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 瑞 杨 静 田林林
(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新疆·石河子 832003)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扶贫攻坚、环境保护、医疗救援、法制宣传、文化传播、科技推广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快速发展,呈现出蓬勃兴盛的发展态势。据中国志愿服务网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实名志愿者总数2.06亿人,志愿队伍99万个,志愿项目572万个,服务总时长24.32亿小时。志愿服务组织已经成为我国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高校志愿服务类学生社团作为志愿服务组织的重要部分,旨在服务校园、奉献社会。该类型社团可以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青年社会责任担当和奉献意识,是连接个体与组织、学校与社会的桥梁[1]。目前,高校志愿服务类学生社团数量逐渐增加,志愿者流动性大、志愿服务积极性不高、专业性不强、激励机制不够、社团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亟须解决[2]。
i助服务社是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志愿服务类学生社团,成立于2014年,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依托,秉承“做好自己,服务他人”的宗旨,开展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计算机维修等志愿服务活动,向志愿服务感兴趣的同学们提供成长及交流的平台。社团先后荣获石河子大学“五四红旗团支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优秀学生社团等荣誉称号。本文以i助服务社为例展开分析,提出解决问题对策,为高校志愿服务类学生社团发展提供思路。
以i助服务社为例,自社团成立以来,注册志愿者从30余人增至50余人,如今社团已有成员100余人;志愿服务时长由人均10+小时/年增至30+小时/年,特别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志愿者积极投身核酸检测、文明劝导等工作,为疫情防控做贡献。志愿服务精神和意识日益加深,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可度逐渐提升,志愿服务类学生社团已然成为新生的热门选择。
i助服务社志愿服务活动由图书馆绿植维护、走访儿童福利院等单一内容逐渐丰富到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电脑系统维护、校院各类赛会志愿服务等各个方面,涉及生态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疫情防控、理论宣讲等领域,志愿服务内容逐渐多元化。社团成员踊跃参加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下团场、进社区,发挥学科优势,开展计算机技能培训、电商平台搭建、老龄人口智能机培训等工作,志愿服务趋向专业化和生活化。
社团成立初期,存在志愿服务时长记录不准确、志愿者名单模糊、活动缺乏审核、经费支持不足等问题。随着《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出台,i助服务社各项规章制度逐渐成熟,运用志愿汇APP记录志愿服务过程,实行社团年审和活动审核制度,做好社团负责人变更、活动内容审核、经费审批等工作。当前,社团设有人事部、策划部、宣传部、爱心小分队等部门,社团组织架构逐渐完善,管理效率得到了提升,社团发展及运行越来越顺畅。
社团积极与专业型社团合作,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实施“志愿+专业”模式,努力在各个领域做好校园、社会志愿服务。如与青年计算机爱好者协会开展计算机等级考试爱心陪考活动,与师范学院红烛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南疆支教定向捐衣活动等。通过向其他社团交流学习,纳新宣讲等线下活动,结合线上社团活动宣传等形式,增加了i助服务社在大学和学院的影响力。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青联发〔2016〕18号)指出,“推进社团建团,探索宿舍建团、实验室建团、网络建团等,构建‘多种模式、多重覆盖’的团建创新机制”。i助服务社自建立团支部以来,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志愿服务+团日活动”的形式,积极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引导志愿者树立健康的价值观,锻炼了大学生各方面能力,强化了他们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团员意识和光荣感,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出重要作用。
社团骨干经过前期理论培训、实践锻炼以及比赛历练,在策划宣传、组织实施、总结反思等方面具备较强的能力,步入大学二、三年级,大多数社团骨干因考研、实习、学业、发展等问题,或辞去社团干部职位,或退出社团,存在志愿服务人才流失现象。同时,社团学生干部换届断代,社团各部门缺少交流,社团成员互动频率低等问题容易导致社团运行不畅。
社团志愿服务已从传统的卫生清洁、福利院走访等内容逐渐拓展到教育科普、系统维护、赛会组织等多个方面,志愿者除了志愿服务热情外,还需要多方面的能力。目前,社团缺少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基本素质培训,大多数志愿者只能参与简单的工作,志愿服务内容及形式受限,志愿者综合能力亟须提升。
随着志愿服务的开展,学业与志愿活动的权衡问题,个别活动的体力消耗严重以及一些活动的重复度高、缺乏新意,出现志愿者后劲不足的现象。i助服务社志愿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社团内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时长也随之增长,甚至有志愿者一学期志愿服务时长达60多个小时。在这种情况下,学院的志愿者激励措施尚未及时调整,激励形式较为单一,已经无法满足社团目前的发展势头。社团内部的激励方式也主要以口头表扬为主,无法起到公证性的认可作用。
