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地理科学”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路径探究

2022-01-01 14:41李永傅利琴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课程体系

李永 傅利琴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随着“3+1+2”高考综合改革的开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高中教师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迫切需求。2020 年5 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函同意江苏等省开展高素质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试点,支持江苏、浙江、福建三省开展高素质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试点改革工作,并将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确定为试点学校。新时期,开设复合型专业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需求,也是高校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全新探索。本文结合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地理科学”复合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思考如何推进复合专业建设,提高复合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地理科学”复合专业简况

福建师范大学根据福建省需求以及自身学科情况,设立了“历史学+地理科学”“化学+生物科学”两个复合专业。其中,“历史学+地理科学”复合专业是在充分思考自身优势以及专业特色的基础上设立的。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地理科学专业均可上溯至1907 年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开设的史地选科,有着悠久的“复合”传统。2010 年,历史学、地理科学双双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复合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深厚的专业积累与强劲的学科支撑。历史学、地理科学两个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有相通共融之处。具体到中学教学实践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即为时空观念,要求学生在特定时间及空间中认识、理解历史现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综合思维中的时空综合,要求学生能够综合时间和空间来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化。基础教育领域中两个学科对时空素养的培养要求,是选取历史学、地理科学作为复合专业试点的重要依据。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地理科学”复合专业自2020 年开始招生,每届招生人数不超过40 名。该专业录取的学生全部按照公费师范生培养,采取六年制本硕连读培养模式,并可免试获取双学科高中教师资格证。

虽然“历史学+地理科学”复合专业为教育部试点改革之一,属于新生事物,但由于前期的精心设计与传统优势学科的支撑,加上该专业培养的是定向师范生,学生入学之前需签订合约,毕业后回生源地,成为带编中学教师,所以一经推出便受到家长、学生们的关注与青睐。据统计,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地理科学”复合专业2020 级、2021 级、2022 级三批本科生,相比较其他专业,录取的高考成绩高出20分以上,不少学生甚至达到了211 高校的录取标准,生源质量较好。

二、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地理科学”复合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试点,复合专业的建设面临全新挑战。与其他高校的复合专业相比,福建师范大学的“历史学+地理科学”复合专业涉及文理学科的交叉融合问题,面临的挑战尤为复杂。

第一,文理分科导致的学科隔阂问题。在现行高校专业设置背景下,“历史学+地理科学”复合专业涉及的历史学与地理科学两个专业,一为文科专业,一为理科专业。高校文理分科的现状不仅形成了文理学科间的壁垒,导致了文科生缺少理性思维,理科生缺少人文素养,而且长久以来分科培养模式的施行,导致了文理学科的培养理念完全不同,各个学科间的界限、隔阂越来越深,大大限制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1]。针对“历史学+地理科学”复合专业学生的调查显示,有52.63%的学生表示,理工类学生学习历史学、文史类学生学习地理科学均较为吃力。分科治学导致的人才培养弊端日益显现,科际融合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2]。教育部于2020 年11月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全面启动了新文科建设[3],一个重要内容即为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通过文理交叉、文工交叉、文医交叉、文农交叉、文文交叉等途径,打造交叉型新专业,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文科人才。如何顺应“新文科”的建设理念,打破文理限制,实现文理融合,对复合专业的建设而言,至关重要。

第二,复合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问题。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与地理科学专业均有各自的专业课程体系。复合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两个专业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学业压力较大。调查数据显示,该专业学生学业压力均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其中压力较大者达34.3%。大部分学生表示,学业压力主要来源于两个专业复合后带来的知识量、课程量的增多。如何围绕复合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安排设计历史学、地理科学两个专业的学分比例与课程结构,既让学生掌握两个专业理论与知识,同时兼顾学生的学业与接受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师范专业认证理念,是复合专业人才培养成功的关键环节。

第三,双学科教师教育素养的兼顾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4]。“历史学+地理科学”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的培养,旨在对接高考综合改革对高素质复合型高中教师的迫切需求,这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教师教育素养。受高校专业设置以及中学科目分类的影响,目前历史学或地理科学专业的教育见习、实习等均以单一学科内容为主。如何培养学生能够同时胜任中学历史与地理两个科目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之前单一专业培养过程中不曾遇到的新问题,也是复合专业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检验标准之一。

