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2022-01-01 18:54:40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5期
关键词:师德师师德高校教师

罗 莉

(苏州科技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9)

教师素养是教师拥有的有关教学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具备的专业要求,是顺利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教学能力素养、科研素养、心理学素养和创新素养等。

1 对高校教师的素养要求

哈佛大学原校长科南特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她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她一代代教师的质量。”现代的学者提出从“教师的知识、教师的能力、教师的理念”三个方面来研究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能力、知识和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所培养出人才的质量;无论是思想引领还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的引领,教师对学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不断更新、科技飞速发展、社会日益进步和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对高校教师的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原先把重点放在教师教学技能及专业知识上的提升已无法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师生互动及人文精神对学生学习及教学效果的影响力及教师多维度素质的发展成为燃眉之急。

2 教师素养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的育人主体意识缺失

青年教师初入职场,刚走上高校教师岗位,更多地关注如何上课、如何掌握和磨炼授课技能、尽快适应环境等方面,较少意识到自身的教书育人职责,未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2 教师分阶段培训缺失

高校教师中大多数人不是师范院校毕业,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理论,也不具备一定的教学实践能力,同时没有系统学习过心理学,加之高校不太注重对于不同教龄的教师、不同教学水平的教师进行不同层次的专题培训,与中小学教师相比,缺乏授课实践锻炼,教学技能和经验基本上依靠自身学习、摸索和领悟。目前很多高校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教师的岗前培训,都被学校高度重视,将其纳入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只有经过系统培训与开发,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要,这也是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高校是否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对于整体师资水平的提升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办学绩效的重要体现。

2.3 教师自我提升意识淡薄

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将工作重心偏向于科研课题申报和科研文章发表,对于教育教学研究、授课能力提升重视不够,满足于达到基本教学工作量、完成学校下达的教学任务即可,较少主动考虑将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研究。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他上课的深度,关系着他带给学生的知识的广度。这点对于理工科类教师尤为突出。

2.4 部分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存在问题

部分高校青年教师缺少事业心、责任感、原则性和为人师表的自觉性,“师德意识”淡化,缺乏进取心,对教育事业投入精力不足,缺乏为人师表的自律意识,缺乏“育人”的使命感[7]。高校仍时有教师师德失范问题发生,舆情热点频现网络,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

3 教师素养提升途径

3.1 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

高校教师应深知自己的使命,身负强烈的使命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学习,学懂弄通,入脑入心,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之中。

首先教师本人要关注社会发展和国家命运,联系实际,自己有情怀,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形成情感碰撞、思想激荡的教学氛围,继而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吸收新的知识信息,才能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广阔视野,同时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研讨,不能仅限于学院、学校层面,更要走出去,参与学会、省厅和教育部组织的学习、进修和交流培训,积极争取与企业合作的机会,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而又可将实践中所见、所闻和所感融合于教学过程中,使教学过程更为透彻、生动。

3.2 了解学生特点,提高自身修养

大学阶段学习在自主性、专业性、方式、培养目标、能力和素质培养等方面极具特点。另外大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思维活跃,同时也可能会经历成绩起伏、入党问题、评奖评优、人际关系和恋爱问题,引发情绪波动和焦虑。作为教师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和宽容学生,关注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意义,以包容和创新理念面对新时代的大学生,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接近同学生的距离,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尤其作为新教师,更应积极担任班主任或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即所谓知己知彼,唯有如此方能寓教于情、寓教于心,帮助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树立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在课堂教学和日常活动中,遵循“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一准则,在仪表仪态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做到严于律己、身教重于言教、传递正能量。

3.3 健全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和机制,培养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升新时代教师素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首要任务,提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师德建设标准和要求,将师德师风建设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师德师风建设对高校教师整体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至关重要。首先严控入口,制订引进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考察办法,在招聘过程中,注重应聘人员的品德考察,将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恪守宪法原则、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术规范作为考核条件,要求引进人才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业务素质精湛,把好人才引进政治关、师德关和质量关,实行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其次制订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师德负面清单和失范行为处理办法等,加强师德教育,涵盖教学科研纪律教育、教师廉洁教育、生活和工作作风教育,增强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再次是开展师德宣传、加强师德监督、完善师德评价与奖惩机制。加强对高校教师思想道德的评价,由学生、同行和领导对教师的思想道德行为进行评定和考核。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给予教师适当压力和紧迫感。

3.4 开展教学改革,提升个人教学素养

思考如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创新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何借助具有亲和力和时代感的语言吸引学生专注于课堂。教师应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向教育创新实践,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时事热点和学术前沿,尽可能地将授课内容与社会热点和最新学术成果加以联系和更新。对学生能力发展的需求予以充分关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采取自我反思这一建设性和内化性的提升过程,借助教学日志、学习心得、教学总结、教学研究和听课评课等形式,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全盘反思,提升个人内在素养。

3.5 建立培训和考评体系,全面提升其教学科研水平

学校着手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并且切实实施和考核。组织开展教学交流活动,召集优秀教师分享教学体会和经验,开展教学教法培训,组织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微课比赛和集体备课等。学校也应结合学校学科特点和学校实际,制定出一整套激励机制,涵盖参与教学改革研究、培训和竞赛,参与学科和专业建设等,兼有教学和科研考核、质和量的指标,创设良好的教研和科研氛围,激发教师教书育人和开展科研工作的热情,促进他们主动提升专业知识和育人水平。

猜你喜欢
师德师师德高校教师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29:48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井冈教育(2020年6期)2020-12-14 03:04:32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1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8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