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方亮,段小玲
(1.南京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江苏南京210014;2.江苏省乒乓球队,江苏南京210014)
2020年,乒乓球全国锦赛江苏女队取得了4枚铜牌和4个并列第五的好成绩。女团主力钱天一、石洵瑶和蒯曼的出色发挥得益于江苏省乒乓球队教练员们数十年如一日的悉心培养,段小玲教练对少儿期乒乓球后备人才的训练更是功不可没。段小玲是江苏省乒乓球队的高级教练,自1985年7月至今的35年时间里,一直致力于培养优秀少儿乒乓球后备人才的训练工作。除了现役国家一队的钱天一、石洵瑶、蒯曼、陈可、张冰玥等精英运动员之外,还曾培养出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子双打冠军李菊以及同批获得全国冠军的管蓓、顾敏燕、龚跃春等,并曾在广东汕头参与组建当时中国乒协第一所乒乓球学校,引进了马琳、刘国正、张钰、谭瑞午、李潮、赵霞、张晶、丁颖、贾贝贝等优秀后备人才,他们在赛场上均取得过举世瞩目的骄人战绩。
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自1959年容国团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以来,在60多年里一直长盛不衰,虽然也走过弯路,也遇到过挫折,但是在当今世界乒坛仍处于霸主地位。这与大量奋斗在国家队、省队、市队等专业队的教练以及学校、培训机构等基层教练的辛勤付出是密不可分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运动训练是培养人的过程,也是伯乐发现千里马的过程。精英运动员的培养更是需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培养过程中,教练员对运动员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与汗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少儿乒乓球精英运动员正处于专项竞技能力飞速提高的黄金阶段,如何才能将他们训练成千里马,为他们日后攀登竞技体育高峰打下坚实的基础?江苏省乒乓球队高级教练段小玲倾囊相授,将35年来对少儿乒乓球精英运动员执教经验中有关基本功的理解与心得浓缩于本研究,为少儿乒乓球精英运动员的基本功训练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余方亮:段教练您好!您从事少儿乒乓球精英运动员训练工作已经有35年了,是目前国内首屈一指的少儿乒乓球训练专家。那么作为业界权威,您认为少儿乒乓球精英运动员训练的核心是什么?
段教练:少儿乒乓球的训练无论是启蒙阶段还是省队的精英运动员,训练的核心都是基本功训练。基本功训练贯穿于乒乓球训练的始终。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基本功训练的要求不一样。水平越高的运动员,基本功训练的速度越快、力量越大、旋转越强、落点越精准,两人对练的回合数越多。
乒乓球运动是一对一的隔网对抗项目,球小、球速快、旋转强,对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要求非常高。因此,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分心,必须每时每刻都全神贯注于比赛过程中,因为得分机会总是稍纵即逝的。在技术层面,比赛中对机会球的把握能力、无谓失误的次数、关键球的处理方式是否合理,关键分时的出手是否坚决果断,尤其是在相持阶段,面对对方强旋转、高速度、大角度的进攻,能不能再坚持一板,在这些方面要想做得更好都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做基础。在心理层面,激烈比赛的高速对抗中,战术意识选择的瞬间决策能力、比赛关键时刻的心理稳定性以及大赛中重压之下的抗压能力,这些仍然需要良好的基本功作为支撑。
