米兰,这些时尚中心云集了一线品牌的设计中心和著名设计师,并且定期举办设计展和时装周,艺术设计氛围浓厚。另外这些设计名校也会定期举办国际化、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使教师和学生了解时尚产业和服装行业发展动向,也使行业、企业了解院校发展需求,良性的校企互动可以培养出更多的高层次、创新型设计人才,带动一流学科建设和发展。我国设计院校应在校企合作方面增加投入,与行业领军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学生走进企业参与实习,提高学科的声誉和行业影响力。
艺术与设计学科与其他学科不一样,顶级的设计师和艺术家可能自身并没有很高的学历或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他们的创新观念和发散思维是一般人所不具备的。如果严格根据学历等条件来选择,这些行业翘楚根本无法进入大学执教。高校应坚持以用为本、注重绩效、高端引领、批量跟进的策略,采取灵活的机制,吸引和引进国际知名设计师和艺术家到院校任教,或采用客座教授聘任、定期开设讲座等形式请他们走进校园与学生进行互动,完善的校企协同育人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要立身于世界设计强国之林,单靠复制和模仿是不行的,设计学科还需要从我国传统设计中寻找设计元素和灵感。比如日本设计师把日式传统服装中的和服和道袍元素运用到服装设计中,川久保玲、村上隆、三宅一生、山本耀司等日本设计师凭借细致的剪裁成为国际一流的服装设计师,把日本品牌成功推向了世界。我国的设计学科需要汲取传统设计思维,提炼传统美学元素,发扬传统特色,才能在世界设计领域获得一席之地。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进行设计,既能丰富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使设计作品不再是空洞的仿制品,又有利于提高原创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飞跃,为世界设计舞台贡献来自中国的作品。
一流的设计学科建设应把鼓励创新和提高原创性作为推动设计学科发展的动力来源。当前设计学科从业者的工作很多集中在理论研究和技术模仿阶段,而对于原创和创新仍处于起步阶段,根源在于对自身设计不够自信,这是我国设计学界的一大短板。一个原创设计至少要经过三个步骤才能达到完整。首先是设计的构思,包含设计概念、元素和设计要表达的意义;其次是设计的实现、制作和修改,这个阶段是把前期的概念落实到作品中去;最后是评估和提升,包括新技术、材料、整体结构和进一步加工,打造出最终的作品。其中每一步都需要设计师的原创和发散性思维,才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精彩作品。
在全国设计学科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设计学科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与世界一流设计学科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仍需继续努力探索。在此过程中,我国设计学科既要借鉴吸收发达国家发展艺术与设计学科的经验,又要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根源,同时要解放思想,大胆突破陈旧思想的束缚,保持实践创新的态度,向世界展示中国设计,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学科的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