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垃圾被丢进垃圾桶的那一刻开始,垃圾处理的巨大产业链就开始运作起来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制造的各种垃圾,其实蕴含了巨大商机。”谈起人们随意丢弃的垃圾,天津中科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振桐侃侃而谈。
近年来,中国城镇化规模不断扩大,生活垃圾产生量也日益增加,据公开数据显示,全国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3 亿吨。“以厨余垃圾为例,全国每年产生厨余垃圾约9000 万吨,实际清运量约20 万吨/日,而目前我国厨余垃圾处理能力仅为3.2 万吨/日,处置缺口巨大。”刘振桐告诉记者,他在创业前,曾经在国内垃圾处理相关企业工作多年,对这个市场有着深刻的理解。正是因为看中了垃圾处理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2019年,他和几位朋友一起,在天津中投首科众创空间创立了天津中科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为 “和垃圾打交道的人”。
中科环境主要从事城市固废垃圾处理服务,重点聚焦城镇生活垃圾综合处置、餐厨/厨余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三大市场板块的拓展和布局,为城市提供市政环境增值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除看到垃圾处理所蕴含的经济效益外,刘振桐考虑更多的是用更绿色、更环保、更节能的方式对垃圾进行处理。“大量资本投向大型混合垃圾的焚烧,而焚烧规模不足导致垃圾腐烂容易形成二次污染。还有大量的人力物力给垃圾收运处理增加了巨大的成本负担……”刘振桐说,目前,国内垃圾处理行业的“痛点”限制了行业的发展,而垃圾处理的过程也在无形中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为此,在中科环境成立之初,刘振桐走访了北京、河北、山西、重庆、四川、贵州、广西等地,对垃圾处理方式进行调研。在调研中,刘振桐发现在一些相对偏远地区,当地居民产生的各类垃圾一般都是由专门的垃圾转运公司转运至垃圾处理厂进行焚烧或者填埋处理,而在转运过程中,一些不规范的转运公司为了节省成本,常常会将垃圾偷偷倾倒在人迹罕至的山地,对当地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既然是在垃圾转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那么如果避开这个环节,直接在当地进行就地处理,是不是既能节省运输成本,又可以避免环境污染呢?调研后,刘振桐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
“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国内固废处理市场格局已定,与这些在相同领域竞争不是我们的理想选择。充分利用中科环境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和系统小型化处理模式的优势,才能让我们这种刚刚成立的小型企业在市场立足并求得发展。”经过多方调研,刘振桐最终确定了中科环境的发展目标——开发利用有机垃圾厌氧、热解气化、磁力线、生化等技术,快速完成垃圾处理市场上主要技术和有效方式的转化和应用。
“中科环境刚刚起步的时候,由于人员缺乏,我们常常是身兼数职,既要跑市场,又要搞研发,还要兼顾设备的工艺。” 回想起那段忙起来没黑没白的日子,刘振桐坦言,虽然辛苦,但收获也是巨大的。中科环境以餐厨垃圾综合治理为突破方向,利用掌握的处理技术及成套装备集成的优势,迅速在市场站稳脚根。
刘振桐告诉记者,推行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是缓解焚烧和填埋终端处置设施建设压力,避免二次污染,从源头上杜绝“地沟油”、“垃圾猪”的迫切要求和有益尝试。
中科环境采用的餐厨垃圾生化处理技术,是一种高效微生物复合菌剂生化处理技术,经过6—8 小时即会将当次投料处理完毕,处理后的最终产物为生物有机肥料基料,处理过程中餐厨垃圾会降容90%以上。与同类设备相比,中科环境的生化处理设备6—8 小时即可完成降解消纳,降解效率较同类技术提高2 倍以上。另外,中科环境放置的菌种是一次投放,自身可持续接种繁殖,使用成本低于同类技术30%以上。产出物有机质含量可达70%以上,可配比其他辅料(农作物秸秆、树枝、树叶、绿色植被废弃物等)制成有机肥,用于有机种植、园林绿化、土壤改善等。
“我们还针对不同地区垃圾的特性,在垃圾处理方式上做了不同的设计。”刘振桐说,例如他们在重庆市江津区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根据重庆地区饮食结构造成的餐厨垃圾中汤汁多、含油量大的特点,在垃圾处理上专门进行了“提油”。设备中厌氧发酵系统对餐厨垃圾进行处理,年均处理餐厨垃圾73000 吨,年均处理市政污泥10950 吨,年均处理地沟油2920 吨。通过对这些数量庞大垃圾的处理,每年可以得到2800 吨左右的工业混合油和6940000 立方米的沼气。工业混合油可以制作成生物柴油,沼气可以用于发电,沼气残渣经过处理还可以变成肥料,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除了餐厨垃圾生化处理技术,刘振桐还在不断寻找更多更环保的垃圾处理方式。
“磁力线低温热分解设备以节能、运营成本少、安全无污染的特点,受到了很多客户的青睐。”刘振桐介绍说,磁力线低温热分解设备是利用磁性进行热分解处理,在低氧状态加热被处理物。经磁性处理的供给空气将被处理物分解成处理前250-300 分之1 的细小粉末。家庭垃圾、废塑料、贝壳等都能被彻底地进行粉末处理。它的综合能耗低,每吨运营成本≤35 元,固体垃圾的减量化率可达到99.7%,适用于分散型、小型化社区固体垃圾的就地处置,实现日产日清。磁力线系统的使用寿命10年以上,日常设备维护成本较低,而垃圾处理后的灰带有磁性,可用作土壤改良剂。
当中国社会进入“绿色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时代,环境治理的新时代也已经到来。
虽然中科环境成立刚刚两年,却已经在垃圾处理行业崭露头角。中科环境利用国家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整体战略规划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的推进计划,联合中科环能公司涉足畜禽粪污制沼工程项目。与此同时,刘振桐还在完善小规模(50 吨以下)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艺方案,打造模块式处理“CTG 模式”。未来,刘振桐计划打造100—300 吨生活垃圾综合处置示范项目,做大做优企业品牌。同时,持续开发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保持行业细分领域国内领先水平;健全业务全产业链,实现固废产业链循环可持续发展;利用行业协会的声望,扩大企业知名度,提高项目参与度。
目前,中科环境利用磁力线热解和半干/ 湿式厌氧制沼技术已抢占沿海较发达的苏、浙、闽等固废产业发展较早地区的增量市场;利用业务渠道进入山西、河北、山东等地区,实现县、区、镇项目的快速增长;选择山西、河北,适时推进整县点源处理模式(乡镇就地处理)的落实;利用新开发的资源,突破云、贵、赣、桂固废产业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市场份额;通过建立的海外关系,利用海外投资担保机构,进入加纳、塔吉克斯坦……
“2019年,中科环境的营业额是2000 万元,而2020年,中科环境的营业额翻了一倍,达到了4000 万元。我相信,2021年我们的市场会更大、前景会更好。”刘振桐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