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马占莹,周铮,王晓丽,赵庶羽
乌克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和谐的教育就是发现蕴藏在每个人内心的财富。就是使每个人在他的能力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人的充分表现,就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他还指出,我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1]。
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对所有教育者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代贵州高职院校学生高质量就业驱动型创新发展研究》课题组在探寻如何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过程中,也将更多精力注重于“高质量”三个字,这与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出的“使所有的儿童(青少年)都成为幸福的人”的观点不谋而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实现高质量就业。而高质量就业的内涵可以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的回答来概括,即“从宏观层面来讲,主要是指充分地就业机会、公平的就业环境、良好的就业能力、合理的就业结构、和谐的劳动关系”。
本质上来说就是在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创建一个和谐、民主的就业环境,毕业生根据自身特点、技能和社会岗位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2]。
在从教过程中的高职院校学生因学历、专业知识受教育时间、入学对象等因素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有较大的区别。学历为专科学历,专业知识受教育时间大概为2-2.5年,招生对象基本上为本省高考分数线在二本及以下分数线或分类招生考试入学的学生,仅从上述三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就处于一定的劣势。如果就因为起点的不同而无法寻找到使得自己拥有幸福的人生的路径,或者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目的,那高职教育也失去了最终的教育意义。如何帮助高职生在清晰自我劣势的同时,找寻高职生自我优势,找准职业路线,是助推高职院校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有效途径。
在以往课题组成员所做的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调查问卷中显示,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发现自身的短板主要出现在以下几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欠缺、沟通协调能力不足、对社会职场的了解不多、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了解不够和求职技巧匮乏等。
而在调查毕业学生回忆对校内就业指导课程建议着重讲解的章节时,分别有60%以上的学生建议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探析、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初培训、专业与职业前景分析等模块进行着重讲解。
根据麦可思公司的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的工作的理由,占比较多的因素:一是“不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期待”占40%以上;二是“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占40%以上;三是“不符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占10%以上。从上述两项调查中也可以看出,职业路线的探寻将成为推动高职院校学生高质量就业的一剂良药。
职业路线的探究包括校内受教育阶段和校外工作岗位的试错,即不断跳槽。目前少部分学生能在校内教师开展的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课程中能找准自我的职业路线,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在就业工作岗位上不断地试错也可以理解为不断地跳槽来找寻适合自己的职业路线,但与前者相比,后者因试错时间上的延误,错失很多高质量就业的机会。在校内,可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学生快速找寻自我的职业定位。
性格是指一个人在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环境和个人经历的不同环境下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贵州高职院校学生95%以上来自贵州省内,高达88%的学生来自贵州省乡镇和农村,大部分学生家境并不富裕甚至是贫困家庭,性格相对于家境良好的学生更容易产生自卑、自我否定的心理,加之很多学生的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亲情的缺失也导致很多学生性格比较孤僻,在找寻自我职业优势的过程中,需要开展就业指导教育的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引导他们在气质、性格测试分析的时候勇于直面自我内心,剖析自我性格劣势及优势,对照职业分类选择合适的职业。
在分析好高职生自我气质、性格类型和适合选择的职业后,运用SWOT综合分析法进行自我优劣势分析。SWOT综合分析法自问世以来常常用于企业生存、发展、战略管理和市场竞争分析中,但在笔者从事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实际教学中发现,SWOT综合分析法运用于对个人的自身优势、弱点、外部机会、威胁综合因素的分析,更能帮助从业者或即将走入职场的学生清晰认识自我,找准职业定位。
S——优势,高职生的优势来自贫困家庭从小养成的吃苦耐劳、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忍耐即承受压力的能力等。当然还有很多根据自身情况形成的如做事仔细认真、写作能力强、沟通能力强等能力,优势因人而异,但都将成为选择适合自我职业路线的潜在内生动力。
W——劣势,高职生的劣势如自卑、对外界环境了解较少、缺乏自信心、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人生规划等,这些因素也将成为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的绊脚石,甚至导致工作不顺利,无法达成高质量就业。
O——机会,一般是对外部环境对自身的影响,如高职生自身的优势是性格外向,乐于与人沟通,而目前市场上紧缺薪酬福利都较吸引人的销售岗位,对于这类学生,外部的机会将成为他们高质量就业的外生动力,也给他们提供了更多职业选择的余地。
T——威胁,一般也是对外部环境对自身的影响,如高职生的学历为大学专科学历,而外部市场相对适合销售岗位的学生的职位最低学历要求为大学本科学历,这无疑是对高职生达成高质量就业的最大外部威胁。
高职生结合自我气质、性格分析和SWOT矩阵分析法,直接找准自我的职业路线,从而再为相应的职业路线规划自己的学生、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高职生在入学伊始就能找到自我的职业优势,尽早确定未来目标,才能为目标奋斗。
在求职和就业的过程中,高达65.8%的高职生认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欠缺是自身劣势中最大的一块短板,而实际上在对企业针对高职生在求职面试中最常见的问题调查中发现,60.71%的企业认为高职生缺乏自信心。
扎实的专业知识确实是实际工作中必不可缺的重要条件,但更多的非专业能力的提升,也是高职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重要途径。
近十年来,职场的通用能力众说纷纭,各个能力的占比比重也在不停地变换,但万变不离其宗,在调查中和查询各类文献后,发现职场的通用能力也就是企业更重视的非专业技能包括积极主动性、勇于承担责任、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能力、企业服从度等几大方面。无论对于高职生还是普通院校的学生,十几年如一日在大学这所象牙塔中,大部分专业的学生对这些职场通用能力这些专业术语不甚了解,如何提升更是需要在校的教师或企业的指导老师进行能量传递。
虽然每一年的市场人力需求都在增大,但数据显示,市场人力需求与上一年相比增加36%,当年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可能会达到130%,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显而易见。对于应届毕业生,有企业明确表示,虽然企业的骨干和人才都是大学毕业生,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大学生,但从公司用人的角度考虑,我们需求的更多的不是应届毕业的学生。究其原因,更多的在于应届毕业生从人际交往能力、企业服从度、心理承受能力、工作技能、吃苦耐劳等方面均处于劣势。
美国西南航空前首席执行官赫伯·凯勒提出有关于工作态度的观点,他认为“我们能通过培训来提升技能方面的水平,但是我们不能改变态度”。大学毕业生担心的人际交往技能、工作技能等技能型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借助公司的各项培训习得相应的技巧,但一个人是否有大局意识、协作意识、担当精神、吃苦耐劳的耐力、不怕艰难的勇往直前劲头等这些非专业技能,却是诸多企业越来越看重的人力资本。
新员工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在刚刚参加工作前两年都处于一个特定阶段:第一,能力不足、经验缺乏;第二,充满激情、自视甚高[3]。也是上述两方面问题导致新员工在入职后的一段时间内,只能做些简单、重复的工作,比如跑腿送个材料、打印一下文件、复印资料或者在前台接听电话、给顾客端茶送水等,从而导致很多大学毕业生对工作失去信心、丧失激情。高职院校毕业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相对欠缺,但在非专业技能的习得过程中有自己的优势,他们确实能力不足、经验缺乏,也充满激情但不敢自视清高。在刚入职时能摆正自己的心态和态度,踏实地、务实地做好每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同时明确自我的职业发展路线和目标,有战略发展眼光的企业也会对他们严格要求,不断给予更多的机会培育他们成长、促进他们成长,从而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从而实现“人岗匹配”,公司的各个工作岗位上有得力的员工,员工在适合发挥自我能力的岗位上工作,双向的满意成就企业长期发展目标,这自然是高职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