基本功技术的规范性是训练的关键所在,也是比赛和训练水平对练的需要。乒乓球是两人对练项目,如果一方技术不到位,另一方的训练质量就受到影响。基本功训练渗透于对乒乓球理解的每一个细节,为了不断提升乒乓球意识,在基本功训练方面,需要手法、脚法、心法、身法、判断及控制技术的不断夯实与提升。技术是战术的基础,没有相应的基本功支撑,将无法完成进攻或是防御的要求;战术的实际博弈一旦离开相应的基本功就是纸上谈兵。讲得再好的战术思想,也要依靠技术去实践,也就是要按照教练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去扎实地练习。
余方亮:基本功训练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您所带的省队少儿精英运动员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段教练: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纯技术方面的训练;二是心理素质和运动智能方面的培养。
(1)紧密结合、贴近实战的衔接技术是少儿乒乓球精英运动员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内容。
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运动员自身的竞技能力,争取在比赛中取胜。目前,少儿乒乓球比赛的运动员年龄趋向于低龄化。比如从磨砺营开始,7岁就参加国际比赛、全国集训赛等。大家所熟知的日本男乒华裔运动员张本智和,他在13岁的时候就开始代表日本队参加成人比赛了。
针对少儿乒乓球比赛低龄化的发展趋势,少儿乒乓球精英运动员训练的关键是本着从实战出发的原则,在训练中真正地结合、贴近实战,从发球与接发球开始体现强强对抗,并在对抗中争取主动和连续的主动,尤其是发球抢攻或者接发球抢攻,一旦取得主动,就要形成连续主动,这才是训练的真正意义。这就要求我们的训练不要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重复的单一路线、单一落点、单个技术的训练与巩固中,应该缩短这种与实战脱节的单线、单点、单一技术巩固的训练时间,但同时又要保证各种技术必须规范、扎实、牢固。因此,“衔接技术”是训练的重中之重。
衔接技术是在乒乓球运动中两项或多项单个技术衔接而成的组合技术或战术。衔接技术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从训练的角度看,衔接技术是一种紧密结合、贴近实战的技术;二是从比赛的角度看,衔接技术又是一种常用战术;第三层含义是衔接技术是训练强化的重点。衔接技术包含5个动作技术结构:(1)准备动作;(2)移动动作——步法;(3)连接动作——动作间的衔接;(4)变向动作——启动方向;(5)技击动作——击球动作。流畅的衔接技术为少儿乒乓球基本功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在训练中体现出实战中得分的战术意识。
(2)心理素质和运动智能的培养也是少儿乒乓球精英运动员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内容。
这种低龄化的趋势对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孩子参加比赛的年龄越来越小,首先教练员要培养他们“每球必争、每球必赢”的心理素质和“灵活应变、独立思考”的运动智能。乒乓球运动是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项目,但是在比赛或者关键时刻,起决定作用的往往不是技术技能,而是心理素质。比如冠亚军决赛的决胜局,10比10的关键分,这种时候运动员拼的就不是技术能力,而是心理能力。那么这个心理能力从什么时候开始练?怎么练?只有在平时的常规训练中,尽可能要求队员们无论是在多球、单球的练习还是教学、大循环等比赛中,每一个球都力争去赢球,通过这样的长期积累,才能促使他们养成一种每球必争、每球必赢的好习惯,这对以后的比赛非常有帮助。一旦在训练过程中有着“每球必争、每球必赢”的态度,就会动脑筋想办法,千方百计地打好每一球,那么通过平时训练的积累,就会养成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好习惯,从而在比赛中能够灵活应变、积极上手、争取主动。