2017年和2018年,社团在校外社区开展过志愿服务活动,由于社团换届、指导老师变更、疫情等原因,与校外志愿活动挂靠点联络早已中断。经社团深入石河子市区调查发现,石河子市内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以及兵团文化宣传方面存在志愿服务空缺,如何发展社团的校外志愿服务是现今存在的突出问题。
高校志愿服务类学生社团与社会志愿服务组织最大的区别在于,学生社团活动经费由学校或学院划拨,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经费来自政府财政支持、依法资助、志愿服务基金收益等方面。社团正值快速发展阶段,划拨经费只能满足社团常规工作的开展需要;近几年划拨的社团活动经费比较固定,但当前志愿服务涉及内容、领域变化较大,资金相对紧张,志愿服务活动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通过课程思政、第二课堂、新媒体宣传等形式,大力倡导志愿服务文化,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有助于他们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增强道德意识,升华自我认知,增强本领[3]。同时,社团应树立典型,对表现优异的成员进行宣传,邀请在社或历届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经历分享等活动,发挥朋辈教育优势,拉近社员距离。此外,社团指导教师、社团骨干及其他成员要积极参与到社团的各项活动中,通过实践传递志愿精神,关心关爱志愿者,以情动人,引发社员对社团的情感。
大学生进入志愿服务类社团的初心关系到社团的发展,志愿者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志愿服务的水平,因此志愿者的选拔和培训至关重要。志愿者选拔和素质提升工作的思路有如下几点:(1)社团纳新采用“笔试+面试+活动考核”的形式,使入选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志愿服务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2)对于耗时长、难度高的活动,在开展前参考近几次参与活动的表现进行二次选拔;(3)门槛较低、范围较广的志愿服务活动可允许有意愿的非社团成员自愿参与;(4)社团内部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如文明礼仪、沟通交流、急救技能、灾害预防与应急等方面;(5)加强与其他志愿服务类学生社团以及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的交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等活动,开阔视野,夯实本领。
对一个高校志愿服务类学生社团来说,社团骨干的作用尤为关键,社长、副社长、部门负责人的选拔须优中选优,建议在社团换届前半学期开展换届候选计划,由现任社团骨干给以往志愿服务表现优异且有竞选意向的成员提供活动组织、策划撰写、经验交流等专项培训,让候选人提前具备良好的大局意识、创新精神、责任意识、号召能力等特质。
志愿服务具有无偿性、公益性、服务性等五个特征,志愿者的激励措施变得十分必要。志愿者应该进行何种激励,需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了解、走访谈话等形式进行掌握,进而建立合理且有效的激励机制[4]。当前,综合测评、第二课堂、奖项荣誉与高校大学生的发展息息相关。开展的志愿服务应严格记录志愿服务时长和参与人员及工作内容等过程信息,社团每学期、每学年应公示志愿者志愿服务时长等内容,依据实际表现给予综合测评加分,上级团组织进行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在志愿服务中,表现积极上进、工作认真踏实的志愿者可参评“优秀志愿者”“十佳志愿者”“优秀共青团员”等奖项。运用微信公众平台、抖音、哔哩哔哩等媒体对“明星”志愿者和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不仅展示了志愿服务精神,而且扩大了社团影响力,有助于形成“有事找志愿者,没事做志愿者”的氛围。
社区、街道等对于志愿服务方面有较大需求,高校志愿服务类学生社团要积极“走出去”,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建立志愿服务基地,开展长期有效的对接以及合作,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服务社会,而且可以培养志愿者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等精神品质,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的规范化、社会化、常态化发展[5]。志愿服务基地的经营和维系至关重要,社团应聘请挂牌单位工作人员担任校外指导教师,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总结研讨、联谊互动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合作力度,充分发挥高校和社区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解决社团存在的资金紧张问题,应从内部优化和外部探寻两方面做工作。内部优化,即做好每年度、每学期、每季度、每月的详细社团工作计划,提前预算各类活动经费,做到心中有数。外部探寻,指社团要积极探索更加广阔的平台和丰富的资源,形成品牌活动、特色工程,提升影响力,确保社团更好地运行下去。同时,大学或学院团委可尝试设立志愿服务类学生社团基金,专项支持志愿服务事业。此外,校团委也可开展“金点子”大赛、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等活动招标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予以资金扶持。社团经费使用须由上级团组织严格监管,对于使用不合理、铺张浪费等行为及时进行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