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理念指导区域教科研提升效能之路径探究*

2022-01-01 11:19:13苏州市相城区教育发展中心洪越王克强
区域治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校际教科研立德

苏州市相城区教育发展中心 洪越,王克强

区域教科研是区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要提升区域教科研工作的效能,离不开“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导。区域教科研部门要基于“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明确具体发展目标,并依据该目标制定区域教科研效能提升计划,在落实计划的过程中实施适当的文化干预,从而发现区域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寻求立德树人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措施,促进区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解读及实践取向

“立德树人”被国家列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至于其内涵,《中国大百科全书》指出,“立德树人”是将社会道德、国家意志转变为个人素养的根本途径。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则认为,“立德树人”的过程就是教育者为受教育者营造向善的成长环境,以促进他们价值观的提升,进而养成高尚德行的过程。

在古代,《礼记·大学》有名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可见古人认为立德对于个人、家庭、国家而言都是第一位的,是个人发展、家庭和睦、国家强盛的基础。因此,《左传》中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中国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也强调了“立德树人”对提升人的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的特殊意义。到了南北朝时期,颜之推在其著作《颜氏家训》的二十篇内容中,有八篇写到了如何培养家族子弟的品德情操,这是古人首次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家庭教育。而国外研究“立德树人”的学者中,成就最大的是教育家赫尔巴特。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认为:“道德是人类社会的最高目的,人类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是为了道德服务。”

由此可见,无论古今中外,“立德树人”始终是重要话题。从某种程度上说,社会制度是否先进,文化体制是否完备,均与“立德树人”的实施状况和受重视程度大有关系,这就是“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的真谛所在。

如今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倡导的“立德”,要求教师用“社会主义道德观”来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直至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树人”则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培养学生,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立德”“树人”两者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落实立德树人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的习得,更应致力于用社会主义道德观来塑造学生的品格。

而在教育实践层面落实“立德树人”理念要做到:

首先坚定理想信念。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天下有德者居之”的信念,在人生道路上以德自律、自强不息、奉献国家、有所作为。其次加强品德修养。教师要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慎始慎终修养好自己的品格。再次增强综合素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向往德善之光,珍惜学习时光,积极求知问学,成为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人;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提升综合素养: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磨炼意志、健全人格;通过审美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公益劳动引导学生爱劳动、善劳动。这些都是“立德树人”理念指导教育实践的重要抓手。第四完善教育制度。通过制度引领,让“立德树人”成为教育工作的主线,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环节,让学科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都围绕立德树人来运转,教师围绕立德树人来教,学生围绕立德成人来学,齐心协力达成目标。

以上四个层面形成合力,即能将“立德树人”理念落到实处。凝心聚力的关键在于广大一线教师,而一线教师又离不开区域教科研的有效引领。

那么,如何通过立德树人理念来指导区域教科研提升效能呢?

二、立德树人理念指导区域教科研提升效能的路径

(一)以“立德文化”树人——促进教师构建全新的教科研生活

文化实质上是一种整体性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应该是区域性的、人为化的、可变迁的、具备整合趋向的。鲜活的文化始终处于“树人”的状态;一旦不能树人,文化将进入僵死状态。因此,文化的宗旨就是“化”为一种更美好、能创新的生活方式。通过“立德文化”树人——涵育教师的教科研品质,就能促进教师构建一种全新的教科研生活。有效的构建来自以下三方面的合力:

首先是理念的更新。理念的更新,能坚定教师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的信念。区域教科研部门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引领教师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先到传统立德文化中去汲取养分,再尝试把握当代立德文化的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主动向“德善教师”看齐,更新自己的理念,以主人翁和创新者的姿态将立德文化内化于心,通过立德文化的内在引导,主动自觉地将区域教科研的“立德树人”目标与个人的发展目标有机对接。这样,区域教科研的发展就会给教师个人发展带来机遇和助力,教师主动发展形成的合力也能提升区域教科研的效能。

其次是能力的提升。能力的提升,能促使教师从立德树人层面去研究并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区域教科研部门要搭建一个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一线教师参与教科研交流的平台。教师参与教科研交流活动,是通过“行”的体验,领悟“知”的意义,进而达到积极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的目的,这样“立德树人”理念就能内化为教师人人自觉遵循的行动,形成共同的心理契约。共同的心理契约能激发教师加强团队合作的力量,形成解决教育教学现实问题的能力,自觉从立德树人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全方位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提升自己,主导并创新自己的教科研生活方式。

再次是行动的革新。理念的更新,能力的提升,带来的是行动的革新。行动的革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是革新的第一步,从“我要发展”到“我能发展”是第二步,从“我能发展”到“我善发展”是第三步,教师的积极性与责任感不断被“立德文化”激发,转化为行动与实践,这一行动是注重过程与结果的行动,讲究教育发展的过程艺术和教育效果的达成,是一种不断优化的教科研生活方式,是对职业倦怠的破解,是区域教科研整体改革实践获得成功的关键。

