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和颈动脉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2022-01-04 11:04邹志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3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邹志强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三大基础疾病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社会竞争压力增大,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也不断增长。尽管医学水平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高血压控制起到一定作用,但是由血压长期高水平状态导致的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冠状动脉和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病变风险逐渐升高,且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明显升高,在严重影响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发展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相关研究资料表明[2],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性病变是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影响预后成效和致残率的危险因素。因此,探究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对降低脑梗死发生率、改善高血压患者病情控制和预后效果具有显著积极意义[3]。基于此,本研究特选取149 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研究组)和143 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对照组)行对照研究,旨在探究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血管病变的相关性,为脑梗死临床防治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本院149 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143 例同年龄段、同时期、相近性别分布的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的研究对象都符合医院的伦理审查。研究组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和《神经内科学》(2008 年)[2]中对高血压病和脑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对照组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病的相关诊断标准。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研究组符合高血压合并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对照组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②性别无限制,年龄相近;③符合伦理要求。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者;②合并其他类型高血压病并发症者;③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④合并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者;⑤合并精神疾病,难以配合研究者;⑥合并颈动脉创伤史、颈动脉斑块破裂出血者;⑦不符合伦理要求,或参加其他研究者。

1.3 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血管病变进行检查评估诊断,具体方法如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DC-5,购自深圳迈锐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亮色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进行彩色超声检查,检查项目主要包括斑块、粥样硬化、性质以及CIMT 等。检查均严格按照《超声影像学》[3]具体方法进行。依据《超声影像学》中的相关标准对颈动脉超声检查的结果进行判定,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定义:双侧椎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速降低、长T1W1,短T2W1 双侧额叶见多发斑点状的病变;斑块形成定义:CIMT>1.2 mm;颈动脉内膜增厚定义:1.0 mm<CIMT≤1.2 mm;颈动脉正常者定义:内膜光滑,且完整。硬斑块定义:回声增加,且声影图像明显;软斑块定义:斑块向管腔内突出,且回声较低或呈混合回声,无明显声影;混合斑块定义:软斑块和硬斑块混合质。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颈动脉血管病变相关参数,包括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检出率、CIMT、血脂指标(TG、TC、HDL-C、LDL-C),分析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和颈动脉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四分位法表示,采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多样本间对应数据比较用非参数检验。相关性采用非参数Spearman 相关分析方法,0<r<1 表示正相关,-1<r<0 表示负相关。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的检出率 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的检出率分别为86.6%、71.8%,均高于对照组的21.7%、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劲动脉斑块均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具有显著正相关(r=0.630、0.538,P=0.000、0.000<0.05),且相关关系密切。见表3。

表2 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的检出率对比[n(%),%]

表3 颈动脉粥样硬化、劲动脉斑块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2.2 CIMT CIMT 经正态性检验,P<0.05,表示结果有差异,不符合正态分布。研究组左侧CIMT、右侧CIMT 和平均CIMT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左侧、右侧和平均CIMT 与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具有显著正相关(r=0.624、0.601、0.612,P=0.000、0.000、0.000<0.05),且相关关系密切。见表5。

表4 两组CIMT 对比(mm)

表5 左侧CIMT、右侧CIMT 和平均CIMT 与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2.3 血脂 两组血脂经正态性检验:研究组TG、TC、HDL-C 和对照组TG、TC、HDL-C 的P<0.05,表示结果有差异,不符合正态分布;研究组LDL-C、对照组LDL-C 的P>0.05,表示结果无差异,符合正态分布。见表6。两组TG、TC、HDL-C、LDL-C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研究组高脂血症(TG升高、TC 升高、HDL-C 降低、LDL-L 升高)108 例、占比72.5%,非高脂血症41 例、占比27.5%;对照组高脂血症104 例、占比72.7%,非高脂血症39 例、占比27.3%;两组高脂血症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963>0.05)。

表6 两组血脂指标的正态性检验

表7 两组血脂指标对比(mmol/L)

3 讨论

脑梗死是目前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而动脉粥样硬化又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学基础,两者可互为因果关系,相互影响,成为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4]。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主要的病理基础,且颈动脉属于最容易受累的血管之一。颈动脉斑块形成也是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的特征,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高血压患者并发脑梗死的机制,目前的医学水平下尚未清楚,但高危因素研究较多,有学者研究认为[5-9],不良的饮食习惯(饮酒)、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行为方式(避孕药)、环境因素、社会压力因素以及遗传因素(脑卒中家属史)等均是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此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且随着年龄增高,脑梗死发生风险也显著升高。也有学者研究表明[10-13],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是脑梗死患者最为常见的病因,也是导致各种急性不良脑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而高血压患者由于机体收缩压和舒张压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使得颈动脉血管发生过氧化损伤,并产生炎症反应,加快颈动脉血管病变进程。由此可知,颈动脉血管病变和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存在一定的临床相关性,对促进脑梗死发生、发展作用巨大。

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在高血压病的患者中发生风险很高,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14-17],分析原因为:高血压可以使血管顺应性降低,而动脉的僵硬程度则明显增加,从而造成恶性循环,这样促使收缩压升高程度更高,然而,血压水平持续升高又将会增加血管壁张力,严重影响血流动力学,对正常血供也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另外,本研究两组间的血脂无明显差异,但两组的高脂血症比例均较高,达73%,有研究[18-20]报道高血压患者合并血脂异常高达53%,由此可考虑高脂血症和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另一方面,动脉弹性蛋白减少,促使纤维沉积,动脉顺应性降低也会加快脂质的沉积,多方共同作用,最终造成颈动脉粥样硬化,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发展形成斑块[21-23]。

CIMT 是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其数值越大,血管堵塞程度越严重,脑梗死发生风险也越高,故而CIMT 和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研究指出[15],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和颈动脉血管病变临床关系明显,可将其作为评估脑梗死发生风险和预后的指标在临床推广应用。

本研究结果中,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以及左侧、右侧和平均CIMT 均存在明显正相关,提示颈动脉血管病变越严重,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越高。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CIMT 均和脑梗死发生风险存在显著正相关,可以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参考,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高脂血症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颈动脉血管病变的相关性仍需积极探究。但是颈动脉血管病变对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的不良影响已较明显,期待更多的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