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隐患探讨与对策分析

2022-01-01 16:25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化学试剂实验室医学

孟 洁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2)

实验教学是基础医学教育重要构成部分,实验室是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思维养成的重要场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为培养医学高等人才保驾护航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高校医学实验室发展建设对顺应学科发展仍然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原因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相对不健全、实验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观念陈旧,主要表现在重科研投入、轻安全投入、安全培训不完善、安全管理机构职能不强、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不深入等。医学作为一门涉及多学科领域的专业,对于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场地布局、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更为复杂多样,更易发、多发安全事故,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主要探讨如今高校医学实验室在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隐患,以及设施建设和制度管理的现状,并从如何完善现有管理平台、规避风险安全隐患、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制度入手,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

1 医学实验室常见的安全隐患

随着医药科技、生命科学等学科迈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高等医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是建设一流本科、做强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的重要支撑和关键环节。然而近年来,相比实验安全问题,实验人员更加重视科研、论文等学术上的发展,基础安全问题往往被忽略,安全管理上存在明显缺陷,导致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出。目前,医学实验室安全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常见的生物性隐患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爆发,生物安全性问题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生物性危害是医学及生命科学实验室中特有的,却又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它具有潜伏期长、前期危害不明显、可能引起公共卫生事件、破坏生态平衡等特点。医学相关实验室除了接触可能含有致病病原的组织、血液、体液等样本,还经常使用病原微生物、实验动物、生物毒素等危险性生物因子,实验过程中可能通过直接接触病原样本、吸入气溶胶、针头等锐器刺入皮肤等造成人员感染。在标本采集、运输和转移以及实验废弃物处理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均可能导致危害性生物因子泄漏。在动物实验方面,动物本身即可能携带潜在的致病原,如果被动物抓、咬伤,或直接接触动物的血液、排泄物等,极易威胁人员的生命健康。因此,在使用动物实验方面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在确保动物来源安全、符合安全操作规范后方可进入实验室。

1.2 常见的化学性隐患

高校医学实验室涉及化学试剂和药品种类繁多,这些化学试剂的化学特性各异,如可能具有易燃、易爆、剧毒、强腐蚀等危险性,在使用和存放的过程中,容易与环境中的物质发生反应而引发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三氯甲烷是提取RNA实验最常用的试剂之一,对光敏感,易挥发产生有毒气体,对皮肤、黏膜、眼睛等都有刺激作用,存放条件必须严格遵照要求,并在化学通风橱中操作;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中用到的四甲基乙二胺(TEMED)有神经毒性,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快速操作,防止误吸;焦磷酸二乙酯(DEPC)是一种常用的RNA酶抑制剂,在RNA各种反应体系中被广泛使用,有非常强的吸入毒性。上述化学试剂在医学相关专业实验操作中使用频繁,如果操作人员缺乏专业背景知识,在实验过程中操作或储存不当,会给日常实验室管理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

1.3 常见的物理性隐患

相比化学试剂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明显的安全隐患,医学实验室的物理性危害无处不在,却常常被忽视。高速离心机、高压灭菌锅、液氮罐、电泳仪、酒精灯等常规实验仪器因实验人员操作不当或防护不当等,很容易造成人员损伤。因目前高校医学实验室仍存在布局不够合理的问题,当大型仪器设备增多导致用电量增加,供电设施老旧未曾更新导致线路超负荷运转,就容易触发电力事故甚至引发火灾,给人员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2 加强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

2.1 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我国正式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发展,高等人才、创新人才的培育已经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高校实验室本体及其上级主管单位应从顺应学科发展、教学要求、科研需要等角度做好长远统筹规划,实现资源共享,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医学学科发展离不开先进精密的仪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完善的实验环境,如何合理规划、科学分区实验环境,确保实验设施能够得到高效、科学、合理、安全的应用,是当前实验室硬件建设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分别建立教学实验室和科研用实验室,避免低年级学生因实验操作不规范、安全意识不到位引发安全事故;实验室应配备完善的防护设施和排放设施,包括排气扇、废弃物储存密闭容器、通风橱、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等;实验室应分区设置独立的送排风系统、温控系统、防火防爆屏障等,杜绝因设施陈旧、空间狭小、线路负荷过重引起的安全隐患。

