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孟辉
(农行沙河市支行,河北 邢台 054100)
在信贷市场上,根据金融中介理论所述,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交易成本以及信息不对称,而农村信贷市场因其特殊性导致交易成本的问题以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尤为严重。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对以上问题进行解决的基本信贷技术有抵押担保、信用评分以及关系型贷款等。以上列举的基本信贷技术各有优点,通过对农村信贷市场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揭示,可以对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技术的有效性进行进一步的判断,使得农村金融机构在对信贷技术进行选择的过程中更具科学性,同时,还可以使选择的信贷技术更具针对性。传统的信贷技术主要指的是银行在对贷款进行发放的过程中将信息筛选及信息来源、贷款合约及审核程序与贷款回收监督机制等的组合。对信贷技术进行选择的主要目的是让信贷配给得到缓解,或者让信贷可得性得到提升。
通过相关调查以及分析相关资料文献我们可以知道,在当前农村信贷市场中,最为主要的特征有四点:
一是“关系型”。在农村信贷市场中,“关系”和“熟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相当大一部分人认为需要有“关系”才能进行贷款,这一现状主要是出自资金需求者的自身认知。
二是在农村信贷市场中,软信息是决策的重要依据,这个问题在农村金融机构内部委托代理的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三是道德风险问题。在农村信贷市场上,道德风险问题是信贷信息不对称的重要表现形式,其具体表现为群众没有及时还贷的意识,或者还贷意愿较低。
四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得交易的成本提升。
在农村地区,尤其是乡镇地区,抵押贷款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其特点是使用的范围比较小。小额贷款采用的贷款方式主要是小额信用贷,根据调查显示,在小额贷款中使用小额信用贷的占比约为百分之八十,而质押或者抵押贷款占比为百分之十,其余部分采用政府担保贷款。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借款人没有符合要求的担保人,或者符合要求的抵押品,这对抵押贷款技术的运用造成了严重制约;二是农村金融机构在对抵押品或者质押品进行估值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交易成本较高。通过对基层信贷员了解相关内容之后,笔者获得的信息是农村金融机构在对抵押品或者质押品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不仅流程繁琐,还会产生大量的额外成本,如人力成本以及时间成本等,这些成本的增加,会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利润空间进行压缩。
小微企业或者个人依靠关系从农村金融机构对资金进行获取,就是“关系型”金融技术。中国数千年来的农耕文化奠定了农村地区的地缘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发展,因此农村的“熟人社会体系”对关系型信贷技术所产生的影响十分巨大。这一现状对银行而言,既有好处也存在不好的地方。好的方面主要指的农村金融机构与农(企)之间良好的关系能够最大限度地对借贷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进行降低,并让信贷的可得性得到提升。其主要原因是农村以及乡镇地区靠“熟人”对关系维持的传统十分深厚,因此农民在进行信贷的过程中,对“熟人”有更高的信任度;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如果在借贷过程中银行的内部委托代理不能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那么不良的关系会让银行的道德风险提升。这里主要指的是身处基层支行的管理层人员通过职权之便谋取私利,将“关系”特殊化,最终演变为“权钱交易”,这对农村金融机构而言,是巨大的风险。除此之外,农村金融机构的基层信贷员还需要不断与同一借款人接触,由于农村地区人口密度小,地域广阔,有形之中增加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人工成本。
在农村信贷市场中,信用评分技术的使用是较为频繁的,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农户中小额信用贷款的数量远超其他种类。通过信用评分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进行控制,让交易成本得到降低。但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信用评分技术在对信息不对称控制方面,其效果并不突出,不能对违约的风险进行有效降低。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在对农户进行信用评分的过程中,需要对农户的“硬信息”进行搜集,但是农户相关的财产状况以及收入支出等信息的核算体系由于缺乏规范的体系,而只能进行粗略估计。另外,与之相关的信息变化速度也比较快,具备较强的不稳定性,这些都会对信用评分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农村金融机构在当前主要运用的信贷技术有三种,分别是关系型贷款、信用评分以及抵押贷款,在这三种主要贷款技术中,“软信息”所发挥的作用依然是主要的,抵押却没能对借款人的甄别起到较好的作用,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借款人的还款意愿进行激发;小额信用贷不能很好地对交易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行处理;“关系贷”上文已经说到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这里将不再赘述。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很明确地知道,与信贷流程相关的一些资料以及相关环节,在降低信息不对称这一方面,并不能起到绝对作用,其主要作用是监管,但在这个过程中无疑对交易的成本进行了增加。
对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技术的选择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三点:
第一点是农村金融机构在交易的过程中需要在交易成本以及信息不对称这两个方面进行衡量,如果目的是对信贷质量进行提升,那么就要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同时会让交易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如果目的是对交易成本进行降低,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信息不对称这一情况进行忽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某一地区信贷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银行内部委托代理存在诸多问题,道德风险严重;二是由于贷后的执法成本以及监督成本比较高,而农村金融机构为了获得更多的盈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信息管理进行忽视。
第二点是农村金融机构对信贷技术的选择受到监管要求的影响。相关监管机构站在信贷质量的角度,会提出(变相鼓励)金融机构对抵押贷款进行发放,该金融技术的风险系数比较低,这一原因对信用贷款的发放造成直接影响。但是前文提到的“关系型”贷款技术的主要运用形式就是信用贷款。
第三点是农村金融机构所处的金融个人信用环境不够好,信贷基础设施水平不够高。由于当地没有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再加上基层的行政组织不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在对信贷技术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大多数时候会选择抵押贷款。
针对以上情况,农村金融机构在对信贷技术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着手:
一是对村级党政组织在农村信贷环境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进行充分发挥,让信用村的建设得到进一步推进。另外还应该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在农村金融环境建设中的监督作用的发挥,让村民的金融意识和信用意识得到提升,认识到信用的重要性。
二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农村信用贷款的监管要求进行适当放宽,同时对农户信用评分技术进行继续完善,在让评分的准确性得到提升的同时,还要对信息的搜集方式进行创新,对信息的搜集成本进行进一步降低。
三是对抵押担保的方式进行创新,多方面探索与担保机构的合作方式,开发多种合作途径,并将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规范,最大程度上对不良的“关系型”贷款进行减少。
四是在合理的基础上,对信贷的相关手续及流程进行精简,通过实行有效的监督机制及激励策略,让委托代理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同时,最大限度地让基层信贷员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
综上所述,通过对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技术的使用效果及选择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很明确地知道对信贷技术的选择造成影响的因素,并清晰地看到各信贷技术存在的优点和缺点。为了让信贷技术得到进一步优化,应该重视村级党政组织的重要作用,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另外还应该采用合理的手段降低信息搜集的成本,对信用评分技术进行完善;创新担保方式、探索新的合作途径;对相关手续和流程进行精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