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更要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为不断推进学校、社会、国家的改革发展提供可靠且坚实的组织保障。因此,我们要继续秉承以党支部合格、党支部书记合格、党员队伍合格的“三个合格”建设目标,坚持“严管理、多激励、多发展、多实践、多关心”的“一严四多”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基层党支部的自身建设、强化师生党员的理论教育、提高师生党员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地提升新时代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工作质量。[1]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首要政治任务,强力推进党员同志“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十九大精神这个新引领、新时代这个新方位为标杆,全面衡量审视党员工作,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为广大师生党员的自觉行动,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高校基层党支部中生根发芽。
(二)加强基层党支部内涵建设。各基层党支部以支部书记为“领头雁”,做到“三找”、“两促”、“一结合”。“三找”:找论述、明方向,找问题、列清单,找目标、定措施;“两促”:以学促转,以学促强;“一结合”:理论学习与党建实践相结合。进而让党的理论实践成果惠及全体党员,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涵养、文化修养与实践素养,推进学习型基层党支部的建设。
(三)创新学习形式及载体。以主题党日、党员政治生日、专家专题讲座、微党课、知识竞赛等形式为活动载体,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实效性。本着有自学、有交流、有互动、有痕迹的学习原则,努力在全体党员同志中树立“善于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引导党员同志努力掌握和创新运用新思想、新知识,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有新突破、新作为。[2]
(一)严格有序推进发展党员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相关规定,在严格进行政审的基础上,依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吸收人品好、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师生加入中国共产党,输入“红色血液”,强化“红色气质”,树立“红色先锋”,构筑“红色堡垒”。
(二)夯实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高校基层党支部需不断夯实“三会一课”、谈心谈话、党员活动日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增强组织生活的“仪式感”,树立基层支部的“制度感”,强化党员同志的“身份感”,不断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瑕疵,盯住这些问题,一个一个地纠正,一项一项地提升,在解决问题中保证工作有目标、推动有制度、发展有成效。
(一)推进党建活动场所建设。依据党员活动场所“六有”标准建设,完善常态化管理,发挥功能作用,力争把党员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党员教育的“主阵地”、锤炼党性的“大熔炉”、服务群众的“便民站”、党建文化的“宣传窗”、服务学校建设的“孵化器”,坚持把基层党支部特色文化融入到党建活动场所的规范化建设中,有效带动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提升。[3]
(二)开展“党员政治生日+”特色党日活动。以“四个一”活动为抓手,送“党员政治生日”贺卡一张,与党员生日谈话一次,重温入党誓词一次,开展志愿帮扶活动一次,扎实稳步地推进特色党日活动,进一步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宗旨意识,增强师生党员对组织和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促进师生党员寻找初心、坚定信念、担当责任;进一步加强基层党支部对党员的了解和管理,维护好党员应有的各项权利,明确好党员应尽的各项义务,把党员的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充分体现基层党支部对党员的关怀、关爱,提高党组织的“红色堡垒”作用。
(三)实施“五大行动”亮身份工程。亮出身份,戴好党徽展示范;立好形象,先锋岗上做模范;作好表率,服务队中显身手;树好榜样,示范宿舍葆先进;搭好平台,活动室内增党性,从而全面塑造党员良好形象,使党员身份更加公开化、监督更加制度化、作用发挥更大化,促使基层党支部的组织活力不断强化提升,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突出升华。[4]
(四)实行“扶贫·扶志·扶智”困难党员帮扶活动。积极践行党的十九大关于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精准助学活动,切实将党的关怀、温暖落到实处。通过送政策、帮解困、重扶志等举措,不断推进党内关怀工作的落实落细,形成党内常态化、细致化、实效化的帮扶方式,增强困难党员的幸福感、使命感和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五)引领党员参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将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作为服务型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工作载体,注重党建引领,坚持将学科特色和党员为民服务的良好品质相结合,鼓励师生党员更加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齐头并进,全力增强新时代基层党支部的服务功能。[5]
(六)激发学生党员创新创业新动力。积极鼓励有思想、想作为、敢作为的学生党员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依照“创新化实践,基地化依托”思路,营造浓厚的创意、创新、创业氛围,着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党支部建设相融合,在学生党员中树立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发展和培养支部优秀青年创业群体、互联网+商业运用群体,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挖掘新时代高校人才的创新创业潜力。
(一)深化推进作风建设。真正将党支部“强基固本”工程纳入年度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精心组织,整体推进,确保支部建设取得实效。巩固和拓展“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建立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台账,认真落实台账管理、防止反弹等制度,持续深入推进整改落实。[6]
(二)践行巩固党风廉政建设。一以贯之地坚持常态化警示教育,各基层党支部要坚持将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贯穿党员成长发展全过程,落实到培养考察、考核激励、教育管理等环节,着力建立和完善常态化的“党性体检”机制。
(三)努力践行群众路线。深化开展“我为群众当义工”、“党员进社区、争‘四有’当先锋”、助残帮困等活动,推动师生党员更加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提高服务社会的热情和本领,把党的温暖送到普通民众心中,将党建和专业优势相结合,不断打造基层党支部志愿服务精品项目。
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对新时代加强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作出了战略性的部署,我们要继续秉承“三个合格”建设目标,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抓好基层党支部建设,使党员队伍更加有力,使党支部工作更加扎实,在高校改革发展的主战场上充分展现基层党支部的生命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