可见,以“立德文化”树人,传递的是一种柔性的人文关怀,构建的是一种全新的教科研生活,“立德文化”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坚定了教师“树人”的信念,鼓励教师以个人的全面发展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并将个人追求与组织目标在“立德树人”层面有效结合,形成共识并凝聚力量。

(二)以“立德思想”铸魂——推动校际教科研的和谐发展

依据美国学者蒂尔尼的文化模式来分析,区域内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关系是影响区域教科研效能的重要因素。区域内学校之间的非良性竞争所造成的内耗,阻碍了区域教科研的效能提升。为此,区域教科研部门要弘扬“立德思想”,提升校长及教师的品德修养,铸校际“向善”之魂,营造积极合作的环境氛围,发挥立德思想的儒化作用,明确不同学校的不同教科研任务,所有任务构成区域教科研的大棋局,互相帮衬,促进校际价值认同并推动各校教科研的和谐互动与发展。

首先,要基于立德树人理念,在和谐友善、互帮互助的协商中,达成各校参与区域教科研的责任清单。责任清单能够明确各校在区域教科研效能提升的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职责与义务。具体而言,区域教科研部门应基于区域文化传统,凝炼区别于其他区域的特色教科研文化,用独特文化符号,彰显区域文化个性,凸显立德树人理念,凝聚各学校的群体共识,形成价值认同,然后通过校际协商,建立区域教科研责任清单制度,明确优质学校之间的教科研交流责任、优质学校对于后进学校的教科研帮扶责任、第三方的教科研效能评估评审责任等,以“立德树人”的强烈责任感驱动各校开拓教科研沟通渠道,搭建有效沟通平台。各学校应以教科研责任清单的推进为契机,充分落实好校际合作,共谋发展,用实际的沟通成效建立持久的信任关系。第三方则切实坚守对校际教科研合作履行评价责任、学术支持责任以及监督问询责任等,从而实现以“立德思想”铸魂、以“树人效果”促改进的增效愿景。

其次,要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在教科研交流中拓展校际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提升校际教科研合作的积极性是促使“立德树人”实践走向深入的关键。因此,要强化区域教科研部门的学术指导与区域教科研文化的引领作用,采取试点先行的方式,积极培育一批能开展深度合作的、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教科研示范学校,树立典型,在合作平台建设、科研队伍建设等层面给予重点支持。在此基础上,总结其“立德树人”实践经验及教科研合作经验,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重点推广,发挥榜样作用。同时,鼓励区内学校创新教科研合作模式,推动校际合作的可持续发展,鼓励合作各方在创新“立德树人”路径、教材开发、课程设计、教育教学方式改进以及教科研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展开互动探讨,从而探索并形成“教科研共同体”和谐发展的新模式。

(三)以“立德精神”立制——打造区域教科研的创新样态

区域教科研的效能提升离不开制度建设以及制度支撑,但更关键的是要营造彰显立德精神的文化氛围,为区域教科研治理营造良好的生态。古往今来,立德精神始终与时俱进,其内涵一直在创新,具有被师生共同认可的价值基础,能在区域教科研效能建设中产生强大的力量,规范着区域内每个教师的言行。

认同区域教科研之立德精神、树人愿景、创新机制的教师会自觉遵守制度,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立德树人理念指导自身的教科研实践。于是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个人教科研创新对于组织创新的持续贡献,使区域教科研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创新样态。

区域教科研基于立德精神激励创新的制度及举措,又会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创新热情。基于立德精神的教科研环境,是教师保持美好师德和旺盛教育教学生命力的根本条件。在宽容友善、崇尚创新的立德精神的感召下,教师通过探索、发现、领悟、求证,掌握所教学科的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与立德树人的总目标相融合,深化和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而突破既有的框架,创新教学知识,创新教学过程,又在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等层面给学生更好的引领,带给学生更广阔的成长舞台。与此同时,崇尚创新的立德精神,还能激励教师组建教科研创新团队,发挥集体力量与智慧,还可促使新观点相互碰撞,进一步激发教师的教科研创新潜能,为提升区域教科研的效能贡献力量。立德树人理念指导区域教科研工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效能提升方面。以“立德文化”树人、以“立德思想”铸魂、以“立德精神”立制,不仅要求区域教科研部门注重教科研文化的建设,还要求不断提升教科研的树人效能,以确保教科研常葆与时俱进的文化动力,从而助力“立德树人”这一教育使命的最终达成。

猜你喜欢
校际教科研立德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18
我校与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签署校际合作协议
略论基础教育期刊编辑与中小学校教科研共同体的互动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教-研-修”一体化网络教科研平台的设计研究
“严以修身”先立德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28
爱是一种恒久的修炼——一名中学音乐教师的教科研情怀
网络环境下校际协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