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云,杨 丹,王瑞波,张春玲
(1.邯郸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2.东华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3.邯郸市复兴区教育体育局,河北 邯郸 056003)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倡导,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有实践知识的学习[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地理实践力培养是地理教学的重要核心素养之一,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2]4。中学地理教学中,通过情景化、生活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地理实验课程的开展以及地理野外研习活动的开展,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力素养,以达到国家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要求。而作为师范生培养源头的高校,对师范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传统的地质地貌、植被土壤综合自然地理、人文及区域地理实习、地信遥感等相关课程实践。地方高师院校地理专业学生实践力培养的方式、内容难以跟上中学教学变革的脚步,一定程度影响着高师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本文立足地方高师院校,以邯郸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为例,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为参照,分析邯郸学院地理野外实践教学、相关课程实践教学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以期为今后教学计划的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借鉴。
邯郸学院为河北省典型地方高师院校,201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3],目前正积极开展师范专业认证工作。2020年底,地理科学系地理科学专业教师15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9人,高级职称占比40%;博士 5人,硕士8人,硕博占比86.7%;长期承担课程实践、野外实践教学的教师8人,占教师总人数的53%。截止到2019年地理科学专业在校生199人。
地理科学专业实践课程主要有地质学基础实习、地信实习、遥感图像处理实习、地图课程实习、植物地理课程实习、地质地貌综合自然地理调查实习、植被土壤综合自然地理调查实习、区域人文地理调查实习等。经过多年建设,现拥有天文科普馆、地质标本陈列馆、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等三个专业基础实验室;建立了秦皇岛柳江盆地、承德雾灵山、山东泰安、曲阜三个实习基地。在乡土实践地理方面,围绕校园植被认知、丛台公园植被认知、武安地质公园实习、赵王城定向越野等开展了短途实践活动。长途野外实习时间为2周,短途实习一般为1-2天。
从实习经费来看,学校实习经费拨款平均每生30元/周,该补贴标准自2000年建系以来一直未变,不足金额学生自行承担。实习管理方面方面,地理科学系严格按照邯郸学院野外实习管理规定、野外教学大纲及野外实习管理规范开展教学活动,建立了相关安全预案。秦皇岛地质实习、雾灵山实习基地分别依托秦皇岛抚宁区石门寨镇上庄坨北山实习基地、雾灵山莲花池宾馆等,食住行条件便利,利于实习活动开展。泰山实习基地因城市建设,住宿条件不稳定。
标准提出考察、实验和调查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手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景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2]4。高中地理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课程标准地理实践力要求见表一。
表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8-25地理实践力相关要求
为了准确衡量地方院校高师地理专业课程实践及野外实践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的达成,采用专家打分法及访谈。通过专家打分法,以地理专业所有教师打分的平均分值来确定达成度;通过访谈法,确定各达成度的支撑课程。
在本研究中,达成度是指地理专业师范生,通过大学阶段开设的课程实践及野外实践,受到相关的地理工具、观察、调研、分析等野外训练,能够帮助地理师范生在未来的教师岗位开展相关实践教学,引导中学生获得相关实践技能、达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相应要求的能力。达成度越高,师范生具备的后期实践教学实施能力越强;达成度越弱,师范生具备的后期实践教学实施能力越弱。达成度确定标准见表2。
表2达成度确定标准
(1)课程内容要求的达成分析
研究对象开设了地质学实验、地图测量、遥感地信机助解译绘图及分析、丛台公园植被认知、武安地质公园认知、赵王城定向越野、邯郸市城市规划馆参观等课程实习或者市内短途实习。对标《标准》中学地理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1-8相关内容要求,运用达成度分析可知:烈达成的4项,中等达成的1项,弱达成的4项,未达成的1项,中等及以上达成所占比例为50%,整体达成度较弱。 (备注:支撑点:A地质学基础实习、B地信实习、C遥感图像处理实习、D地图课程实习、E校园植被认知、F丛台公园植被认知、G武安地质公园实习、H赵王城定向越野、I秦皇岛地质地貌实习,J雾灵山植被土壤综合自然地理实习,K泰山人文地理实习,L专业课程学习,M无支撑;达成度,a强烈达成,b中等达成,c弱达成,d未达成)
表3对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2]26课程内容实践达成分析
从强烈达成来看,高师地理开设的植被土壤实习、地图、地信、遥感等的短途实习或课程实习,能够较好的支撑中学地理课标提出的1)、2)、3)、4)。
从中等达成度来看,经过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训练,大部分学生掌握程度较好,且在平时作业训练、论文训练中能够运用该工具进行自然、人文或区域地理的分析,但从完成质量看存在缺乏深入分析、训练强度不够问题。
