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芳 汉瑞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慢性进行性疾病,具有患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再入院率高、经济负担重、预后差等特点[1-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为8.6%, 40岁以上为13.7%[3],预计将来COPD在全球死亡病因中位居第3位[4]。目前,COPD 在我国居民疾病的经济负担中排第一位[5]。相关研究[6]表明,COPD患者焦虑、抑郁、厌世等负性情绪严重和生活质量差,负性情绪与病情相互影响[7]。医学模式的改变促使学者们关注患者负性心理改变的同时也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索其正性情绪体验,作为积极心理学领域研究热点的主观幸福感,是衡量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综合性心理指标以及精神层面的追求[8]。COPD患者的主观幸福感是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9]。因此,本文以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主观幸福感为出发点,就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特点、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及干预方法展开综述,旨在为提高COPD患者主观幸福感提供参考依据。
幸福感最初被分为为主观幸福感与客观幸福感且重点关注客观幸福感,客观幸福感只注重幸福的客观性、物质性和真实性而忽略了个人因素,后来学者们逐渐关注个体主观感受到的幸福体验,即主观幸福感[10]。主观幸福感的定义可从不同角度和研究领域界定,因此尚无统一标准。目前,Diener等[11]对于主观幸福感的观点被研究者们所认可,Diener等认为主观幸福感是按照自我制定的标准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而不受外界影响的一个综合性心理指标,包括生活满意度、生活整体的评价、正性情绪、负性情绪4个方面。主观幸福感相关理论被分为实践和参与理论、评价理论、个人取向理论和情感理论四大类。
主观幸福感为可测量和开发的重要心理资源[12],具有主观性、相对稳定性、整体性、积极性4个特点[13]。主观性表达的是主观幸福感的产生源于个体的主观感受而不依赖于外界和他人评价。主观幸福感衡量的是中长期体验及感受而不是某一特定时刻,近期新的感受和经历可能会造成幸福感出现短期波动,但总体趋于稳定,即相对稳定性。整体性又称综合性,表示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自身所处环境整体而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评价。积极性表示个体要能够体验到积极的情绪。
直接评估法例如用“您觉得幸福吗?”类似问题直接评价主观幸福感,选项采用比较幸福、差不多和比较不幸福描述性答案,或者很幸福、比较幸福、不清楚、比较不幸福、很不幸福Likert 5分评分法[13]。
2.2.1 总体幸福感量表(GWB) GWB最初由美国学者编制我国学者段建华[14]修订,包括精力、松弛和紧张、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对健康的担心、对生活的满足与兴趣6个维度共18条目。康雄[15]使用该量表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证实有较好的适用性。目前该量表已被广泛用于不同研究对象主观幸福感的测量,例如占婷婷[16]使用该量表对护士的主观幸福进行测量。
2.2.2 纽芬兰纪念大学主观幸福度量表(MUNSH)MUNSH是由Kozma等[17]融合了情感平衡量表、生活满意感指数和费城老年中心量表构建的包含24条目的量表,总分越高幸福感越强。我国学者对MUNSH进行翻译、修订和测试发现其结构、内容以及评分标准基本适合中国老年人精神卫生领域和癌症患者,信效度较高[10]。
2.2.3 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SWBS-CC)SWBS-CC是我国学者邢占军[18]于2003年基于我国国情编制的量表。SWBS-CC内容简洁,实施时耗时较短,且操作简单,常作为我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测量的工具和城市居民在精神健康和心理发展方面的指导材料。
2.2.4 幸福感指数量表(IWBS) IWBS是用来测量被调查者目前所体验到的幸福程度,分为总体情感指数和总体生活满意度2个维度。该量表虽被证明信效度较好,但受其内容的限制,忽视了疾病因素方面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对临床患者主观幸福感的评价有一定的局限性[10],该量表主要用于测量城市居民、大学生等正常群体的幸福感水平现状[13]。
他人陈述法是通过收集与被调查者比较熟悉和了解的人提供的信息,或请专业人员来评估被调查者,而不直接测量其本人。该方法能减少被调查者因自身顾虑产生隐瞒真实情况这一偏差确保其结果可信,缺点是旁观者可能并不清楚被调查者所有生活情感等内容而产生评价的片面性[19]。
生理测量法是利用现代医疗设备测量被调查者的一些生理指标,根据指标的波动情况判断被调查者的情绪状态。但此方法只能判断被调查者情绪的正负而无法进行定量分析。目前自陈量表法被广泛使用[13],自评量表法使用量化的手段从感官或情绪反应等孤立的角度测量主观幸福感,但主观幸福感会随着当时的心境、量表的不同、环境、测试题目顺序、时间、被调查者的主观原因等因素变化而变化造成一定的偏差[11],具体到个体时应考虑其差异性。自评量表法虽存在一定的缺陷,但该方法简便有效且具有良好的测量特性。近年来,观察被调查者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出现的心情、感受等测量方法引起了学者们的兴趣,该方法克服了被调查者记忆偏差的问题,结果可能优于自评量表法[20]。总的来说,上述方法各有优劣,在使用时可按需选择,测量主观幸福感时将多种方法联合使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3.1.1 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是预测主观幸福感最敏感的指标之一[21],不同的人格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导致不同的情感体验和生活满意度。阮飞燕[22]研究发现,作为积极人格特质研究主要内容的品格优势,可直接和间接影响乳腺癌患者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此外自我效能感、自尊、希望、乐观等更细微的人格特质也对幸福感有影响。
3.1.2 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作为处理事情的方法,主要功能是使个体面对应激事件时做出认知和行为的改变[16]。应对方式常作为心理应激调节过程中重要的中介因素[23],积极应对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主观幸福感水平。
