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峰
(河南省烟草公司周口市公司,河南 周口 466000)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2016年1月13日发布了第16号租赁准则,即IFRS16。2018年12月7日财政部会计司正式发布了财会【2018】35号文,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进行了修订,以下简称“新租赁准则”,调整后的新租赁准则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承租人不规范操作会计信息的行为。但同时也会对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这就需要企业熟读、理解新租赁准则内涵,并分析有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才能使企业快速地适应新租赁准测。
新租赁准则的调整是以国际会计准则中的租赁会计准则为基础做出的调整。相比未调整前的租赁准则来看,在新租赁准则中将融资性与经营性租赁合并,并且对承租方中的会计计量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以下进行详细的论述。
租赁准则是约束出租人和承租人之间的租赁行为的。在租赁期间,出租人根据准则将物品的使用权转让给承租人,承租人则支付相应的报酬给予出租人。简而言之租赁期就是出租人和承租人约定的资产使用期限,同时还包括承租人在资产到期前的续租和终止权利涵盖的期间。
新租赁准则中会对合同性质进行判断,具体区分为租赁合同、服务合同两种。在判断过程中就需要财务人员根据以下三要素确定,第一要素,则是以期间作为判断标准;第二要素,则是标的物的资产在物理上可区分;第三要素,资产提供方也就是出租方对所提供的标的不拥有实质替换权。在此过程中,如果确定为租赁合同,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就需要将其确认为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同时计提折旧和利息费用;如果租赁合同为服务型,这时在会计处理时就需要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处理,并确认成本费用。
租赁准则未调整前,承租方的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先确定租赁性质。而在新租赁准则中,简化了这一环节,承租方只需要在租赁开始时确认使用资产及租赁负债,但不包括短期或是低价值租赁(租赁期不超过12个月;绝对价值应低于4万元以下)。
首先,在初始计量环节,如果是融资性租赁,那么就要求承租方须在租赁起始日对租赁实际付款额的最低值和租赁资产公允价值进行比较,并取最低值作为入账价值。同时,还将最低租金确认为应付款价值,并将两者的差额归为融资费用。而新租赁准则中,对这一环节进行了调整,则将租入资产确定为使用权资产,同时将其计入租赁负债。承租方的初始计量环节,需要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而租赁负债需依据租赁期起始时间待付的租赁款数额的现值开展初始计量。
其次,后续计量中,原租赁准则将经营性租赁业务在租赁周期内使用直线法均摊费用,进行会计处理时将其计入资产成本或是当期损益。如果租赁业务属于融资性租赁,就需要将固定资产相同的折旧方案确定数额,并将融资费用计入财务费用中。在新租赁准则中这一点同样也做出了调整,是直接将租入资产计提折旧,而在负债后续计量环节中,就需要根据银行利率对负债进行统计,并对其中存在的利益数额计入当期损益。租赁起始日起,对因担保余值评估应付金额出现变化或计算租赁付款额的标准出现变化而导致后期租赁付款额出现变化的,需依据调整过后的付款额现值重新统计租赁负债。
在列报数据披露环节中,对于融资性租赁业务的处理,需要依据报表列报进行资产确认,依据列报进行确认的项目还包含应付融资租赁款。如果是经营性租赁资产则只需要在利润表中对租金进行列报即可。在进行核算工作时,在未调整前的租赁实施过程中,通常只列报现金流量表中的明细项目;而在新租赁准则中对这一环节进行了调整,将不同类型的租赁业务进行了列报的统一。另外,调整后的租赁准则,对于租赁折旧和租赁负债所产生的利息,只需要在利润表中进行列报。但不得不说的是,虽然新租赁准则的便利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但是对租赁业务的数据的准确性有着更严格的要求。
新租赁准则实施后对企业带来了影响,尤其是财务环节,例如,企业领导者在进行决策时,财务报告是有利的参考依据,使得决策更具科学性。同时,还能根据财务报告等数据对企业的战略发展、财务管理规划做出调整。然而在新租赁准则下,各个准则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时企业财务部门的各项方法也会出现变化。
