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策略探究

2022-01-03 08:39林陈恩李秀寨
当代旅游 2021年12期
关键词:楚雄州彝族村落

林陈恩 李秀寨

楚雄师范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云南楚雄 675000

引言

中国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物质载体,是我们民族最古老的根性家园。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传统农耕文化的载体,传统村落的文化记忆在国家、学界等各层面中都日益受到关注。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传统村落逐渐走向衰败。

在全国的传统村落名单中,截至2019年,经过7年5个批次的申报,云南共有708个传统村落上榜,位居全国第二,数量占了全国的10.47%。但是真正从旅游开发与保护的角度的本土研究却不多。楚雄州本身的经济实力不发达,其贫困村落也居多,要真正实现党中央的乡村振兴、旅游扶贫的目标,切实让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一代代保留下去,就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地立足本土实际,通过深入地调查研究,才有可能真正做好每一个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发展工作。

一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区概况

楚雄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北部,东与昆明市相邻,南与思茅、玉溪两市相连,西同大理白族自治州接壤,北与丽江市及四川省攀枝花市、凉山彝族自治州交界[1]。在云南处于滇中,位于通往滇西、滇北的要道之上,是全国仅次于四川大凉山的彝族自治州,素有“中国彝乡、滇中翡翠、红火楚雄”之称。

自冯骥才先生2012年主持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以来,楚雄州在国家名录中共有23个传统村落在列,其中彝族人口占比30%以上的有八个村落(见表1)。

表1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归属楚雄州的村落统计表

(二)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所要研究对象的方法。积累文献可以把文献完整地保存下来,有重点地采集文献中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部分。第二观察法。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2]。第三访谈分析法。对于无法直接观察和获取的资料,通过采访的方式对当地居民进行资料的收集,并且在访问前事先做好问题的设置以及访问提纲,访谈中抓住重点,并对最终记录的报告进行总结得出客观的结论。

二 楚雄州主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状况

(一)开发状况

传统村落中仅李方村进行过旅游开发并入选了国家旅游特色村寨,其余几个村落虽位于旅游景点或是旅游资源地的沿路交通要道上,并没有进行有效的揽客方式及餐饮服务。目前,从楚雄州彝族传统村落的存在现状来看,保存较为完整的村落,大多是旅游产业发展得比较好的村落;日益没落的村落,则是远离县城乡镇、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因而很少有游客寻觅。

李方村与中和村在八个村落中生活水平较高,且有一个系统的规划,这两个村在保护和开发上可以为其他六个村提供经验。李方村虽是已开发成旅游村寨,政府出资翻新了村落的道路房屋,但是并没有给出长期的指导规划,村落中有不少民宿,但大多无人经营,一般接待只是在火把节进行表演活动。平日的游客去向地点都是白竹山。中和村位于中和镇中心,民族文化底蕴丰富,民族风情浓郁,直苴彝族的“赛装节”至今已有1336年历史。并通过永仁县委、县政府等媒体的宣传下,直苴彝族及赛装节在国内外有了一定的知名度[3]。中和镇成立了彝族刺绣协会,大力发展彝族刺绣产业,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

(二)保护状况

八个彝族村落自2013年分别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国家名录之中,各村落的自然面貌及村落形态保存较为完整。彝族传统民居由于建筑特点问题已变为保护建筑,不再作为居住场所。现存的建筑则是融合了汉族瓦房的特点和特有的彝族垛木房。八个村落在保护措施方面,总体强调保护村落的整体空间环境,包括传统建筑、历史遗留建筑、名贵树木等。

“医疗质量和安全是医院的生命线。”南大一附院院长张伟告诉记者,围绕这一核心,医院医务人员志在“德高术精”,制度完善,以更好地“福泽人民”。

三 楚雄州主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可进入性差

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山区,彝族聚居村发展的基础十分薄弱,加之地形因素使得通达性差,除农村客运外只能选择自驾形式。由于山路坡多弯急,路面较窄,对于不熟悉路况的司机仍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二)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差

有些村中仅有一处公共厕所供村民使用,塔包谷么村更是连公共厕所也没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接待游客的要求。游客心中的遍地田野风光与现实面对的脏乱差产生对比,造成不良的体验。

(三)村中老龄化严重

经过走访调查和观察到的结果,村中大多是老人妇孺。这将是接待游客的一大难题,青壮年外出打工,老年妇孺则留村从事农业活动,无暇顾及副业的产出。

(四)非物质文化的传承面临断层

一是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家庭经济困难,收入来源少,政府对于传承人的关注基本只停留在给予经济补偿和火把节演出的邀请上。彝族文化传承出现断层,老一辈与年轻一辈有一定隔阂,加之信息流通使得传承文化更加艰难,年轻一辈的传承是一个大难题。二是传承文化的物质载体基本无人居住。由于村子的落后,大多数村民基本在更为发达的行政中心定居,老旧的家乡也只是在祭祖节庆的时候回去。

