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吉贵
(山东省德州市水利局,253014,德州)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黄河下游北岸,总面积10 356 km2,总人口561 万人。自1971 年实施引黄灌溉以来,黄河水始终是德州市最重要的客水资源,年均引黄河水量约14.5亿m3,占全市总供水量的55%左右,对支撑德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 年12 月,德州市被水利部划为黄河干流13 个地表水超载区之一,严禁超指标引水,被暂停以黄河水为水源的新增取水许可审批。为破解黄河水超引难题,德州市以全域水系连通为抓手,通过建设“五横三纵、库河连通、五水统筹、引蓄自如”水网体系,破解水资源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匹配的矛盾,既初步实现了治理目标,也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探索出一条黄河水资源超载治理的“德州路径”。
根据1987 年国务院批准的《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和2010 年山东省黄河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细化方案,德州市分配引黄水量指标为9.77亿m3。据统计,2016—2020 年全市年均引黄水量为14.40 亿m3,超出许可指标4.63 亿m3,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德州市水资源总量11.53 亿m3,其中可利用量8.34 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11 m3,仅为全省人均水平的61%、全国的10%。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144 m3,低于山东省均值240 m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正常年份全市年需水量25.6 亿m3,然而包含引黄指标在内的全市年可用水资源量仅为18 亿m3,缺水量达7.6亿m3。若没有黄河水支撑,缺水量将达17.3 亿m3。因此,德州市多年来依赖超引黄河水和超采地下水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德州市浅层地下水为苦咸水,深层地下水氟高碘重,全市83%区域的地下水不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为解决群众饮水安全问题,近年来,德州市兴建平原水库21 座,用黄河水源置换地下水源,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到99%,新增黄河水需水量3.2 亿m3。2015 年,山东省将德州市全域划定为深层承压水禁采区,将武城县等4 县市1 221 km2范围划定为浅层地下水超采区。为治理地下水超采,德州市先后封停深、浅井5 910 眼,压采地下水取水量1.37 亿m3。上述置换和压减的部分地下水水量需要黄河水来补充。德州市每年引长江水指标为2 亿m3,综合水价2.24 元/m3,由于水价偏高,企业和居民生活用水量增长缓慢。
德州市是农业大市,耕地面积928 万亩(1 亩=1/15 hm2,下同),粮食总产稳定在年均80 亿kg 左右,占山东省近20%,是全国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市。近年来,德州市大力开展灌区改造以及小农水重点县、高标准农田等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637 3。但是农业仍然是用水大户,2019 年全市农业用水量17.86 亿m3,占用水总量的82.4%,明显高于全省61.4%的均值。
解决黄河水资源超载问题,仅压减黄河水引水量“治标不治本”,强化黄河水、长江水、地下水、雨洪水、中水等各类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用水需求,才是治理黄河水超载的基础和前提。2021 年以来,德州市大力推动全域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以河湖库连通为手段,以解决供水、排水、蓄水瓶颈问题为重点,计划“十四五”期间投资230 亿元,建设“五横三纵、库河连通、五水统筹、引蓄自如”的水网体系,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的问题,破解水资源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全面增强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战略储备能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根据德州市水系基本情况,德州市水系连通重点包括 “河河连通、河库连通、库库连通”三部分。
(1)河河连通
德州市河系发达,河河连通的目标是实现“五横连三纵”,即五条东西向河流与三条南北向引水干渠相互连通,构建全市骨干连通网。其中,“五横”为黄河、徒骇河、德惠新河、马颊河、漳卫南运河;“三纵”为南水北调东线干线、潘庄引黄总干渠、李家岸引黄总干渠。连通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潘庄、李家岸两大灌区连通,实现水量互济,提高单个灌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潘庄灌区与南水北调东线干线连通,统一调度德州市两大客水资源;三是潘庄灌区与韩刘、豆腐窝两个中型灌区连通,实现大中型灌区互济;四是灌区与河道连通,增加供水效率,调蓄尾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河河连通共需治理干支流河道97 条,疏浚治理河道817.8 km。
(2)河库连通
德州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现有21 座平原水库为围坝式水库,主要利用引黄总干渠、南水北调干线输水至渠道(或河道),自流(或泵站提水)入库。经过多年运行,与水库连通的渠道(或河道)存在淤积、建筑物老化等诸多问题,计划对18 条连通线路清淤疏浚并配套建筑物,形成完备的河库连通格局。在库库连通实施前,采用河库连通线路输水,充分利用非灌溉季节或上游引黄间隙大流量引水充库,降低运行管理费用,有效补充地下水水源;库库联通实施后,可互为备用,提高供水保证率。另外,对100 多座库容大于50 万m3的坑塘及景观湖,结合河河连通,进行输水线路清淤治理,提高水资源调蓄能力。
(3)库库连通
