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金
(众环海华(东莞)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广东 东莞 523000)
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我国制造企业发展面临着双重压力,在面对国内竞争的同时,还需面对国际上的竞争。制造企业若想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需要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不断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方法[1]。ERP系统由于其自身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制造企业应将如何在ERP环境下实现成本管理优化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将ERP系统的作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来,达到降本增效目的。
所谓ERP,最初被定义为一种应用软件,是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并在后续不断应用下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与发展,当前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理论。ERP理论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其竞争机制为“以人为本”,有机整合并管理企业中的各种资源,在信息技术平台支持下,确保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2]。ERP有着较为突出的自身特色,能够借助网络化平台与信息技术实现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对其进行共同的监督管理,并且ERP能够将企业各部门及各工作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人力资源管理、生产制造、质量监管等环节。除此之外,ERP作为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产物,可以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新的供应链,一方面有助于企业成本管理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能够保证其他相关工作的良好开展。
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数据传输准确性差、成本信息较为滞后,并且不具备较好的一致性以及实时性等。而ERP成本管理模式则可以有效解决以上管理缺陷。两种管理方式主要差异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管理思想差异。传统管理模式更注重于事后的成本管理,具体是在业务完成会计结账后,分析成本核算结果;而ERP环境下,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模式更注重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强调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以及事后分析。第二,核算方法差异。传统成本管理中主要用到的方式为标准成本法以及实际成本法,不具备严格的定额消耗成本;而ERP成本管理模式则会用到现代成本管理方法,例如作业成本法等。第三,控制重点差异。传统成本管理重点关注的是企业内容的管理,具体是通过节能降耗的方式增加企业利润;而对于ERP成本管理模式的应用,会涉及客户、供应商、研发机构以及制造商等,能够实现同步管理,成本管理工作更为全面。第四,管理技术差异。传统成本管理往往选择的是手动或自动化处理方式,未能做到企业信息流的及时更新;而ERP成本管理模式则能有效监控企业的资金流、业务流以及信息流,对企业相关数据做到实时处理。
不同的制造企业其管理特点会存在较大差异,其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具体流程也各不相同,虽然在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ERP系统可以起到相应作用,不过因为企业发展模式的差异使得成本管理工作的差异性较大[3]。为在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更好地应用ERP系统,应基于企业实际制定出与之相匹配的方案,将ERP系统作用真正地发挥出来,并且应与相关人员进行良好的交流与沟通,以此为基础,确定出企业成本控制目标。除此之外,与其他企业相比,制造企业更为复杂,这种情况下为成本管理工作开展带来较大影响。所以,制造企业在制定成本管控方案前,应更为谨慎地选择ERP系统,系统供应商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同时还应先进行ERP系统试用。总之,制造企业通过ERP系统的良好应用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是开展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制造企业管理人员应将其作为重点,实际工作环节,需要重点分析成本管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明确的管控目标,提升ERP系统管理的科学性以及针对性。
首先,产品设计阶段。该阶段基本上形成了成本雏形。因此,制造企业通过ERP系统实施成本管理时,应做好该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将重点放在产品用料与工艺的控制上,当工艺、用料以及工法等方面不同时,产生的实际成本也会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制造企业可以利用ERP系统模拟不同的产品设计方案,在模拟计算下对各方案进行比较,进而得出各方案的优点与缺点。在产品设计环节,制造企业需要明确各方案下的产品标准成本,从而有助于产品生产工作的良好开展。除此之外,制造企业决策人员应在诸多方案比较下,最终选择出最佳设计方案,这种方式会有效提升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效果。
其次,物资采购阶段。材料的采购成本主要包括材料成本与采购费用。由于该阶段会确定出定额成本,因此,定额成本包括材料的采购定额与标准定额,基于定额成本下,能够控制采购环节的费用及成本。制造企业在制定采购定额成本时,需要对多种因素进行考虑,包括市场价格以及政府限价等,利用作业成本法制定采购费用。通常情况下,材料的采购与定额成本会有所差异,出现节约差以及超支差现象[4]。当出现材料超支差问题时,制造企业应对其原因做出细致分析,充分考虑材料性价比,从而选择出低价优质的材料;当出现采购费用超支差问题时,制造企业需要对作业层次进行合理的分配与归集,在对作业动因量、资源价格以及资源消耗量等详细分析下,找出差异的原因,从而降低采购费用。
最后,产品生产阶段。在这一环节中,第一,应制定出定额生产成本,基于ERP系统下,产品结构清单表示着定额成本,包括人力、物料以及制造费用等标准。因此,ERP系统下的成本管理工作,应将定额成本作为关键内容。第二,计算实际成本。实际成本就是在整个产品制造中将资源成本进行合理分配,这一环节中,也形成了产品成本。实际成本计算环节,需要通过ERP系统,有效简化实际成本计算过程,从而有助于实际成本管控工作的开展。第三,控制定额成本与实际成本差异。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环节,定额成本与实际成本常常会存在一些差异,因此需要对两者的差异做出控制,重点控制超支差。若存在超支差现象,需要将材料价格及用量差异作为重点。利用ERP系统将制剂差异详细记录,同时做出相应汇总与定义,形成相应凭证,从而在产品之间对直接材料的成本差异进行分摊。
ERP系统会涉及企业运营的所有环节,因此,对于ERP系统的管理工作需要企业所有部门与员工的配合。制造企业开展成本控制时,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先构建并完善相应的ERP系统管理机构,并且还应定期检查ERP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若发现应用过程中存在不良现象,应及时停止使用,以免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企业还应提升对于ERP系统的投入力度,不断升级ERP系统,在有效拓展ERP系统实际使用范围的同时,强化系统相应功能。不过,在ERP系统下实施成本管理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应原则,深入分析ERP系统的特点,结合企业实际开展工作。在实施各部门绩效考核时,应将ERP系统的实际应用及成效作为重点,从整体上提升制造企业对于ERP系统的重视程度。
当前,ERP系统会基于全面管理、量化考核以及目标成本,实现企业成本管理绩效的提升。因此,在ERP环境下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优化过程中,除了做好以上工作,还应提升制造企业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从而有效减少人为操作中的失误。此外,为有效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还应制定出与ERP系统相匹配的激励机制,对于工作表现优秀的员工,应予以相应的奖励,相反,对于表现不佳的员工应制定出实际的提升方案,从而提升实际管理工作的质量及效率,达到增产提效并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目的,从整体上提升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效果。
综上所述,新经济环境下对制造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升制造企业自身竞争实力,各制造企业纷纷应用到了各种新型技术及管理理念,在这种环境下,ERP系统应运而生并逐渐应用于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制造企业应通过制定ERP系统管理成本控制方案、做好各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完善ERP系统管理工作等,实现ERP环境下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优化,促进制造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