四 楚雄州主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地理位置

楚雄州的区位因素虽然优越,但是彝族传统村落大多处在山中且不占据主要交通要道上,因而交通的因素使旅游业发展变得困难。

(二)经济因素

村落世代从事传统农事活动手工业制作,村中大多都是贫困户口,农业收入偏低,为了家庭的生存和下一代的教育发展,年轻的劳动力基本到省内其它地州市或省外江浙沪闽一带打工。

(三)政策的具体操作与运行

虽然政府在“十五大”就把发展民族文化提高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强州”的战略目标,也制定出了一系列扶持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但是,由于各县的经济情况不一,使得具体措施实施不下去。所以要具体做到政策落实,还需要政府社会村民的共同努力。

(四)文化传承逐渐逝去

新时代的到来,让年轻人认为学习彝族文化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观念的转变使得民族文化传承变得更加困难,老一辈人无法劝说年轻人继续学习,文化传承也就出现了断层。

五 楚雄州主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对策

(一)开发对策

1 旅游地交通统筹安排

2 制定规范的旅游规划

遵守旅游规划开发的五大原则,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眼光看待问题。在保护传统村落的基础上,发掘村中可利用的旅游资源。向社会召集专业人才及规划专家进行讨论,并与村中生活的村民进行商议,为其编制规划步骤。

3 打造以农业现代化为重点,推动生活体验为主导的村落模式

生活体验主导下的模式一般是特色旅游村,以文为体打造属于自己民族的特色旅游村,坚持“突出特色、农旅一体、产村结合”的原则。打造一村一品的精品旅游村需要发掘自身的文化底蕴,不可照搬照抄,更不能为了开发而破坏乡村本有的风貌。

4 确立村民的主体地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世代生活在村落中的村民不仅是村落生活的参与者,更是村落文化的创造者。政府为村民牵线搭桥,提供一个符合当地发展的方针策略,并向社会招揽规划机构来帮助当地村民规划村落的后续。只有村落中的村民自己付出自己收获,才会使传统村落拥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让文化传播出去。

(二)保护对策

传统村落的现代化也很重要,保护传统村落绝不是原封不动。村落进入当代,生产和生活都要现代化。一些经典、有特色、适合旅游的传统村落可以成为旅游去处,但不能把旅游作为传统村落的唯一出路。传统村落是脆弱的,不能一味地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楚雄州传统村落保护要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相结合,同时要将村落保护同当地文化生态环境的修复和维护相结合。

1 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和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一方面,在最能体现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项目,以当地文联为主要机构收集系统整理以文献等资料保存,另一方面,通过举办民歌演唱会、民歌大赛等方式提升民众认知度。有传统舞蹈和戏剧类的村落建立传习基地,并成立表演队,参与各类赛事和演出,既唤起了当地民众的情感记忆,又向外来者展示了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传习基地可以老店、学校、企业、博物馆等为载体,八个村落中母鲁打村有专门的农耕传习所、李方村有自己的村史博物馆、中和村有着彝绣的刺绣协会[4]。这三个村子可以为剩下的五个村落做出一个良好的示范,政府需要鼓励村民们行动起来,自觉地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

2 修复物质文化遗产

彝族土掌房作为彝族的传统建筑,在当今已经不适合再作为居住的场所了。但是,修复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村民的分内事,更应该让每个人都有一个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咪三咱村的土掌房落败在村子中无人关注,修复土掌房需要政府起牵头作用,招募学者来帮助村民一同修复物质文化遗产[5]。土掌房修复完毕后可以作为村落传统习俗的传习所或者是组织传统文化的办公室。可以在传统建筑外选出固定的活动场所举行“左脚舞、彝族高歌”的传统文艺活动和毕摩传习,一方面作为村民的练习、传承的场所,另一方面作为向外来游客展示的场所[6]。这一点在李方村的规划上有着明显的体现,改造现有的毕摩传习场所,并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火把节,各部族人汇聚于此祭山,先由毕摩领数人用彝语吟唱崇拜火神、迎接火神、缅怀祖先生存发展艰辛的《火把节古歌》,然后大家围火起舞,跳起“大锣笙”狂欢达旦。

3 修复楚雄州当地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环境

保护传统村落的环境要和当地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环境的维护相结合。要保护村落的自然环境,为村落中的村民创造能提高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的条件,尊重村落的历史文化。村民与规划者必须以立足长远的眼光看待自身发展,古村落就是天然的生态博物馆,其优势在于文化,只有把当地文化发掘出来,才能以长补短,焕发新的活力。不可以为了一时之利,毁了文化的根。

六 结语

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载体,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楚雄州的彝族传统村落中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只要社会、政府、村民三方合力协作,就能够帮助各个村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彝族传统村落需秉承自己的民族文化,以彝族特有的文化来发展自身,不忘初心才能让自己的民族文化更加强大。

猜你喜欢
楚雄州彝族村落
彝族海菜腔
彝族荞粑粑
“2020年楚雄州青年作家创作会暨培训班”掠影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油画《村落》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楚雄州文联积极开展春节写春联活动
楚雄州迎十九大书法作品展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