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公司视角的产业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2022-01-01 21:42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13期
关键词:金融业务信用风险金融风险

赵 婷

(国机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80)

在当今新经济发展格局下,我国的经济和国际化经济的接轨与融合,导致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变化,产业链的竞争更是如火如荼。依托财务公司,集团企业的产业链金融业务,可以很好地提高集团产品的实际竞争力,并且可以辅助上下游客户的健康发展。财务公司服务产业发展,为企业及产业链客户创造新的机遇,同时还需要密切的重视对风险的管理,最后才能进一步确保产业链金融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成长。

一、财务公司产业链金融业务风险识别

第一,政策风险。市场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态势影响下需要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受到政策变化的影响,不同企业面临的发展机遇有差异性,甚至一些企业将会处于闲置状态。十九大以后,倡导农业现代化,制造业智能化,对于高污染能耗的行业进行了限制。宏观政策的制定,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实施,都将会影响到资金的流向。产业链中不同节点出现资金问题都将会对其他方面产生直接的影响。

第二,行业风险。不同企业的生命周期长短有着明显的区别,并且与整个行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企业经历着初创期的艰辛、成长期的困惑、成熟期的高速发展、衰退期的落寞,无论是哪一生命周期阶段,其获利、融资能力、发展预期等都有差异性,并且承受着不同的风险。行业生命周期也会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上得到直接的体现,相同产业链中不同企业,需要依据行业规则、科学技术,对自身进行改革,创造出全新的替代品维持可持续发展,这也将会最终影响到市场的需求,并且调解市场竞争矛盾。企业产品也会在产业链当中进行价格调整,无论是产品在某个产业链节点出现积压,还是终端销售出现问题,都将会导致金融业务风险的发生。

第三,法律风险。企业在产量金融业务流程当中的行为都具有金融操作性,财务、融资等行为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当金融业务流程不符合规范的时候,将会引发金融风险,这是需要法律法规进行控制的主要任务。如关联的互保互贷,是否真实地符合有关监督管理方面的要求,是否会引起税收等法律规章制度的风险等等。相关法律方面符合要求必然会带来潜在的金融性风险。产业链金融业务在开展的过程当中,对于金融融资主体要进行确认,及用于缓释风险的存货、应收账款等资产的隔离。相对传统的业务个性化程度较强,使得法律风险成为财务公司产业链金融业务中一种相对重要的风险。如,合同的条款及相关条件不受法律的保护、合同中的各项协议不健全、登记无效或者不完善等,导致在与融资人发生纠纷后无法对抗第三方,从而引起产业链金融资产损失。

第四,信用风险。在产业链当中一些企业会由于不同的因素导致无法履行自身的义务,或者是能力不足无法根据约定进行金融协议的实施,这也就导致了违约行为的发生,造成了协议双方的损失。企业经营管理出现问题,经济效益亏损或者是恶意逃避债务等,都是较为常见的违约风险行为。金融风险的发生将会影响到整体产业链金融的顺利运行,并且与传统金融服务相比,产业链金融更具有多元化,能够及时地将信息进行传递,使金融双方都能够获取到准确的金融信息。这是单一金融服务所不具备的优势,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抵挡金融风险的发生。产业链金融当中无论哪一节点出现信用风险,都将导致整体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发生,不同企业共同构成了产业链金融的一部分,也在客观上导致了流动性风险的形成,为整体行业金融风险的爆发加大了概率。

第五,融资企业信用风险。这是不可避免的影响因素,企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经营管理的状况还没有完完全全地步入正轨,这一类别的企业获利受到管理团队的影响,稳定性、行业经验、执行能力等都是影响因素的重要组成。财务公司受到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复杂市场环境,战略错误导致经营管理出现问题,最终会诱发金融风险。

二、产业链金融的风险管理方案

产业链金融业务是一项具有专业性的挑战业务,在各个环节都有着非常高的标准。在当今的金融环境下,在确保产品正常运营的情况下,还应当深入分析,以确保其相关方面风险的把控,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最大利益。

