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课程思政改革研究

2022-01-01 20:19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6期
关键词:财政学专业知识专业课

王 静

(西安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5)

1 问题的提出

高校思政工作对于弘扬传统美德,涵养职业道德,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尽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点,但是不可否认融入了思政教育元素其它专业课程的辅助作用[1]。这就要求各类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也要注重思政教育,课程思政被提上教学改革日程。所谓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观[2],它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思政思想;使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整个教学过程。这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积极探索[3],是我国高等教育构建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现代课程设想的一种实现形式[4]。

《财政学》课程是研究国家财政收支及其平衡规律的科学,简而言之就是研究一国治国理财之道的学科,其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业务技能和高尚的职业操守,除此之外,从业人员也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因此,立德树人成为《财政学》课程必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为此,本文拟理清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财政学》的课程目标是什么?第二,如何精准地把握《财政学》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以提升课程思政水平,实现价值引领?第三,如何无痕地把《财政学》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嵌入到专业知识教育中而又不破坏专业知识原有的体系?

2 课程目标的设计

明确课程目标是讲授一门课程的前提。实现《财政学》课程思政,必须以专业特色为出发点,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高级人才。[5]

2.1 专业知识技能体系目标

通过《财政学》课程的学习,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把握财政活动的全貌,掌握财政活动每个部分涉及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悉财税政策法规,对财政理论形成全面、系统和清晰的认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初步建立专业思维,在全面客观地把握我国财经运行状况以及国家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研究经济现象,发现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理性评价财政对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深刻理解财政制度和财政政策的设计初衷,找准我国财政改革的方向。

2.2 思政素养形成体系目标

通过《财政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热爱国家,充满社会责任感,具有社会担当意识;有意识地参加社会公共事务,关心公共问题,关注公共风险,研究公共决策,不断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运用法治思维评价财政现象,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以及运用法律主动维权的能力。

3 教师思政的培训

教师思政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结合的紧密度和深度,因此,专业教师个人的思政水平应不断予以加强,也只有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水平得到提高,他们才有可能在教学大纲、教案、课件以及教学案例等方面,结合专业知识,渗透思政内容。

3.1 学校多途径搭建思政学习平台

思政学习平台的创建有利于专业课教师思政水平的提升,学校应尽量提供条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教师内心,将复兴民族的理想转变成责任担当,这样,专业课教师才有可能在授课过程中更好地将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相融合。包括:第一,组织思政课教师为开设思政课堂,为专业教师构建系统地思政体系。第二,组织思政专家学者对课程思政系列会议及文件精神进行专题讲座,提升专业课教师自身的爱党爱国、报国情怀。第三,安排专业课教师小组学习、教学研讨,分享思政教育感悟,教学实践的经验,从而更好地指导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3.2 专业课教师要有自我提升意识和行动

思政学习平台的创建只是教师思政水平提升的基础条件,而专业课教师的意识和行动是思政水平提升的关键。包括:第一,专业课教师应积极参与校内外开展的思政理论学习、培训,多关心国家的大政方针,多与思政课教师沟通交流,自觉、主动地把思想政治理论引入日常专业教学中去。第二,专业课教师应积极参加集体备课、研讨交流、课堂观摩等,不断完善课程思政案例,并进行思政思想的提升和探讨。第三,专业课教师还可以通过电视媒体、学习强国APP、教育影片、杂志书籍等途径,及时了解时政动态,挖掘与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完善《财政学》课程思政的知识体系。

4 教学方式的改进

目前各个学校大都专业课时间紧缩,若再渗入思政内容的讲解,传统教学方式下,即使教师能够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把握课程进度,所讲内容也是非常有限的。很明显,课程思政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数字信息化时代下,整合线上线下资源进行教学的新型方法,如将互联网、课堂及社会三位整合一体,不但可以打破以往线下教学的时空限制,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而且更有利于促进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和深度交融。

4.1 课前探索阶段,专业知识传授为主,提出问题

在课前探索阶段,通过慕课、视频、微信、微博等方式,提前向学生发布学习任务,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课程传授知识点,同时也使得学生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借助课程平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给学生推送与当节专业知识相关的案例、核心期刊文章、财经新闻等,让学生熟悉材料,并自觉思考问题。在课前先试着自行或者以小组的形式分析材料所蕴含的思政思想以及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中探讨阶段之前,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网络或电话访谈等活动,了解学生对课前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道德水平的提升程度,从而更精准地进行课中教学思路的调整和改革。

4.2 课中探讨阶段,总结课程内容,分析问题

在课中探讨阶段,每节课程,由授课老师先总结课程内容,跟学生一起回忆、加深在课前探索阶段的学习成果,解决大家的共性问题,对在课前探索阶段所学内容进行巩固的同时升华学习内容,务必传授给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回忆、熟悉、掌握课前探索阶段提供的课程资料,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以开阔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潜能为目的,展开对资料的分析,帮助学生从包罗万象的经济现象中,洞悉其中蕴含的政策含义,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思辨分析能力[6]。

最后,根据课堂反应情况,适当布置课后作业,以加深学生对当次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巩固。

4.3 课后总结阶段,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在课后总结阶段,第一,要求学生熟听慕课内容,梳理课中讨论资料的线索,总结资料包含的专业理论以及思政思想,并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第二,要求学生进行相关练习,达到举一反三。

在知识运用环节,注重社会实践的作用。利用专业调查、实习、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和学生一起深入到财税部门、企业单位以及社会生活中去,增加学生对国家财政状况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关注财政现实问题,加深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理解,收集第一手数据与案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求真务实精神和探究真理以及辨析是非的能力。

5 结论

在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课程思政必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财政学》课程思政改革中,设计合理的课程目标,对专业教师的思政培训以及教学方式的改进等,突出专业课程教学的育人导向,将知识传授与立德育人完美融合。但是,同时也应该注意把握好度,毕竟专业课程思政绝不是思政课程,一定要在保证专业知识传授的前提下,转变教学理念,融入课程思政价值引领,使学生在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两方面同时得到提升,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7]。

猜你喜欢
财政学专业知识专业课
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2021年年会暨第31次财政学教学理论与学术研讨会综述
全国财政学界共商新时代财政学基础理论研究暨学科建设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培养财政学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方法探析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财政学基础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