3.1.3 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是患者为了保持健康而做出的各种有益健康行为的一种能力,关系到疾病的控制水平[24]。COPD患者有效的自我管理可及时监测病情、遵医嘱饮食、掌握相关疾病用药知识,通过自我管理保持健康,增加积极的生活体验,积极应对疾病引发的生理和心理问题,提高主观幸福感[25]。
3.1.4 心理一致感 心理一致感作为有益健康模型中核心概念,侧重于个体面对压力时拥有的内在抗压资源促进和保持心理健康,促使个体积极有效的应对压力形成积极的生活取向[16]。心理一致感通过影响患者面对压力时采取的应对方式进而影响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26]表明,心理一致感水平高者具有较好的主观健康感觉和较高的生活质量,可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水平。
3.1.5 反刍性沉思 反刍性沉思是个体在经历应激事件后自我成长的一种认知加工过程,包括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和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分别代表个体面对创伤事件时的乐观应对和悲观应对过程[24]。反刍性沉思作为创伤后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的认知是幸福感的保护因子而消极的认知是幸福感的危险因素[27],正确识别患者反刍性沉思的类型,及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改变消极认知,有助于提高主观幸福感水平。
3.2.1 经济因素 经济收入作为物质条件,属于幸福感的客观基础[10]。COPD患者需长期治疗,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若COPD患者家庭经济收入高,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患者对医疗费用的担忧,当收入无法满足治疗需求时,其自我感受负担较重,主观幸福感水平降低。
3.2.2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个体获得的一种外在支持[16],使个体面对应激事件时感受到被关爱、被照顾,从而帮助其克服困难并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增加正性情绪并抑制负性情绪。
3.2.3 健康和功能 健康和功能包含一般健康状况、睡眠质量、体育锻炼等。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幸福的关键因素,健康状况与幸福感成正相关[28]。韩国一项荟萃分析显示[29],老年人通过体育锻炼能增强主观幸福感,身体残疾通过影响身体功能进而降低主观幸福感。
3.2.4 人口学特征 国内外学者将不同的社会人口特征纳入研究模型中,多数学者倾向于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13]。人口学特征大多被用作控制变量,对幸福感的影响有限。由于群体特征、文化背景、研究方法等不同,人口学特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至今未达成统一的结论甚至出现研究结论完全矛盾的情况。
音乐疗法以音乐为媒介,能有效缓解患者因面对面教育而产生的逆反心理,聆听有针对性的音频,能缓解负性情绪和疼痛,稳定生命体征和提高注意力,减少攻击行为,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30]。此外,积极励志的音乐能提高患者对急性应激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减少心理困扰,提高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尤其是目标价值、心理健康、自我接受等方面。
幽默疗法作为一种积极心理疗法,使用幽默刺激促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31]。因幽默疗法具有经济实惠、对实施者要求低、趣味性高、对器材和场地不限且干预效果好等优点逐渐受到人们重视。赵金萍[32]使用幽默疗法对养老机构老年人进行干预研究发现幽默疗法可有效缓解其抑郁焦虑问题,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水平。
幸福疗法是通过识别何为患者的幸福和找出阻碍幸福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促进幸福感的产生及维持的一种方法[24]。实施幸福疗法者,不仅要求具备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同时还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考察患者心理变化[10],导致幸福疗法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幸福疗法通过纠正认知错误,提高主观幸福感[33]。
认知行为疗法是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相结合的心理治疗方法[34],通过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间的相互作用促进患者思维和行为的转变,从而改变不良认知,进而建立正确的认知模式,达到消除不良情绪的目的,最后提高幸福感。认知行为疗法对实施者要求较高,常由心理咨询师或有心理治疗资格者实施,考虑将其应用于临床仍有很大的挑战性。认知行为疗法的治疗对象不限,个体或群体均可,通过正念冥想、自我暗示、认知重建、暴露疗法、放松训练等干预手段进行[35]。
书写表达疗法是通过转移注意力、促进适应和调整认知结构等一系列情绪调节的方法使情感保持平衡[36]。书写表达疗法将自身重要经历或对事件的感受和想法用书写的方式将情感语言化,书写表达疗法操作简单,患者在书写积极内容时,可充分激发其积极情绪,拓宽思维和注意力的范围,积极改善思维方式和应对方式,促进正向情感认知和体验的形成,进而提高幸福感。
幸福感是某种目标满足后的心理感受和一种称心如意的境遇[11],使个体在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受益,作为一种积极心态对人类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8]。主观幸福感受主客观因素影响进而影响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我国针对COPD患者的心理研究多集中于负性情绪的研究,随着疾病不断变化和治疗方案改变,COPD患者的心态也会发生动态变化。因此,医务人员需有敏锐的观察力对患者的心态进行动态测评,若出现不良情绪,可使用音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书写表达疗法、幽默疗法、幸福疗法等方法帮助COPD患者改变其消极认知,重塑自身幸福状态,进而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