新租赁准则使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例如,在企业运营中假设某租赁业务租赁期10年,年租金为90000元,折现率为5%,到期后无残值,(P/A,5%,10)=7.7217,则租赁业务的现值90000×7.7217=694953元。因此,在新租赁准则下,就需要在租赁的起始期将694953元计提累计折旧。除此之外,财务人员还要在租赁起始日确定的折现率与资产和负债初始入账价值及后期未明确的融资额存在内在关联性。笔者发现折现率、使用权资产、租赁负债、折旧费用属于负相关,而与利息数额则呈现出正相关。但是值得提出的是,上述指标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降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首先,新租赁准则中承租方必须要将资产的使用权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列报,由此来看,企业资产和负债发生变化,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也会发生变动,这对企业的融资来说无疑是消极的影响,致使企业出现融资困难的现象,但同时也能更加真实地体现企业的资产状况、财务风险、内部资本结构;其次,新租赁准则中对披露信息内容也做出了明确,如使用权资产余额、累计折旧、租赁负债等都必须要进行披露。如此一来,可以使得企业资产内容更加明确,其真实性也能得到提高,便于财务人员及时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也便于企业决策者的使用。
首先,新租赁准则要求,租赁资产不可用来降低资产负债率,那么,对于年租金近百万的大型企业,就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决定是买入资产还是租赁资产,哪个方案对企业更有利;其次,在新租赁准则下对租赁业务的核算和财务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经营者进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最后,则是租赁资产折现率的影响,也对企业的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全面地将企业的资产状况体现在财务报表中。
新租赁准则落地实施后对企业的影响较大,为了发挥新租赁准则的正面意义,企业就需要根据新租赁准则的内容制定最有力的应对措施。以下进行详细的论述。
新租赁准则落地实施后,企业就应该组织财务部门对准则内容进行研读深究,在熟读准则后,根据准则的要求开展工作。同时,还要对企业现行的会计处理方式进行分析,找出与新准则要求的差异之处,针对性地进行优化。与此同时,企业在实施新租赁准则后,还需要对企业的变化和影响进行分析,同时,还应严格地按照新准则的要求对企业中的租赁业务进行调整。另外,面对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融资能力较差等问题,企业还需要根据实际的状况进行预判,对企业各个期间偿债能力、经营指标、业绩考核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分析,以经济发展为导向,制定出优化对策,从而消除新租赁准则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新租赁准则要求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对租赁业务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但是,对于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承租人可以选择不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在与出租方协商一致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利用准则的这一规定,合理地设计租赁合同交易结构,签订短期租赁合同或是签订低价值租赁资产合同,避免提高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最大限度地避免企业负债率升高。
在执行新准则过程中,企业要知道准则的变化,企业的业务、财务管理都会受到影响,就需要及时地进行调整。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调整后的新租赁准则的要求,对企业租赁业务以及内部控制、管理、数据等工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优化和调整。例如,在租赁业务的报表披露环节,就需要了解披露的要求,根据企业的实际业务进行调整,例如,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等工作,需要企业从加强内控管理实现这一环节工作重点,为新租赁准则的落地实施夯实根基。
新租赁准则涉及环节较多,具体包括交易属性、会计核算、列报数据披露以及税务处理等。因此,企业就应该根据新租赁准则涉及的内容和要求,不断地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能力,具体可通过培训和人才引进两种方式,使企业的人才队伍质量更高。
从上述得知,新租赁准则对业务识别、承租方核算、列报数据披露等进行了变动。在这一变动下对企业的会计核算、融资、经营决策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企业在要对与租赁业务有关的一切工作都需要严格地按照新租赁准则的要求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化解新准则出现的不适应性,为企业的发展夯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