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闪闪 门瑞雪 范志光 付利婷 万田莉
(1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心理门诊,广西 桂林 541002;2 长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3 吉林外国语大学教育学院;4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1,2〕及慢性肾病发病的危险因 素〔3〕,我 国18 岁以上 成年人 患病率约为22.80%〔4〕,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医疗负担与经济压力〔5〕。高血压是一种典型的身心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尤其是抑郁〔6〕、焦虑〔7〕增加了发病风险,对疾病的治疗、转归及康复进程均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高血压作为一种治疗率低、高致残率的慢性疾病,临床并发症较多,患者常伴有头晕、头痛、心悸等躯体症状,易导致睡眠障碍〔8〕,诱发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9〕,以往研究证实,消极情绪与高血压二者之间互为因果,相互促进。老年人作为高血压的高发人群〔10〕,往往患病时间较长,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医学常识不足,易产生过分的担忧、恐慌,抑郁检出率居高不下〔11〕,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质量,增加了居家治疗的安全风险〔12〕。孤独感普遍存在于老年群体中〔13〕,是个体社交需要的数量与质量不足,并对当前人际关系不满意而产生被孤立或他人隔离的消极心理状态。孤独者难以感知到积极的社会支持与个体寿命的降低〔14〕有关,尤其是在老年人慢性病群体中,健康状况欠佳、独居、行动不便、失能、收入减少与不稳定都增加了被孤立的风险〔15,16〕。孤独作为一种消极情感体验,严重影响个体身心健康,降低归属感,导致其对新环境与新生活方式的适应困难,造成社会联结的断裂〔17〕,增加了无存在感与无价值感,而且孤独感与失眠〔18〕、精力减退、躯体健康状况不佳〔19〕等个体生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以往研究已证实,适度的社会联结对促进个体心理健康〔20〕和预防疾病的发生及进程具有重要作用,孤独感对精神与生理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能够诱发紧张、心情低落、抑郁等消极情绪体验。
“压力增加假说”指出,孤独感本身就是一种应激源,往往与社会排斥或者被排斥的观念和经历有关,孤独的人更频繁的遭遇生活事件,虽然与他人依旧保持一定程度的互动,但质量较差,能够获得的支持和安慰较少,对压力的缓冲能力比较弱,而社会交往是一种潜在的自我提升与获得快乐的源泉〔21〕。与此同时,个体遭遇挫折和压力时,并不一定直接作用于个体本身,只有被感知到的压力才能产生系列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生理状况是缓冲压力负面影响的重要机制,与年轻人相比,孤独感高的老年人更容易遭受来自婚姻、经济、躯体健康、家庭关系〔22〕等方面的压力,且受限于生理功能的减退,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功能下降,血压恢复能力受损,皮质醇分泌不足,面对消极事件往往难以做出有效的应对,感知到的外界压力水平更高。以往研究证实,知觉压力是抑郁症状的预测因子〔23〕,而抑郁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的消极反应,不利于血压的控制,增加了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本研究旨在探讨孤独感与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之间的关系及知觉压力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1.1 对象 该数据来源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这一数据库。该数据库是由经过培训后的学生担任主试,利用假期时间对家庭所在地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均获得知情同意,并在规定的一周时间内完成。对于部分文化程度较低或者存在阅读困难的老年人,由调查员采用一对一口头提问的方式进行测试。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数据库中罹患高血压的861 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4 例(36.47%),女547 例(63.53%);居住地 为城市 的老年 人 270 例(31.36%),县城183(21.25%)人,农村408 例(47.39%);60~90 岁,平均(70.62±6.36)岁。
