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秋娥
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 liver cirrhosis,ALC)为临床常见病症之一,指酒精性肝病终末阶段,其发生率高达12%左右[1-3]。复方甘草酸苷为临床针对ALC患者常用的治疗药物,不仅能起到修复肝损伤,保护肝脏细胞的作用,还具有一定抗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效果[4]。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主要成分是腺苷蛋氨酸,其具有转硫基、转甲基效果,可起到一定解毒、抗氧化的效果。研究发现,两者联合应用可加快胆汁运转,增强肝细胞解毒能力,促进病情恢复[5]。另有研究发现,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和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6]。基于此,本研究前瞻性选取笔者所在医院100例ALC患者,旨在从血清sICAM-1、sVCAM-1水平等方面探究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前瞻性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00例ALC患者,纳入标准:(1)均经实验室、肝活检、腹腔镜、CT、X线片等检查确诊为ALC;(2)肝炎病毒检测结果提示阴性。排除标准:(1)合并心、肾、肺、脑功能障碍;(2)伴严重恶性肿瘤;(3)对本研究涉及药物过敏;(4)依从性差;(5)免疫系统紊乱;(6)认知功能障碍;(7)精神疾病史。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其中观察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25~68岁,平均(46.47±8.72)岁;饮酒史6~32年,平均(19.07±5.73)年;病程6个月~4年,平均(2.28±0.56)年;体质量指数(BMI):18.6~27.7 kg/m2,平均(23.16±1.62)kg/m2。对照组男 38例,女12例;年龄27~70岁,平均(48.61±7.83)岁;饮酒史7~33年,平均(20.61±5.36)年;病程8个月~5年,平均(2.53±0.67) 年;BMI:18.9~27.6 kg/m2,平均(22.73±1.74)kg/m2。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两组均常规予以维生素C、营养支持、门冬氨酸钾镁等基础治疗,此外嘱咐戒烟、酒。对照组接受复方甘草酸苷(生产厂家:日本米诺发源制药株式会社,国药准字J20130071)治疗,取60 ml复方甘草酸苷溶于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接受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生产厂家:ABBOTT LABORATORIES DE MEXICO,S.A.DE C.V,注册证号H20171069)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复方甘草酸苷用法用量同对照组;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1 000 mg/次,静脉滴注,1次/d。两组持续治疗 14 d。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显效:临床体征、病症基本消失,肝纤维化、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水平;有效:临床体征、病症明显改善,肝纤维化、肝功能指标降低(较治疗前)≥50%;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肝功能[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3)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肝纤维化指标[Ⅳ型胶原(Ⅳ-C)、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酶(HA)]水平,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观察组治疗14 d后血清GGT、AST、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U/L,(±s)]
表2 两组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U/L,(±s)]
组别 GGT ALT AST治疗前 治疗14 d后 治疗前 治疗14 d后 治疗前 治疗14 d后观察组(n=50) 406.21±74.58 153.69±35.25 274.69±27.28 72.91±18.04 388.62±30.53 91.53±14.57对照组(n=50) 392.13±68.74 276.35±48.61 265.95±25.84 106.19±21.98 378.79±27.37 162.54±20.62 t值 0.982 14.445 1.645 8.276 1.695 19.887 P 值 0.329 <0.001 0.103 <0.001 0.093 <0.001
观察组治疗14 d后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比较 [ng/ml,(±s)]
表3 两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比较 [ng/ml,(±s)]
组别 sICAM-1 sVCAM-1治疗前 治疗14 d后 治疗前 治疗14 d后观察组(n=50) 553.34±71.85 392.46±33.86 436.59±41.61 313.54±30.74对照组(n=50) 526.96±68.83 431.74±42.06 420.91±39.38 376.91±36.78 t值 1.875 5.144 1.935 9.348 P值 0.064 <0.001 0.056 <0.001
观察组治疗14 d后血清IV-C、PCIII、H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比较 [μg/L,(±s)]
表4 两组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比较 [μg/L,(±s)]
组别 Ⅳ-C HA PCⅢ治疗前 治疗14 d后 治疗前 治疗14 d后 治疗前 治疗14 d后观察组(n=50) 133.81±36.36 63.18±17.69 324.41±71.61 86.91±26.25 206.17±17.95 102.42±13.75对照组(n=50) 121.57±32.35 98.57±22.77 301.67±64.33 144.52±31.41 198.19±22.83 151.34±17.25 t值 1.778 8.679 1.670 9.952 1.943 15.681 P 值 0.078 <0.001 0.098 <0.001 0.055 <0.001
ALC主要是因患者长期大量饮酒,致使肝细胞遭受乙醇代谢物影响而形成[7-9]。乙醇代谢产物乙醛、过氧化氢等均为有毒物质,在患者体内大量累积,致使脂质过氧化物形成,使肝细胞清除自由基能力减弱,进而引起肝细胞变质,形成肝硬化,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0-11]。故临床应采取有效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针对ALC患者多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为主,其主要是由β受体甘草酸、盐酸半胱氨酸、甘氨酸组成,可对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生一定抑制效果,减弱炎症介质活性,保护肝脏细胞,同时,能通过抑制磷脂酶A2活性,保护肝细胞膜。腺苷蛋氨酸是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主要成分之一,具有转硫基、转甲基效果,转甲基可生成甲基化磷脂、磷脂酰胆碱,发挥改善肝细胞流动性作用,转硫基能参与谷胱甘肽、牛磺酸及胱氨酸生成,发挥解毒、抗氧化效果,阻止肝细胞被破坏,促使肝功能恢复。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 72.00%(P<0.05);治疗 14 d后血清 GGT、AST、ALT、Ⅳ-C、PCⅢ、H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谭慧珍等[12]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见,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ALC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肝功能。原因分析可能与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在复方甘草酸苷护肝基础上,通过补充外源性腺苷蛋氨酸有关,从而有效防止肝内胆汁淤积,增强肝细胞解毒能力。
血清sICAM-1、sVCAM-1属免疫球蛋白中超家族主要成员,两者能共同参与淋巴细胞、白细胞和其他细胞间相互作用,引导淋巴细胞及白细胞穿透血管壁,进至机体组织,促进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浸入肝脏实质,黏附并损伤肝细胞,加重病情。故下调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对促进患者病情转归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治疗14 d后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ALC,可通过下调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促进病情改善,但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可作为后续研究重点方向。
综上所述,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ALC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促进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