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童光展
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任务,以制造业为关键抓手,融合物流业发展,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物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物流人才成为关键环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省职业院校达70余所,开设物流专业的职业院校占比不到30%,远不能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物流职业教育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离不开学校、行业的协同育人机制。“课赛融通”“专本衔接”协同育人培养体系机制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育人模式,以学校为主体单位,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协同行业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室,即通过学校培养以赛促学,以课程为基础,通过升学职业本科培养,达到企业所需技能和文化需求。目前,该模式在我校应用近7届毕业生,通过升学已达40余人,赛项获奖率达85%以上。通过对这一模式的推广应用,希望能够对我校物流人才培养问题有所借鉴和启示。
根据要求每年对示范班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动态调整,在行业调研的基础上,邀请行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培养既吻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又保持适度前瞻性和超前性的人才。按照物流管理专业规律,坚持个性化和精英教育,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有利于优秀学生的成长和脱颖而出。以学习、实操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以专业基础、实操能力、比赛素养为培养主线,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通过通识课程和大类课程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设计竞赛、实操训练等环节,以及全过程加强实战训练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力。通过三年的培养,学生能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物流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熟练运用物流信息技术、物流项目管理方法与手段。同时,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完成本科学历的提升,既具备高职的技术技能水平,又具有本科生的素质。
在前期,我们根据学生文化成绩进行初步筛选,组织进行双向面试,确定班级组成学生在40人以内。完成筛选的同时,配备专职教师担任专业辅导员,并配备学生专业辅导员。大一以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为主,主要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大一期末组织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考核,按照技能考核+文化成绩考核的方式,采取末位淘汰激励制度。大二开始系统学习专业竞赛知识,学院将竞赛内容纳入课表中,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寓教于赛,寓赛于教,教师根据学生表现选拔合适的学生参与相关竞赛,获得一等奖就可以免试升学,完成本科阶段学习。
掌握实用的技能光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实验室进行观看练习,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具体操作上,通过志愿者服务竞赛进行观摩及通过邀请参赛选手进行演练,再分小组进行训练,教师和参赛学生进行指导,学生操作完之后进行总结,彼此分享各自心得,相互学习,也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多渠道实施国家专升本政策、招生学校、专业设置、考试内容、录取情况和保障措施,为专升本工作营造浓厚的氛围,使学生实现大学梦。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告知其如果在校期间获得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技能大赛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和全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一等奖,可获得“专升本”推荐免试资格。
围绕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并具有健全人格的物流人才这一目标,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根据国内外实践教学发展情况,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通过调研论证、构建体系、实践完善和推广应用,探索建立教改示范班“课赛融通”“专本衔接”人才培养体系(见图1)。
图1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运行图
第一阶段:调研论证
以“课赛融通”“专本衔接”的要求为导向,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充分征求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综合归纳相关资料,完成教学管理体制、条件建设、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质量控制等调研论证工作,制定实践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方案。
第二阶段:构建体系
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做好顶层设计,形成人才培养整体架构,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教学管理体制;完善教学条件保障体系;深化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实行新的教学模式;建立符合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见图2)。
图2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运行图
第三阶段:实践完善
在运行和有步骤改革的同时,不断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并及时收集整理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建议,完善实践人才培养改革体系和实践运行环节。
第四阶段:推广应用
在运行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成熟方案先在全校进行推广,研究成果在全国同类院校进行交流。
(1)思政育人才培养体系要进一步深化。目前,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虽然将思政元素和课程重点进行了融合,但还需要进一步融合实践。
(2)课赛融通人才培养方案有待进一步细化。目前,专业竞赛融合只是做了相通赛项的融合,对于其他赛项多方立体融合有待进一步提升,将教材进一步细化,将实训环节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