第四,复合专业的学生管理问题。“历史学+地理科学”复合专业已经招生三届新生,学生的管理工作逐步进入正轨。但是,该专业仍存在学生自我发展以及辅导员育人工作两方面的困境。学生自我发展方面,除了学业压力较大以外,还存在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职业成长缺乏标杆等问题。调查数据显示,大一学年参加学生活动次数低于5 次的学生占比达42.11%,5-10 次的占比26.32%,10 次以上的占比仅有31.57%。另外,数据显示,仅有26.32%的学生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且没有确定具体的职业成长路径。辅导员育人工作方面,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管理制度无迹可寻、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辅导员的跨学科知识、跨学科视野有待提高等方面[5]。

三、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地理科学”复合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针对复合专业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上述挑战,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地理科学”复合专业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与时代发展要求,充分协调各方资源,形成合力优势,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坚持将师德养成贯穿培养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近几年,教育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历史学+地理科学”复合专业围绕教育部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充分挖掘历史学、地理科学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要素,将课程思政列入教学大纲,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积极培养学生的师德素养,将师德教育融入教师教育各课程,引导学生增强对教师重要地位的认识,强化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从教意愿,激发教育情怀,增强育人本领。

第二,打造贯通六年,融通历史学、地理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打造不能仅以历史学或地理科学中的某一专业为主,而是应该综合考虑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注重两个专业课程的充分融通。另外,复合专业培养的是六年制硕士层次毕业生,课程体系还要妥善处理本科、硕士阶段课程的关系。为此,围绕历史学、地理科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在两个专业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复合专业打造了历史学、地理科学相互融通的专业课程体系,并从第8 学期开始,开设硕士阶段先修课程。专业课程体系涵盖了历史学、地理科学两个专业最为核心的基础课程,以及具有特色的专业选修课程。课程体系体现了“整体设计、分段考核、循序渐进、梯度提升、有机衔接”的理念要求,按照学年顺序、模块布局,统筹推进人才培养进程。

第三,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地理科学均已通过了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具有优良的教师教育传统,为复合型高中教师的培养提供了充分的保障。该专业以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及实习实践模块课程作为重要突破口,打造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师范生“三字一话”、班级指导等教育教学基本功和技能训练,加强学科课程、教材、教法教学,提升学科素养。复合专业的学生从第3 学期开始参加教育见习活动,并在第7 学期、第11 学期参加两次教育实习,通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模式,切实提升对中学教学实践的体会与认知。此外,充分利用学校以及历史学、地理科学专业原有的微格教室、智慧教室等实训平台,加大对实训平台的建设投入,及时跟踪基础教育领域的技术革新,通过教育教学技能实训,实现培养过程与基础教育领域教学技术的无缝衔接,切实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水平。

第四,探索双导师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新文科”建设的应有之义。“历史学+地理科学”复合专业积极探索双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遴选配备历史学和地理科学专业导师各一名,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教学科研项目,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除此之外,邀请专家学者、教学名师开设名家讲坛,引领学生关注专业研究的前沿动态以及基础教育领域的最新理念,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联系教学实践的素养与能力。

第五,加强多方沟通交流,推进协同育人。目前复合专业的学生管理实行“双学科”“单学院”管理模式,即课程讲授由两个专业的教师共同完成,但学生管理由历史学专业所在的社会历史学院负责。为此,学校、学院出台一系列创新举措,提高复合专业学生管理成效。首先,聘请历史地理方向学科带头人担任复合专业负责人,遴选海归博士担任复合专业班级导师。其次,立足学科特点,打造第二课堂活动精品。邀请历史学、地理学一线教学名师,开展“名师面对面”活动,从师德养成与专业素养两个层面,帮助学生树立专业思想,提升专业能力。再次,通过入学教育周、邀请优秀基层教师参与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复合专业学生开展职业成长教育。与此同时,学校、学院积极对接复合专业学生管理需求,组织复合专业相关培训,提升辅导员的学科综合知识与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加强两个专业所在学院的交流沟通,形成协同育人合力[5]。

综上,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地理科学”复合专业,依托专业优势,深挖专业特色,通过以上实践,摸索形成了一种专业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双翼齐飞、理论与实践双轨并重、教学与科研双维并举的人才培养路径。事实证明,这一路径能够精准对接社会需求,为“历史学+地理科学”复合专业吸引大量优质生源。作为无先例可借鉴的复合专业人才培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以往探索的基础上,学院还需要在学分设置、招生机制、本硕衔接、退出机制等方面完善培养方案,继续加强专业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历史学师范生说课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多项历史地理学成果荣获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
Learned Helplessness-A Devil that Prevents Us from Learning Well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福建师范大学连续7年支教留守儿童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竜林”文化与民族社会历史学(下篇)
十里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