余方亮:衔接技术有哪些主要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段教练:衔接技术的常规训练主要包括相关步法、基本训练方法,还有强化训练方法。
(1)步法是乒乓球运动的生命,良好的乒乓球技术都是建立在良好的步法基础上的。在击球过程中,通过步法将下肢力量传导到腰部,通过腰部的协调和传导,将全身力量依次集中在前臂、手腕、手指处瞬间爆发,积极制动,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击球效果,即所谓的“收髋、加速、制动”。这个过程的关键在于腰、髋部位的协调与制动,做到“落步上手,腰间击球”。规范的动作协调流畅,合力效果好,击球速度快、力量大、旋转强;反之,不规范的动作则僵硬卡顿,合力效果差,击球软弱无力。基本步法如下。
左右跑动步法:并步、跨步、交叉步。
前后跑动步法:垫步、跨步、并步。
推侧扑跑动步法:反手、侧身、扑正手回步法跑动(推侧扑回)并步、垫步、前后交叉步。
(2)衔接技术基本功的基本训练方法主要有以下内容。
正、反手连续拉下旋上旋衔接技术:这个练习主要通过手腕、手指的微调来完成最终的击球动作,调节击球时间和拍型的迅速。手指离球最近,触球时感觉最深;如果击球时能够将身体其他部位的力量畅通有序地传导至手腕、手指,就能将击球质量的各项要求结合起来。
摆速左右衔接技术(左推右攻):这个练习的重点在于重心的转换,用于发力、还原和调节。
前后衔接:反手台内拧拉、拨、搓摆,正手台内挑、打、搓、摆、劈等衔接底线拉冲打,前后步法、重心调节和手法的调节并用。
侧身衔接:这个衔接的关键部位是运动员的腰部,击球的过程中要保持重心的稳定。反手侧身或正手连续击球,快速重心转换与快速步法跑动时手法、步法到位并稳定。
发球与接发球衔接:这个练习要求判断落点变化、旋转变化、节奏变化。启动跑位快、调整换步快、判断到位准、重心稳定、攻防转换还原速度快。
(3)衔接技术基本功的强化训练方法有如下几点。
第一,强化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发球、接发球之后一体化中间所需要的三、五板和二、四板之间的衔接。
第二,强化训练的内容是以落点和线路来分类的。这里罗列的线路不是完全的线路或者是不全面的(如中路变正反手等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优化的过程,同时和实战有一定的区别,可以根据比赛对手的需要再来设定线路落点。
落点分为正手、反手和中路;长短分为长球、短球和半出台球。线路分为:前后调动(同方向前后变化)、左右调动(同水平线上左右变化或不同水平线左右变化)、压反手(连续两板反手位线路)、压正手(连续两板正手位线路)、压反手调动正手(连续两板反手位线路后变化到正手位线路)、压正手调动反手(连续两板正手线路后变化到反手位线路)。训练中可以根据落点、长短和线路的变化采用如下训练方法。
①正手位衔接:正手近网挑点上旋、下旋衔接正手连续拉冲打,反手近网拧拉、快拨上旋下旋衔接正手连续拉冲打,正手搓摆短、劈长、回摆短衔接正手拉冲下旋,反手搓摆短、劈长、回摆短衔接正手拉冲下旋。
②反手位衔接:正手近网搓摆短、劈长、回摆短衔接反手拉下旋连续衔接,反手近网搓摆短、劈长、回摆短衔接反手拉下旋连续,正手近网挑点回反手衔接,反手近网拧拉快拨回反手衔接。
③正手位左右衔接:正手拉冲下旋衔接反手中路,正手位左右衔接反手拉下旋衔接正手中路。
余方亮:您能否对衔接技术基本功的训练依据做一下介绍呢?
段教练:衔接技术基本功的训练依据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层次,理论依据主要是动作技能学习与控制中的“图式理论”和“情境干扰效应”。图式理论认为:“一项技能在未来的成功操作,取决于练习中练习者体验变化的数量。”“情境干扰效应”认为:“相对于低情境干扰的练习条件,高情境干扰的练习条件对技能学习产生的积极作用。”衔接技术所体现的正是这种变化和高情境干扰。运动员击球时的落点、长短和线路的变化越多,情境干扰的程度就越高,运动员就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每一个动作之间的区别,更深层次地刺激肌肉感觉,更好地形成肌肉记忆,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握每一个技术动作。