第一,注重业务可行性的研究。在财务公司的信贷和资金管理活动中,产业链金融业务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是财务公司发展的新方向,但在开展产业链金融业务时,要结合客户生产经营和现金流量情况,对每笔业务的可信性进行深入研究。在业务期间,合理地确定客户群体和目标计划,一方面对其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另一方面要确保工作有序推动,防止盲目地、爆发式、全局性推动产业链金融业务。研究可行性后,还需要在实施环节不断融合新的业务环境,动态地进行分析研究,不断对工作执行方案进行完善,实现对业务全流程、客户全角度管理,从而有效地控制业务风险。

第二,合理规避业务风险。财务公司要对整个产业链金融业务环节进行相关的升级改进,通过动态检查和风险识别,避免操作和判断的失误,使各类金融业务处于风险管理体系的作用范围之内。同时,制定标准化的业务操作流程,明确业务发展战略规划,并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合理判断产业链金融业务风险点。从而不断优化和完善风险应对措施,降低其不必要的损失,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发展。

第三,完善风险内部管控机制。风险的管理主要由决策流程、业务流程、监督流程三个部分组成。财务公司在进行产业链金融风险管理时,应当先从内部控制入手,不断协调和改进业务操作、决策流程,并建立有效的信息平台以规范信息交互方式,从而对业务风险进行全面的有效控制。同时,在对搜索的各类信息进行综合性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不断完善风险预控机制。对以往的数据应建立一个风险评估模型,根据历史和实时数据分析,对于金融业务中关键环节进行监控管理,结合已知问题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四,应用信用风险隔离管理。财务公司在实施产业链金融业务时,可以考虑应用信用风险隔离管理来控制风险。信用风险隔离管理是指使用物流、资金流等自偿性技术,目的是构筑防火墙来隔离信用风险。

第五,优化产业链金融业务过程。对于产业链金融业务过程进行的优化,主要是针对合同制定、产品收集等方面开展。要严格检查合同,三方协议是基本的操作程序,财务方面与检查协议相适配,避免出现不合理的条款。通常情况合同都有固定文本,当法律政策出现调整的时候,财务部门就要对合同文本进行适当性修改。金融产品设计要符合政策等方面的要求,检查设计是否存在缺陷。财务指定的管理方式与操作流程等都是为了保障业务能够顺利进行,可以绘制流程图通过模型推算等方式完成其检查。物流方面要得到监控,这也是产业链金融业务的重要内容,对于涉及运输等操作都要在控制范围之内。

第六,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在进行金融服务的时候,产业链的构建需要对财务数据真实性、风险等级等进行评估,根据授信管理要求进行风险控制。将产业链作为整体,使风险管理对象进行转化,这样就能够在风险评估当中实现主体信用与业务评估的结合,交易行为更加透明。采用传统金融服务信用评估并不能够满足当前产业链金融业务的要求,因此,为了能够提升产业链金融业务水平,需要调整金融业务信用风险管理,构建业务风险信用评价体系,积极应对金融风险,通过对金融风险进行隔离,使资金等得到安全保障。财务部门也会根据实际运行状况,设计出更多符合客户要求的金融产品。

三、结语

产业链金融符合现代企业对新型金融服务的需求,但是,由于还处在初级阶段,管理机制并不完善,今后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优化财务公司产业链金融业务模式,不断地增强其对风险的识别,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无论是模式上,还是理论上都要进行创新,协调财务公司各项职能,以更为开放的措施实现财务信息共享,增强人们对产业链金融的认识。并且,作为主体经济要承担相应财务职责,为产业链金融的发展构建全新的模式,将产业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金融业务信用风险金融风险
油气贸易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绿色金融回顾与展望
大数据背景下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方法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跨境并购金融风险的应对策略
邮政储蓄银行金融业务管理的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
中小型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京东商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防范策略
房地产去库存与金融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