2.2 建设危险化学试剂管理平台

随着医学学科学术发展日新月异,学科交叉合作领域越来越多,高校实验室化学品种类也随之逐渐增多,使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问题更加复杂。实验室本体及其上级学院二级单位应建立健全的化学试剂、药品管理平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统一管理,对化学试剂的来源、用途、余量、危险级别、存放位置、存放条件、采购人、使用人进行登记,做到从试剂选择、采购、运输、接收、查验、使用、储存的全程可追踪化。对于危险药品,应标记清晰,根据其化学特性进行分类、分区管理,例如易燃试剂要与氧化剂分开,有特殊储存条件的药品要注意防止高温、避光密封、防止受潮等。同时,各实验室应配备完善的灭火设施,根据实验室内试剂存放类型来选用灭火器,将实验室安全事故风险降到最低。

2.3 规范实验废弃物的处理流程

医学实验室涉及实验方向众多,操作人员学科背景复杂,实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多种有害的分析残液,其中还包括特有生物类废弃物,一旦处理不当直接外排,很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甚至引发大规模的公共卫生事件。化学废液处置应根据其成分和特性分类回收,含有不相容化学试剂的废液应储存于密封良好的收集容器中,并明显标注该容器内废液的种类和危险性,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进行运送,并由符合资质的处置公司处理。生物类废弃物如动物体液、含致病微生物的培养液、动物解剖的手术器械清洗液等,在处置前要经过高压灭菌、消毒等措施,确保病原样本出入的可追溯性,完全杜绝有毒有害废弃物外泄。

2.4 推行完善的实验室安全培训制度

调查显示,引发职业事故原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占80%以上,提升人员的安全素质、安全技能显得尤为重要。人员上岗必须参与安全技能培训,大型仪器和危险试剂必须由专人负责。学校及学院要建立有效规范的安全培训流程,制定规范、健全、有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提升实验人员的专业度,并对实验人员定期考核,组织不同紧急情况下的实验室安全应急演练等。同时,在入学之初,将实验室安全培训纳入学生入学教育必修内容,并组织考核。这有利于强化实验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构建高校医学特色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深化高校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教育理念。

2.5 实现交叉式、多层次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当前实验室管理模式日趋复杂,有必要建立起严格、独立、有反馈的安全监督与检查机制,并纳入学校部门考核指标中。医学实验室涉及实验领域众多,高校应构建多层次、网格状的安全管理监督框架,优化以往“校—院—实验室”的单一的垂直监督体系;由学校保安处、教务处、科研处各学系实验室安全人员联合成立安全巡查小组,细化具体分工,明确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咨询、反馈、检查、评估、整改等部门职权;院系、实验室之间进行自查和互查,并定期组织填写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建立实验室安全事故处理应急预案,落实贯彻自查自纠、巡查巡检、报送总结、整改复查等环节。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医学教育实验室安全问题亟待重视。建立科学化、制度化、层级化、精细化、规范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需要高校每个人的参与。高校应结合自身发展情况,顺应学科发展,探索出医学特色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模式。各个部门要加强协调和配合,贯通安全培训、定期巡查、风险评估、安全考核等监督流程,使其形成一个连接紧密、责权明晰、无缝衔接的管理闭环。这对于保障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推动学术科研创新、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创造和谐安全的公共环境具有实质意义。

猜你喜欢
化学试剂实验室医学
医学的进步
高校实验室化学试剂准备与管理模式研究*
在学校误服化学试剂,究竟谁的错?
钢铁企业化验室化学试剂管理分析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