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春杰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江苏·苏州 215411)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议题式教学”成了思政教师最喜爱讨论的话题之一,众多思政教师在这块处女地上开垦、种植,结出了累累果实。何谓议题式教学?“议题引导和贯穿教学过程,在‘议’中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就是议题式教学”。[1]议题式教学包括四大要素:议题、情境、活动和任务,其中,议题是纽带、情境是载体、活动是路径、任务是保障,而核心素养是它们的共同旨归。本文以《经济与社会》第四课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障”为例,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实施方式与实践特征。
新课标指出,“教学设计能否反映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思路,关键在于确定开展活动的议题。”[2]可以说,议题是议题式教学的纽带,贯穿课堂始终。好的议题能够统领整个课堂,引领课堂活动的开展,带领学生围绕关键问题完成学科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按议题的来源看,议题可以是源于教材重难点的议题,可以是源于社会热点的议题,可以是源于学生生活的议题。[3]在本节课中,笔者设置的议题是“让病有所医、医有所保——从《我不是药神》说开去”,这属于社会热点类的议题。2018年7月5日《我不是药神》在中国上映,引发了公众对医药问题的广泛关注与热议。以此为议题,直面社会热点,既可以激发学生对社会保障的兴趣,又能够比较贴切地解决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
按议题指向的学科任务看,议题可以是分类与描述类议题,可以是解释与论证类议题,可以是辨析与评价类议题[4]。在本节课中,笔者设置了三个子议题。其中,“初识医保·了解社会保障的形式”属于分类与描述类议题,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再谈医保·体会社会保障的作用”属于解释与论证类议题,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三论医保·探究社会保障的完善”属于辨析与评价类议题,回答的是“怎么做”的问题。
学科知识是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而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境。情境是“汤”,知识是“盐”,盐只有溶于汤才好入口,知识只有溶于情境才好理解和消化。[5]新课标十分关注情境的教学功能,强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理解知识,从而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知识性问题情境,主要是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学习社会保障的相关基础知识,达到先学后教的目的。
【情境】《我不是药神》中的“慢粒白血病”患者要靠一种叫“格列卫”的药才能维持生命,这种药在现实生活中2万多一盒,普通家庭根本承担不起。2017年,格列卫被纳入医保,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问题】医保,即社会医疗保险,它属于社会保障的哪种形式?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社会保障形式?
意义性问题情境,主要是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医保的切身感受,进行意义建构。
【情境】:
材料一:我国医疗保险法明确规定,医疗保险费用由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有什么好处呢?一是减轻参保人的经济负担;二是救助其他参保病人。
材料二:“格列卫”未纳入医保时,“慢粒白血病”患者一年需花费72000元。纳入医保后,可以报销75%,一年只需18000元。2002年,慢粒白血病存活率约为30%。2018年,慢粒白血病存活率约为80%。
【问题】:
(1)你的家庭有过看病报销医疗费的经历吗?
(2)谈谈医保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思辨性问题情境,主要是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辩论,达到对医保的理性认识的目的。
【情境】:
材料一:国家对《我不是药神》的回应(视频)。
材料二:2018年10月,我国将17种谈判抗癌药品纳入医保报销目录。2019年前3个月的报销金额为10.58亿元,比2018年全年多8.02亿元。
【问题】:
(1)就“纳入医保的抗癌药种类是不是越多越好”展开辩论。
正方:纳入医保的抗癌药种类越多越好vs反方:纳入医保的抗癌药种类不是越多越好
(2)请就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建议。
议题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情境化教学,还是一种活动化教学。活动化教学是指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强调学生通过经历一定的过程和完成一定的任务进行学习,[6]进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的过程,这是理解知识,把知识转化为素养的必由之路。
在本节课中,笔者采取了四种活动形式:自主学习活动、合作交流活动、表达展示活动和小组辩论活动。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在同一活动任务中,可能会有多种活动形式。例如,在“初识医保”这一教学环节中,笔者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进行判断,接着让同桌两两进行交流,看连的一不一样,最后,让学生上台进行连线演示。在此过程中,主要涉及自主学习活动、合作交流活动和表达展示活动三种形式。在“再谈医保”这一教学环节中,笔者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内部交流,分享自己或家庭看病报销医疗费的经历,接着,请小组代表进行组际交流。在学生分享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启发点拨,使学生体会到医保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主要涉及合作交流活动和表达展示活动两种形式。在“三论医保”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活动有两个,一是就“纳入医保的抗癌药种类是不是越多越好”展开辩论,这是一种小组辩论活动;一是就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建议,这是一种表达展示活动。
逆向教学设计以目标为起点和归宿,把教学看作达成学习目标的手段,强调目标、评价与教学的一致性[7]。那么,怎么知道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了呢?判定学生达成学习目标需要哪些证据呢?如何搜集证据呢?议题式教学主张通过一定的学科任务来搜集证据,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使教学得以保障。
思想政治课的学科任务大致有四类: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在“初识医保”这一教学环节中,任务是“判断下列属于哪一种社会保障形式,并用连线连起来”,这是描述与分类任务,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辨识判断能力。在“再谈医保”这一教学环节中,任务是“谈谈医保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这是解释与论证类任务,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概括能力和对医保的切身感受,增强学生对医保的情感认同。在“三论医保”这一教学环节中,任务是在辩论的基础上“就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建议”,这是辨析与评价类任务,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反思评价能力。
中国基础教育已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实施议题式教学,目的是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让核心素养落地开花!在本节课中,笔者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医保为例,探讨了我国社会保障的形式以及社会保障的作用,进而培育学生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政治认同;同时,通过观点辨析,使学生科学理性地认识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进而提升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科学精神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