德州市水库数量多、分布广、调水线路长,水库蓄水需要高水位、大流量、长时间持续供水,难以与农业供水同时进行,造成水量损耗大。德州市年入库黄河水量2.5 亿m3,需引黄供水3~5 次,至少需要5 亿m3左右的黄河水量保证,损耗几乎占半数。同时,经过四个月汛期,为及时给下游水库供水,有时不得不将调水河道内拦蓄的大量雨洪水下泄,造成水资源巨大浪费。计划利用管道将20 座水库相互连通。供水主管道沿马颊河横向布设,全长202 km,设计日供水量57 万m3,设9 条支线管道工程,其中双向供水线路4 条。共新建泵站6座,改建泵站2 座。工程可以长江水、黄河水、地下水作为水源,通过泵站和管道工程统筹调度,进一步提高水库供水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1)坚持高位推动
全市上下把水系连通作为落实“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德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成立了全市重点水利工程挂图作战指挥部,市委副书记任指挥长、分管副市长任副指挥长,发展和改革、自然资源、财政、水利、交通等29 个部门单位组成保障专班,为项目建设提供“保姆式”全过程服务。将13 个县市区水利重点项目全部纳入指挥部管理,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约谈、半年观摩、全年总评”,对工程进度全过程管控、全链条监督,使全市上下形成大抓水利建设的浓厚氛围。
(2)强化要素保障
重点抓好资金、土地保障。在资金上,抢抓国家把水利项目作为政府债券重点支持领域和山东省加快现代水网建设的机遇,主动谋划、积极争取,全市已有37 个项目入库、入库额度101.79 亿元,已落实债券资金17.88 亿元。另外,通过政策性贷款、企业投资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齐河县争取农发行、国开行贷款合计11.5亿元,企业自筹资金2.49 亿元。在土地利用上,避开生态红线,通过占补平衡,保障禹城施女湖水库、临邑第二水库用地4 000 余亩。建立“项目法人+地方政府”迁占协作机制,工程建设到哪里,拆迁就推进到哪里。
(3)实行重点突破
率先启动德州市中心城区水系连通项目,计划5 年投资54 亿元,建设“四纵三横二十七廊”城区水系网络。为打造全市样板,提速推进,投资12 亿元的城区供水提升工程、横河治理工程、减马横河治理工程已完成投资6 亿元。计划2023 年实施的沙杨河、头屯干渠、南干渠等治理工程已经开始迁占,8 月开工建设。计划2024 年至2025 年实施的岔河、减河清淤、27 条支流河道治理等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计划2023 年实施。在城区项目提速带动下,2022 年全市水利重点项目由31 项增加到42 项,投资由29 亿元增加到40 亿元,比2021 年增长220%。
截至2022 年5 月,德州市全域水系连通已完成投资27 亿元,建成各类工程65 项,长江水、雨洪水等各类水资源调配能力不断提升。2021年,德州市指标内引水9.76 亿m3,黄河引水量一年下降了4.6 亿m3,守住了指标“红线”。在实践中走出了德州市黄河水超载治理“开源为先、节流为本、刚性约束、市场调节”的成功路子。
德州市作为极度缺水地区,长期以来,各类水资源供应都处于紧张状态,如果骤然在黄河水供应上“踩刹车”,必然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德州市通过大力开展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努力提高其他水源配置能力,“一减一增”换取治理空间。
一是长江水。2021 年4 月,夏津白马湖水库引水工程完工,夏津县成为继德城区、武城县后,第三个用上长江水的县(市、区)。2021 年,全市引调使用长江水3 828 万m3,比2020 年提升33%,成为继黄河水之后的第二大客水资源。
二是雨洪水。通过河道治理和拦蓄工程建设,2021 年全市雨洪资源利用量达3.41 亿m3,同比增长70%。
三是再生水。完成了全市6 家企业11 项再生水回用项目,年新增利用水量1 532 万m3。全市年再生水利用量达到4 800 万m3,实现了进一步增长。
节水是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关键。德州市在抓好开源的同时,把节约用水作为“治本”之策,重点瞄准农业这个用水大户,千方百计做好节水文章。在工程方面,近两年投资34 亿元,实施了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共疏浚衬砌河道沟渠2 833 km,新建、改造建筑物4 332 座,建设信息化平台13 处,项目区覆盖575 万亩农田,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0%,年可节水2 亿m3。在机制方面,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初始水权、水价形成、综合管理、精准补贴“四个机制”,目前已完成改革面积700 余万亩,占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的90%,群众的节水意识极大增强。
把黄河水引用量控制在指标内,是超载治理的底线任务。在加快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强化调水刚性约束,出台 《德州市水量统一调度管理制度》,对调水组织、调水程序、监督处罚等做出明确规定。特别是严格黄河水计划控制,年初确定各县(市、区)各月份黄河水量分配方案,全部引调水指令由市水利局统一下发纸质文件,严禁无指令引水。平原县水利局与县纪委、电业局联合,在马颊河开展“以电控水”管理村级泵站,加强沿河口门统一管控。通过重建用水秩序,2021 年德州市引黄水量下降了30%,守住了指标“红线”。
利用市场机制调节水资源分配,是巩固黄河水超载治理成果的客观需要。德州市转变治水观念,积极探索科学用水路子。
一是探索统一水价机制。针对长江水价格高的问题,经与用水企业多次协商,建立了黄河水、长江水统一水价机制,供水单位无论供应黄河水或长江水,到用水户的水价是一样的,促进了长江水消纳,盘活了长江水指标。二是推进水权水市场建设。在宁津县开展水权水市场建设试点,完成了县域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建立了水权交易制度体系,建成了水权交易平台,用水户超水权用水需向其他用户购买,水权有节余的可以通过交易变现,交易量已经达到90 万m3,经验在全省推广,并已完成与全国水权交易平台的融合。
黄河水超载治理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地方用水方式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契机。德州市以全域水系连通工程建设为抓手,以“河河连通、河库连通、库库连通”为重点,通过提高水利工程调配能力,积极破解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初步走出了一条“开源为先、节流为本、刚性约束、市场调节”的成功路子。“十四五”期间,德州市应坚持全域水系连通目标不动摇,抓住国家加大水利投资的重要机遇,扎实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变全市水利面貌,不断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