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啦啦,大棚里一阵清脆的水流声响起,为这里的菜苗唱起了“欢乐歌”;咣当当,大棚外村民正在有序地装车,将一箱箱蔬菜送进城乡万户千家。夕阳的余晖洒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映出了村民的张张笑脸。
忙碌的人群中,一个瘦小的身影不停地在棚内外穿梭,她一边打电话,一边指挥着村民插苗、装运。看得出,大家都很信服她。她就是天津百利种苗培育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君,也是大棚所在——宁河区芦台镇王北村的“闺女”。
刘晓君今年35 岁,虽然身材瘦小,但是说气话来中气十足,就像她培育的蔬菜一样——嘎嘣脆。“我是个‘农二代’,大学毕业后接手了父辈的‘产业’——务农。”刘晓君笑着说,“当时真的不想回来,觉得自己应该像其他同学一样,留在城市里,找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当一个‘白领’。”2008年,刘晓君在父母的要求下回到了家乡,那时的她确实心有不甘。
虽然嘴上说不愿意回来,但是在外求学这几年,刘晓君始终惦记着家乡、惦记着父老乡亲,她努力学习、开拓眼界,就是想凭自己的能力为家乡作贡献。在和父亲一起工作一段时间后,刘晓君重新审视了“农民”这个职业,她觉得像父辈那样“只付出辛苦、靠天吃饭”是不行的,应该将现代的智慧和科技运用在农业生产中。于是,她萌生了自己重新创业的想法,没想到这次得到了父母的全力支持。
可是,该从哪儿下手呢?刘晓君在大学学的是管理专业,对农业方面的知识也仅存于父母务农的经验,如何迈出这艰难的第一步呢?那段时间,她又回到了高考前的苦学状态——“恶补”了各种关于农业种植的知识。在学习和收集了大量资料后,刘晓君找到了自己的创业方向——“水培菜”。
水培菜在国外非常流行,技术也相对成熟,但天津目前还没有。有了这个创业方向,刘晓君心里顿时豁亮起来,她立刻开始了行动——这边收集着国内外关于水培菜的项目资料,那边同时开始了自主研发。“仅仅依靠资料和别人的经验肯定是不行的,我们这里的气候环境、水质都和国外不一样,所以还要自己研究。”就这样,刘晓君带着父辈的期望与信任,带着敢想敢做、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毅然走向了水培菜这条现代农业之路。
“万事开头难,目前水培菜的培育过程完全是我们自己摸索出来的。”天津四季分明,夏天温度高,菜就容易老;冬天温度低,叶片容易蔫,为了准确把握水培菜的适宜生长温度,刘晓君和她的团队没少下功夫。
听着她的介绍,我们走进了水培菜大棚。开门的一瞬,温润的气息扑面而来,紧接着就是满眼的青翠。“大棚的这些设备,都是我们自己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定做的。”随着刘晓君我们走近看,一棵棵嫩绿的菜苗整齐地插种在特制水槽中,每排水槽间有水管相互连通。“这个水槽我们设计出了坡度,营养液会定时从管道内喷出,直接供给到菜苗根部,余下的水会进行集中过滤,再次循环使用,所以不会造成浪费。”设备化、自动化在刘晓君的水培菜大棚里被运用得淋漓尽致:保温层定时在下午3 时展开,营养液会定量每15 分钟喷出,这些完全不需要人工参与,而正在铺设的轨道预示着未来蔬菜的装卸也会更进一步地解放劳动力。
虽然并没有运用到特别复杂的科学技术手段,但水培菜大棚内的每一处细节都显示出刘晓君其团队的匠心慧心。“小范围试验成功之后,我决定立刻投产,乡亲们听说后也都十分支持,出地出力,这700 亩地上的180多个大棚几个月就建好了。”饱含智慧与心血的水培菜项目在2020年年中正式大规模投产。“从这半年多的情况看,我们这条路应该是走对了。咱们本地有几家大型商超已经计划进货了,北京、深圳我们也一直在供货,还有几家线上平台目前正在对接,我们预计年生产优质种苗1.2 亿株,辐射带动津冀两地种植户2 万户,未来可以实现农民增收6000 万元以上。”刘晓君一边说着一边带着我们向另一间种苗大棚走去。其间,正好遇到装车的村民,她停了下来介绍道,“这些叔叔大爷们本来都在家猫冬呢,看我忙不过来,都跑过来帮忙。”“我们这闺女真能干,既聪明懂得还多。大棚里种菜不用土也不用人盯,一年还能收10茬,这搁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啊。”叔叔大爷们忙着搬菜,也不忘向记者夸夸村里的这位好闺女。
作为一名有着13年党龄的“老党员”,刘晓君认为,仅自己做好项目是远远不够的,她要将技术推广到更需要的地方去,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好处。“通过这些年的亲身经历,我认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打通科技与产业之间的通道。”因此,刘晓君在产品研发中投入大量精力,并建立起研发实验室,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天津农学院、天津市蔬菜技术推广站等多家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十几年的钻研,刘晓君参与了多个科技项目,相继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2 个、发明专利2 个。对于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成果,刘晓君毫不吝啬,她将它们带到贫困地区,为当地贫困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造血”活力。“因为我们的项目有节水环保、绿色健康、可大面积复制等特点,所以非常适合在贫困地区做推广。”几年间,刘晓君带着她的种苗和技术远赴甘肃榆中、青海尖扎、河北承德等贫困地区,为他们带去了各类优质蔬菜品种以及各种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了这些贫困地区农业种植的整体水平和收入。今年,刘晓君还将带着种苗和技术去到新疆,免费提供给当地的种植户,对此她十分兴奋与期待:“能助力西部经济发展,并融入到‘一带一路’倡议中,我非常荣幸。”
除了助力脱贫攻坚,刘晓君在疫情防控期间也是第一时间冲到一线。为了保障封闭隔离区居民的“菜篮子”,她及时调整种植茬口,拿出100 多个棚室抢种了生菜、小白菜等速生叶菜,确保蔬菜尽早上市;同时,她还拿出了准备年后种植的水培芹菜种苗40万株和叶菜苗30 万株。水培叶菜生长周期一个月一茬,顺利的话每天能供应市场十二三吨叶菜。安排抢种后,刘晓君开始发动团队建立直销微信群,将蔬菜实行半价销售,免费为居民配送至小区。“没有想过要计算成本,我觉得这是一名企业经营者、一名党员应担起的社会责任。”除了保障居民的“菜篮子”,刘晓君还通过宁河区红十字会、宁河区工商联捐款2 万余元,捐助口罩等紧缺防控物资2 万余件。
用知识发展农业,用实干践行初心使命。看得出,刘晓君对家乡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对农业这份事业倾注全力。谈话间,又有一阵“哗哗”的水流声从大棚里传来,在那片新生的青翠里,凝聚着希望与未来的嫩芽正在茁壮成长……
因为我们的项目有节水环保、绿色健康、可大面积复制等特点,所以非常适合在贫困地区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