衔接技术基本功训练的实践依据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执教多年来的训练经验总结。在强化训练之前,我针对比赛中间我们的队员的一些打法特点进行了一些积累和分析,包括日常的小结,这是一个持续的积累过程。强化训练的前期准备是对我们的队员在比赛中的技术使用情况、得分失分特点进行分析,以及对队员的技术和战术衔接能力进行分析。尽可能多角度地统计、分析、小结,从而立体展现运动员主要技术打法特点和战术组合特点。通过比赛技术使用情况、得失分特点来分析、小结,那么我们在比赛中就能体现出自己的优势,也能从中了解对手的一些组合情况和变化情况。
第二,通过技术与战术衔接结合能力分析,观察这些队员在训练场上、比赛场上和一些关键场次的三、五板和二、四板衔接,统计他们表现的能力包括得分情况,做一些分析记录。
第三,参考吴焕群研究员的三段统计法,从而多角度体现运动员的主要技术打法特点、战术组合特点及变化手段,包括针对性、个性化的强化发球与第三板技术和线路衔接,第三板与第五板技术和线路衔接、接发球与第四板技术和线路衔接、相持技术和线路衔接。坚持做到发球后第三、第五板的连续主动和接发球后四、六板也要连续主动,拓展训练思路改进训练手段,就是在“训练像比赛一样练”视频中,如果第一板当作是接发球、发球抢攻的衔接,那么就是练战术。其实只要把组合衔接练得踏实流畅了,明确要点所在,就能体现战术意识。
余方亮:乒乓球打法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比较常见的是反胶拉弧圈球打法,但是仍然有很多特殊打法,比如颗粒胶打法就与反胶打法有所不同。我们熟知的刘国梁用的是正胶打法,邓亚萍用的是长胶打法,国家队现役的何卓佳用的是半长胶打法。尤其是长胶打法在业余圈中很是盛行,但是我看您带的这批队员里用颗粒胶打法的运动员比较少,这是为什么呢?您能介绍一下长胶打法的少儿基本功训练吗?
段教练:关于长胶打法的问题,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1)长胶打法在业余圈中很流行,但是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却是非主流打法。这是因为长胶打法是凭借胶皮的怪异性造成对手的不适应、依靠对手失误来得分的一种打法,是一种以防守为主的打法,这种打法对基本功不好的选手比较奏效。业余选手的基本功相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的,尤其是连续拉弧圈等主动进攻的能力较差,这就有利于长胶选手获胜。但是专业乒乓球运动员就不同了,他们正反手两面拉弧圈的主动进攻能力相对较强、而且稳定性很高,长胶选手的回球即使再奇怪,对他们主动进攻稳定性的影响也不大。尤其是对男运动员而言,弧圈球的力量很大,长胶打法是防守不住的。因此,专业比赛一般很少看到长胶运动员,尤其是男子专业的长胶运动员更少。
(2)专业运动员的颗粒胶打法都是以进攻为主。邓亚萍、何卓佳和一些日本的运动员比如福原爱、伊藤美诚等,她们虽然用的是颗粒胶打法,但都是以拨打为主的进攻打法。而在业余比赛中长胶打法基本上是以防守为主的拱、刮、磕等技术,这和专业打法是大相径庭的。
(3)少儿乒乓球启蒙训练不宜练习长胶技术。前面讲了专业选手很少用长胶技术,其实在少儿开始乒乓球启蒙训练的时候,也不宜选择长胶技术。少儿过早练习长胶技术可能会暂时取得一些比赛的胜利,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是不利于少儿乒乓球水平提高的。首先,长胶技术无助于少儿力量、爆发力、协调性等身体素质的发展。因为长胶打法的速度比较慢,节奏感不强,在练习过程中不需要像反胶那样充分发力,更多的是依靠“手感”在打球。第二,如果少儿运动员本身具备较好的力量、爆发力、协调性等身体素质,选择长胶打法的话,则会阻碍其力量、爆发力、协调性的进一步发展,荒废少儿运动员的天赋。第三,如果横拍运动员是正手反胶或反手长胶的打法,少儿期就容易导致对长胶的依赖,而忽视正手基本功的练习。毕竟,正手技术才是乒乓球最重要的得分手段。第四,长胶技术是建立在反胶技术基础上的。应该在通过反胶技术将少儿的力量、爆发力、协调性等身体素质发展得较好的情况下再练习长胶技术。
因此,少儿乒乓球训练长胶技术的选择必须要慎重,切不可急功近利地为了在少儿期取得一些成绩而忽视少儿未来的发展,荒废少儿的乒乓之路。
余方亮:削球也是乒乓球打法中比较特殊的一类,这种打法如何进行基本功训练呢?