从弱达成度来看,7)、8)、9)、10)的支持较弱,主要是因为课程中或实习中的走访调查活动设少,对学生的针对性指导训练不够充分。
从未达成及未达成来看,主要围绕天文模型制作、天象拍摄及走访调研三项,这些内容为选修内容,囿于教学内容教学设备、教学课时等因素限制,以上三项开展效果不理想,我系学生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该内容的能力较弱。此外,各级中学习惯把天文课程放到中学物理开设,高师地理鲜有开设。
(2)地理野外实习的达成分析
从达成度来看,强烈达成6项,中等达成2项,若达成1项,未达成1项,整体看达成度中度及以上占比80%,整体达成度较好。
从强烈达成情况看,地理科学专业目前设置的地理野外实习课程主要有地质地貌综合自然地理调查实习、植被土壤综合自然地理调查实习、区域人文地理调查实习,以上实习能够为师范生提供系统的野外实践学习机会,学生能够从中学习野外工具使用、野外实习方法、实习内容等,能够较好达成9.3、9.4、9.5、9.6、9.7、9.10。
从中等达成看,野外实践中能够进行野外实习方案、野外生存的介绍,但未开展学生层面的独立设计,实习过程仅按教师教学计划进行,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弱。
从若达成来看,因实习工具限制,目前研究对象在野外进行定向定位的能力训练较弱。
从未达成项目看,‘观云识天’实施中天气变化的不定性因素太多,且高师地理教师相关培训不足,难以稳定开展观云识天气练习。
表4 对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2]26野外实习达成分析
地方高师院校在课程实践方面的资金投入较为紧张,野外实习经费多年来一直未提高,难以适应目前物价上涨,从而影响了高师地理野外实习方式、实习地点、实习时间、实习路线等。建议从学校层面拓宽渠道,增加野外实习经费投入,提高生均野外实习经费金额。从课程实践需要看,地理专业普遍还需要在设备上不断丰富和更新,购置环境速测设备,建设校园气象站设备、土壤基础实验设备等。
此外,还应更新观念,加强与地方部门联系,在地震局、气象局、农科所、污水处理厂等建立实践基地,或者利用每年科技周、科普日期间到相关单位参加公益科普活动,既能开源节流,又能达到师范生相关教育目的。
近几年,师范专业招生规模扩大,但各野外实践点指导教师人数增加幅度有限,导致生师比不断被拉大。针对此,建议地方高师院校从教师职责、教师构成、教师专业能力三方面进行提升,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野外实习过程中,应充分配备野外教学教师及野外实习生活指导教师,各教师各司其职,有效完成野外学习指导和生活指导,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并完成培养目标。
其次,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提高实践教师的数量,改善实习教师年龄构成比,老中青相结合,确保实习教师队伍的延续性。
最后,指导教师实践能力需加强,部分年轻教师野外操作和实习带队能力不足,部分实习项目落实不到位。为了提高教师地理野外实践教学的指导能力,可组织青年教师进行阶段性的学习和考察,进而学习最新的指导技能,达到相应的指导能力[4]36-37。
相较于跨省市的长途野外实习,短途实习点具有经费少、路途短、易于实现等诸多便利因素。建议可以适当增加短途实习基地,从市内及邯郸周边自然、人文资源出发,结合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建议增加以下短途实习点,以弥补现有野外实践开展的不足。
表5 短途实习点实习建议
实践教学方面,应与时俱进,根据培养目标需要、《中学地理课程标准》需要、师范生未来就业需要,丰富和提升实践教学模式,增加研学游、野外实践考察自主设计、旅游线路设计等学生自主设计主题,凸出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同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考核方面,在传统的野外实习报告考核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特点和未来教学工作需要,确定多元化考核。实施形式上,建议加强个人和小组合作的考核,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考核主题上,在感性认识考核的基础,不断深化,加强研究型、深度内容考核;考核形式可在实习报告基础上增加问卷、研究报告等。详细见表6。
表6 野外实习考核形式建议
(1)野外实践教学建议
建议各野外实践基地对专业知识进行整合,深度挖掘专业知识,丰富教学,提高野外教学质量。在现有实习活动开展基础之上,建议做以下内容的深入挖掘,地质地貌建议增加野外手绘地质剖面和典型地貌绘制技能,提高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审美能力。雾灵山野外实践基地建议延伸气象、天文内容,进行山谷风、地形雨等的讲授,结合自然土壤-植被等综合状况进行分析局地小环境对气候的作用及反作用;天气状况良好情况下增加星空认知及星野摄影等知识。区域地理实习建议增加乡土地理的挖掘,通过学生自主设计旅游路线、研学游路线,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详见表7。
(2)校内实践课程建议
建议植物地理、土壤地理学、水文学、地图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区域分析规划等课程开展课程实践,通过校内或市内短途实习,提升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力;借力超星泛雅平台进行实践课程设课,上传相关教师教学文件及学生实践成果,规范实践课程建设;充分挖掘课程内涵,强化思想教育。
建议丰富现有实践基地资料建设,建立线上实践平台,设置实习点、相关资料、实践路线、实践内容、实践考核、优秀成果展示等项目,利用互联网云服务实现实习路线规划、在线预习、在线野外辅助教学、在线作业上传以及在线成绩评价等。
实践教学是高师地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对培养高素质师范人才发挥重要作用。高师地理实践教学既要紧密围绕中学地理教师培育目标,又要参考《普通中学地理课程标准(2017)》,围绕中学教师培养需要,落实高师地理实践课程,高于《标准要求》规格培养合格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议地方高师院校在课程实践和野外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在满足课标要求的基础上,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拓展实践教学思路,通过强化师资培训、提高经费、改革教学方式等,不断提高地方高师院校实践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