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晖 刘彩娟 陈超凤 胡以梁
糖尿病是当前临床难治愈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其中2 型糖尿病发病率最高,由于疾病呈进行性病变,患病时间越长、干预手段越低效则会导致疾病进展速度越快,并发症种类越多、严重程度越高[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具有起病缓慢、隐匿性极强、症状进行性严重且难以逆转的特点,若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手段缓解进程,患者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2]。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分析证明,当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时,其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指标将发生明显变化,利用生化指标分析相关指标的变化程度将有利于判断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以及病变程度,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3,4]。本研究着重探讨研究糖化血红蛋白与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及疾病进展的关系,研究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3 月~2021 年3 月内本院收治的8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神经肌电图观察是否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分为病变组和正常组,每组40 例。实验组中,男女比例为24∶16,年龄57~81 岁,平均年龄(66.2±8.5)岁。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5∶15,年龄58~82 岁,平均年龄(66.7±8.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参照《内科学》分级标准将病变组分为单纯运动纤维异常(15 例)、单纯感觉纤维异常(14 例)、运动+感觉纤维异常(11 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5]中的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知悉并同意本次实验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身体其他部位恶性肿瘤患者;心、肝、肾等严重功能损害患者;因主观意愿或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本研究开展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周围神经病变检测 本研究采用肌电电生理检查方案,利用keypoint 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腓总神经运动、腓深神经运动、腓浅神经运动、腓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腓肠神经传导速度、腓神经反射情况。参照《内科学》[6]中关于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
1.2.2 生化指标检查 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检查配合度,所有患者集中采取晨起空腹静脉血,利用日立702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葡萄糖氧化镁重点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利用离子层析法分析糖化血红蛋白。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的血糖相关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②对比病变组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血糖相关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③分析病变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糖化血红蛋白<7.0%视为控制达标,≥7.0%视为控制不达标。复合病变率=(感觉+运动纤维异常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血糖相关指标对比 病变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与餐后2 h 血糖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相关指标对比()
表1 两组血糖相关指标对比()
注:与正常组对比,aP<0.05
2.2 病变组不同病变程度患者血糖相关指标对比 病变组感觉+运动纤维异常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与餐后2 h 血糖均高于单纯运动纤维异常及单纯感觉纤维异常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病变组不同病变程度患者血糖相关指标对比()
表2 病变组不同病变程度患者血糖相关指标对比()
注:与感觉+运动纤维异常对比,aP<0.05
2.3 病变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分析 病变组中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27 例,控制不达标13 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患者的复合病变率7.4%明显低于控制不达标患者的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病变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分析[n,n(%)]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极为隐匿,相较于其他并发症,临床中更不容易及时察觉,同时因为患者在患糖尿病后存在不同的情况,周围神经病变可呈现出不同的症状表现,导致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7]。在临床分析及治疗中,针对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指标进行有效分析,不仅能有效帮助诊断周围神经病变,同时能够为病变程度提供参考依据,对于并发症的控制和进一步治疗手段实施有重要意义[8]。
结合本研究和多方面的资料分析,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与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有密切关联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表明体内处于高糖环境,而在高糖环境下微血管内皮细胞出现肿胀及增生,会导致管腔狭窄、管壁增厚,进一步増加血管阻力,进而导致患者出现神经内膜缺氧及神经低灌注,该情况持续存在将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例如变性、坏死等,使周围神经遭到不可逆的伤害[9-11]。②在高糖环境下,多元醇代谢通路的活性明显增强,包括山梨醇在内的醇类物质合成量与速度増加将使得体内肌醇大量减少,进而导致神经髓鞘肿胀与轴索断裂发生率大幅度提升,更容易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综合多方面原因有效判断,在高糖环境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大幅度増加,在该状态下周围神经处于高损伤状态,损伤程度较之越大[12-16]。③糖化血红蛋白越高,周围神经病变,特别是复合神经运动、感觉异常的发生率越高,提示随着血糖的升高,对神经的损伤越严重[17-19]。
综上所述,2 型糖尿病的诊断检查中,通过分析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指标,观察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低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关联,得出糖化血红蛋白越高,周围神经病变的程度越严重,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