段教练:乒乓球运动讲究的是积极上手、主动进攻,进攻型打法占绝对的优势。削球属于防守型打法,训练很辛苦,也不容易出成绩,所以精英运动员不是很多。过去我带过的丁颖、田芳,她们都进了国家一队,丁颖的单打最好成绩是全国锦标赛的前三名,她们都是稳中有凶的打法。现在是泰州的李泽燕,成绩也很优秀。
前面介绍的衔接技术训练主要是针对进攻型打法。削球是防守型打法,它的衔接技术训练和进攻型打法是截然不同的。它的特点是平时怎么练,比赛就怎么打。一般训练就是削对攻,首先打下各种削、搓、前后跑位、中远台反攻衔接的基础,训练中的旋转变化和前后步法是得分的灵魂,在此基础上,如能有发球抢攻和搓攻、削中反攻的结合,就是如虎添翼。前后跑位中台内搓,要敢于发力,退台中衔接快削动作,动作不能过大,前臂重心收腹转腰、侧跨步都要快捷。当然,判断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从后向前碰球,易被对方随意发力打,或被对方随意拉调,像别人手里的风筝一样牵上牵下。
削球打法的攻球训练要像进攻型打法一样训练,不能认为削球就是慢的标志,要去除这样的观念。要练攻、削,练发球,有一个好发球才能有抢攻的机会。
余方亮:多球和单球是乒乓球基本功训练中两种较常用的方法,那么您在带省队这些精英小队员的时候,这两种训练方法是怎么选择,如何分配的呢?
段教练:多球训练的作用主要在于学习、巩固、提高、改进、完善动作的稳定性,但是连续性不足,与实战脱节;而单球训练的连续性较好,更加接近实战。一般在准备期和调整期以多球训练为主,在比赛期以单球训练为主。对于多球训练,我认为还有以下几点要求。
(1)掌握好放球的节奏,不能过快或过慢。放多快比较合适呢?当回击球在落台瞬间再放下一个球(听声音也可),这个节奏比较好。当然接近极限的时候可以过快一点。
(2)突出训练重点是突出发力(力量),步法、挥拍速度,突出正确的动作,突出连续命中率,等等。
(3)提出要求。多球训练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你不注意保持较高的命中率,不注意动作步法的规范性、各个身体部位重心的正确性,那么它就是一种错误的重复,在不断巩固错误动作的过程中易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所以,少儿乒乓球基本功训练中采用多球训练时一定要注重动作的规范性、正确性,注重保持较高的命中率,正确地重复、巩固动作才能对少儿的基本功训练起到良好的效果。
段小玲教练指出,少儿乒乓球的基本功训练是运动员培养的重中之重。针对当前少儿乒乓球比赛低龄化的趋势,根据训练从实战出发的原则,精英运动员的基本功训练应该紧密地联系、贴合实战,这就对衔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不断强化衔接技术的训练。
少儿基本功训练的首要目标就是为了不断提高少儿的动作稳定性。稳定性和灵活性是人体动作的两个基本特征。少儿的灵活性较好、稳定性较差,灵活性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而稳定性是可以通过后天不断的训练逐步提高的。稳定性包括静态的稳定和动态的稳定。每天重复训练的目的就是要不断优化专项动作,用外部的动作优化来提升击球的意识。
运动员在少儿时期的训练要将成绩与进度相结合,不能顾此失彼,合理化动作形成的最佳时期就是青少年时期。规范化是实现合理化的基础保障,合理化的必然结果是规范化的高度发展,这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基本功技术规范阶段要注重步法的移动和重心的使用,在基本功阶段要抓全面,注重击球的质量,动作要连贯、协调。要尽早抓规范化训练,为运动员日后发展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