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发杰 陈国菊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城区第一小学校,云南 广南 663300)
要想促进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的有效融合,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切入点,适当地延伸和拓宽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解读两门课程具有共性的内容,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发散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虽然新课改在我国已经施行了一段时间,但是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并未随着时代发展而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阶段的教学需求。课堂教学本应该是生动的、充满趣味的,但是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再加之教学的语言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有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理解水平,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全面,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偏低,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无法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这两门课程和实际生活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可以依据这个特点创设轻松的教学氛围,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仅仅按照课本内容及课后的习题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没有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真实诉求。由于教学的任务比较重,部分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在教学时会过于注重考试重点的讲述,对于趣味的元素只是一带而过。在整节课上,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会产生厌烦的情绪,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的内容十分有限,教学的效果不理想。除此之外,有的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很少联系生活实际,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导致教学的质量不高。
小学阶段的内容知识比较简单,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所以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在小学时期没有打好基础,在以后学习时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因此需要安排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让学生牢牢把握重点与难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少有教师能够做到这一点,教学的方式比较单一,教学的方法比较死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理解不够深刻。虽然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指导学生,但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不明显,很难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伴随新课改的深化与发展,学科融合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小学的语文教学及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由于这两门学科间具有许多共通之处,所以把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在一起具有可行性,而且符合教育改革的需要。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应当只局限于讲解课本知识,还需要使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健全学生的个性、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语文教师在过去的教学中,知识传授内容比较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所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当注重语文和道德与法治的结合,在完成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一些学生出现了一些拜金主义或个人主义的思想,违背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比较模糊,意志力不够坚定。因此,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需要积极地渗透道德与法治内容,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将其培养成社会所需的人才。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外,还应当想办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坚强的性格。把语文教学和道德与法治结合在一起,可以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过于追求学生的成绩,对德育效果的重视不足,常常把成绩当作判断教师能力和学校教学水平的标准,致使教师过于在意文化课的教学,对道德与法治的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影响着小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在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的小学在进行完道德与法治教育渗透工作之后,很少会关心教育的最终效果,任课教师常常忽视德育渗透有没有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言行,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责任意识是否得到提升,通过渗透道德与法治知识学生的情感态度发生了哪些转变,等等,致使语文和道德与法治的融合仅停留在表面,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与道德与法治内容息息相关,教材中选取的大部分内容一方面能够教授学生相应的知识点,另一方面还可以教会学生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对于小学生来讲,语文知识的学习非常关键,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知识点,同时还需要把语文课堂作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并有效地渗透道德与法治知识。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需要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识与理解,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学习规律,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为了促进语文教学和道德与法治的融合,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小段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到战争的残酷及那个年代人们生活的困苦,让学生知道现今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让学生努力学习,为祖国做贡献。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光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爱国意识。教师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引入道德与法治中的勤俭、节约、奉献、爱国等内容,让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当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把知识点和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达到知行合一的目标。所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扩充学生吸收知识的路径,在课外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把语文和道德法治建设结合在一起。
比如,语文教师可以举办以道德法治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或者是演讲比赛,在活动中渗透好人好事、中国梦等相关的内容,达到理想的渗透效果,为小学生宣传一些优秀的事迹,给学生的演讲与写作提供充足的素材,为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把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散和延伸原有的教学内容,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吸收和理解教学内容。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时,不仅要引导学生从文章的语言层面上展开解读与分析,还需要让学生准确把握课文传递的思想和观点。当文章涉及积极的价值观内容时,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对应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丰富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课堂上受到更大的启发。
比如,在教学《梅花魂》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课文,简要概括一下文章的主旨,之后带领学生深入剖析梅花的品质特点,更好地感悟梅花精神,把语文教学和道德与法治教育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师在讲到一些颇具深意、需要学生用心品味的内容时,应当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为小学生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帮助学生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思考问题,促进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与认知能力,丰富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在让学生解读文章时,教师应当为学生打造相应的情境,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同时,语文教师还应该打造开放式课堂,让学生展开读写结合式的训练,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在发散学生思维,鼓励他们表达自身观点的同时,需要结合小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当发现学生进入思想误区或者看待问题的方法不正确时,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给予学生更好的思维方面的启示。
比方说,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完《狐狸分奶酪》内容后,可以安排小学生写一个读后感,在习作中,学生会有不同的观点,有些学生可能会觉得诚实的人会受到别人欺负,而不诚实的狐狸分到了最大的奶酪,所以个别的学生会觉得偶尔不诚实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此种想法显然是不正确的,若一直坚持这种观念,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生长。所以,教师可以站在道德与法治的角度上引导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如果发现学生的这种想法,需要及时和学生交流,纠正他们的错误思想,潜移默化地实现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的融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语言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不正确思想和观念,不断优化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还需要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小学生多元能力的发展。通过组织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围绕着具体的问题展开具体分析。语文教师可以在活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学生传递一些积极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渗透道德与法治知识,让学生体会到语文教学的丰富性和多样化,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在低年级的教学中,为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师可以模拟一个过马路的场景,组织学生玩红灯停、绿灯行的游戏。在游戏中,学生不仅要掌握歌谣,还需要结合歌谣的内容落实到实际,告诉学生在过马路时需要走人行通道或地下通道,过十字路口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与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述不遵守交通规则引发的安全事故,为学生普及法律法规,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通过设计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可以为语文课堂注入大量的活力,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特别是在学生互相沟通的环节中,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地认识事物,引发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让小学生了解不良习惯容易造成的严重后果,避免以后出现同样的问题。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融合形式,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展现了道德与法治教学要点。要想促进语文和道德与法治的更好融合,教师应当进一步放开自身的思维,结合课文的主题组织学生参与更为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好地落实语文和道德与法治的融合。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相融合,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可以推动小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教师可以充分参考上述教学策略,把语文学科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