1.2 研究工具 ①孤独量表〔24〕可以用于非大学生成人群体孤独感的测评,是评估老年人孤独感水平的最常用工具之一。该量表共包括20 个项目,采用4 级评分方式计分,其中11 个正向计分项目和9 个反向计分项目,得分越高,个体孤独感越强烈。本研究量表内部一致性α 系数为0.886。②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25〕问卷简短,易于操作,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用于评估过去1 w 内老年人的抑郁状况,采用“是”和“否”的方式回答,总分0~15 分,总分≥8 分为抑郁的判断标准,得分越高,抑郁状况越明显。该量表具有较高的同质性和内部一致性。本研究量表内部一致性α 系数为0.748。③知觉压力量表〔26〕共包括14 个项目,分为失控感和紧张感两个因子,采用0(从不)~4(总是)分计分,其中7 个项目反向计分,总分为0~56 分,得分越高说明在日常琐事、重大事件及因资源的改变三种情境导致的压力越大。本研究量表内部一致性α 系数为0.697。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24.0 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并利用Amos17.0 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Harman 单因素检验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表明,初始特征根大于1 的因子共有12 个,共解释总方差的57.300%,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20.122%,小于40%的临界标准,没有只析出一个因子或某个因子的解释率特别大的情况,说明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变异。
2.2 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 孤独感、知觉压力、失控感因子和紧张感因子与抑郁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见表1。
表1 各变量的相关分析(r 值)
2.3 知觉压力的中介作用检验 根据理论假设,构建以孤独感为外生显变量,以知觉压力为内生潜变量,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为内生显变量,孤独感对知觉压力、抑郁产生影响,孤独感对抑郁产生影响的初始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极大似然法对初始模型进行估计和检验,见表2。初始模型各项拟合指标良好,但孤独感对抑郁(β=-0.065,t=-0.838,P=0.402)的直接路径不显著。删除不显著的路径,对原始模型修改后得到修改模型,如图1 所示。结果显示,修改模型各项拟合指标比较理想,修改模型的AIC、ECVI 值比初始模型小,说明修改模型的拟合程度更好。
图1 孤独感、知觉压力与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修改模型(均为中心化路径系数)
采用Bootstrap 法对该模型进行中介效应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孤独感与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之间平均间接效应为0.142,标准化的间接效应估计为0.70×0.62=0.434,95%CI(0.385~0.483)。间接效应中95%CI不包括0,表明该模型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孤独感与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之间直接效应的95%CI(-0.253~0.075),包括0,表明孤独感对抑郁的直接效应不显著。因此,知觉压力在孤独感与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本研究说明孤独感和知觉压力可能是影响抑郁的危险因素,即个体的抑郁水平会伴随其感知到的孤独感、知觉压力程度的增加而升高。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之一,因其迁延难愈、不可逆转的特点,致使老年高血压患者除了要忍受疾病本身的折磨,还要遭受因其疾病引发的自身靶器官损害及其他临床疾患增加的危险〔5〕,降低了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随着老年人身体功能的衰退,经济收入减少,罹患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迫使老年人不得不依赖家人照料及承受因经济负担带来的心理压力,持续的药物治疗只能暂时控制血压,使个体自我效能感下降,自觉不被他人关心或者照顾不足,导致孤独感、知觉压力的增高,从而体验到更强烈的抑郁。
本研究发现,孤独感通过知觉压力的完全中介作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抑郁产生影响。以往研究发现,老年人长期高水平的孤独感会加重其认知功能的衰退〔27〕,且对于非社会刺激有着更强的感知力和记忆力,表现出明显的社会退缩、孤立,导致反刍、焦虑、低自尊等消极观念的出现〔28〕。高孤独感的个体对外界信息的过分警觉,造成对周围环境敏感多疑,尤其是高血压患者,由于血压的波动,需要长期药物治疗,多发的并发症,持续对健康的过分关注,增加了压力来源,且扩大了压力感知水平。老年高血压患者对家人支持及经济来源的长期需要,易促使其产生较强的“无用感”“家庭负担”等消极自我意识,负性情绪的不断累积会引发、延长或加剧抑郁。以往研究也证实,知觉压力是抑郁的预测因素,抑郁是对压力的一种反应〔23〕。资源保存理论指出,物质条件、人格特质、爱情婚姻、自我效能等都是个体努力维持并构建的宝贵资源,不仅可以保证基本需要的满足,也是抵抗压力的潜在资源,缺乏资源的个体不仅容易受到压力的攻击,而且随着损失资源的投入不足,进一步加速了资源的损失〔29〕。因此,持续感知到的压力会加速资源的损耗,导致处理外界事件的能力下降及抑郁等消极情感的增加。这就提示,应该着重关注高孤独感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社区或者社会可以通过减少其日常生活的压力来源,已达到降低抑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