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平 陈春妹 陈 执 李蒙恩 黄雄高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眼科, 海南 海口 570102)
近视是在遗传、环境、行为习惯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引发的一组以远视时视物模糊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临床常见眼科疾病。青少年因学习时间长、读写姿势不良及电子产品浏览时间长等因素的影响,为近视的高危人群。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总人数约2.7亿,患病率居世界首位,已成为威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疾病因素[1]。角膜塑形镜是近年来在近视病理生理机制研究不断推进及光学干预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视力改善方法,是目前市场上非手术近视矫正器械之一,其较普通框架眼镜减缓近视发展的效果更好,因而在青少年近视的干预中得到广泛应用[2]。本文以我院眼科收治的青少年近视病例为研究对象,探讨角膜塑形镜的干预效果。
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收治的120例(210眼)近视青少年,病例收集时间2019年1月-2019年12月。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诊断者;②最佳矫正视力≥1.0;③入院前无近视治疗史者;④年龄9~16岁。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采用的近视干预方案有禁忌症者;②有眼科疾病及眼部手术史者;③角膜内皮细胞异常者。在予以患者编号、随机分组后,将其分为C组60例(100眼)和J组60例(110眼)。同时,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C组60例(100眼)患者采用常规配戴框架眼镜干预。干预前所有患者均开展眼科常规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眼底、眼压、角膜厚度、角膜曲率等。然后予以散瞳处理(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根据验光和试镜结果,采用合理的框架眼镜进行视力矫正干预[3]。
J组60例(110眼)患者采用角膜塑形镜干预。首先,干预前眼科常规检查项目同C组,并根据检查结果帮助患者选择适合的角膜塑形镜[美国麦迪格(济南)医疗保健品有限公司]。患者初次试戴30 min,予以眼表染色(荧光素钠)后,裂隙灯下对镜片相关参数(包括位置、活动度、异物感等)进行观察,对镜片直径、K值等进行反复调整,直至角膜塑形镜与患者良好配适。最后,行戴镜主觉验光后,根据配适结果确定戴镜相关参数,为患者定制合适的镜片。指导患者每日夜间睡眠时,闭眼佩戴8~10 h,并掌握正确的角膜塑形镜佩戴、保养方法[4]。
1.3.1 视力参数
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检测视力参数,包括屈光度、裸眼视力、眼轴长度、角膜曲率[5]。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裸眼视力,采用蔡司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眼轴长度、眼压与角膜曲率。
1.3.2 视觉质量
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ptical quality analysis system,OQAS)评价视觉质量[6],测定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cutoff frequency,MTF cutoff)与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 index,OSI)。
C组和J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效球镜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C组和J组患者基线资料分布比较
干预前,两组间屈光度和角膜曲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3个月、6个月、12个月,J组均优于C组(优P<0.05)。干预前、干预3个月、6个月,两组裸眼视力、眼轴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12个月,J组裸眼视力、眼轴长度均优于C组(均P<0.05),见表2。
表2 C组和J组患者干预前后视力参数比较
干预前,两组MTF cutoff和OS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3个月、6个月、12个月,J组均优于C组(P<0.05),见表3。
表3 C组和J组患者干预前后视觉质量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患者的视力和视觉质量改善效果均优于常规框架眼镜。近年来,随着青少年近视患病率的日趋升高及低龄化现象的日益加剧,加强青少年近视的防治已成为当前眼科医疗工作者关注的热点。目前临床上用于青少年近视的干预方法主要包括配戴框架眼镜、佩戴角膜塑形镜及屈光手术等,其中角膜塑形镜是经特殊设计而研发的硬性高透氧角膜接触镜,是目前临床上干预近视有成效的方法之一[7-8]。常规框架眼镜镜片存在一定的光学像差,容易造成视物过程中物体中央部分聚焦于眼底,而物体周边部分于眼底偏离,形成模糊影像;且其不具备使角膜变平坦的作用,故其对视力的改善效果并不理想[9-10]。随着佩戴时间的延长,常规框架眼镜容易导致近视度数的进展,患者每年度数增加在75度左右[11]。而角膜塑形镜通过逆几何特殊设计,其硬度较眼睛角膜硬度高,佩戴过程中可向角膜光学区施加压力,通过对角膜形状、弧度的改变而促进角膜平坦,使角膜曲率变小[12-13]。
本研究显示在视觉质量上,干预3个月、6个月、12个月,J组MTF cutoff和OSI值均优于C组。而当角膜变平后,眼球的聚焦能力下降,视物的聚焦点均匀分布于视网膜,避免常规框架眼镜产生的光学像差,控制模糊影像,从而发挥改善视力及视觉质量的作用[14-16]。肖志刚等[17]探讨了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儿童近视的矫正效果及对角膜形态和屈光度的影响,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采用角膜塑形镜干预青少年近视能有效改善视力和视觉质量,效果优于常规框架眼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因本研究所纳入的病例数较少,可能造成研究结果的偏倚,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提高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