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萌 张曦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期望寿命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1-2]。癌痛是癌症患者发生率最高且最常见的症状之一[3],癌痛(cancer pain)是指癌症、癌症相关性病变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4]。2018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数据显示,64%的晚期患者、59%经过治疗的患者、33%根治性治疗后的患者及1/3治疗后幸存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5-7]。癌痛可导致患者机能下降、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临床症状,对生理、心理、社会等造成困扰,严重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行为、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8]。近年来为解决肿瘤患者住院难的问题日间病房管理模式不断兴起,导致大部分术后、放化疗后的癌痛患者逐渐分流到基层社区医院或回归家庭,出院后对疼痛控制重视不够,导致控制效果相对较差[9-10]。因此,如何提高癌痛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效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更好地实现院外癌痛患者延续性管理尤为重要。移动医疗智能化管理平台是信息技术和移动设备逐步发展的衍生产物,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信息化程度高、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及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等特点[11],近年来逐步被应用于癌痛患者的护理管理中。本文对移动医疗在癌痛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开发适用于癌痛患者的移动医疗设备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移动医疗广义上的概念是借助移动通信技术为患者提供医疗相关服务与资讯,狭义的概念是应用软件与医疗服务相结合[12]。移动医疗技术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医疗和健康管理,将移动计算、医学传感以及通信技术融合为一体[13-14]。移动医疗优势在于不受时间和地点局限,有利于实现院外监测患者躯体健康、提高治疗依从性、进行自我管理等。移动医疗的发展实现了医疗/护理从传统桌面远程健康平台逐步转向无线移动医疗平台,实现了从患者入院-出院-居家的全程化持续性管理,对延续性护理的开展具有现实性的推动作用,具有信息化程度高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个性化服务多等特点。
2.1.1 应用程序 以智能手机为载体,借助信息公司,开发相对应的应用程序是目前移动医疗的主要手段。通过推送癌痛相关知识、癌痛程度评估及监测、发送及时就诊提醒、医患在线沟通等方式,实现住院-居家癌痛的延续性管理,有利于放化疗间歇期居家癌痛患者疼痛程度及时监测及反馈,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效能感,最终影响患者生活质量。Tse等[15]应用疼痛管理程序(pain management procedure,PMP)对癌痛患者进行有效管理,发现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改善的同时癌痛管理障碍明显降低,患者可获取癌痛管理知识及纠正对癌痛管理的误解。胡薇薇等[16]以“317护”APP为媒介和工具,对癌痛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发现该方式对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正向作用,可达到镇痛和健康宣教的目的。
2.1.2 微信平台/微信群 信息时代高速发展,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平台已成为热门的网络社交平台之一。微信平台的优势在于:①对医护人员来说处理患者主诉及健康问题的时间地点更灵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护人员重复解释及回答问题的时间、了解居家患者的健康需求等;②对研究对象而言了解健康相关知识的时间地点不受限制,可随时对相关内容进行反复学习,并通过一定的个人评估初步了解现存健康问题。同时费用的产生较少,具备语言、文字、图像等基本功能。有学者以微信公众号+微信群为干预工具,通过发送服药提醒、推送癌痛相关知识、提供实时咨询、同伴教育等服务,发现基于微信平台对癌痛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有利于疼痛程度的控制和护理满意度的提高[17]。
2.1.3 计算机平台 计算机系统/平台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医护工作者提供高效工作方法的同时有利于患者有序化和科学化的管理。通过计算机平台对患者进行管理具有不便于随身携带、网络不稳定等特点,相较于前两种移动医疗技术,利用计算机信息平台进行癌痛患者的管理具有一定局限性。但对居家癌痛患者而言,借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运用计算机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实现的。李君等[18]应用疼痛随访系统和患者疼痛评价系统(ipad版和网页版)与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对居家癌痛患者进行管理,发现该方式可有效地控制疼痛,降低疼痛相关并发症,提高安全性。
首先运用移动医疗智能化平台对癌痛患者进行相关管理,易操作性、患者使用满意度、接受度相对较高[19-24]。其次移动医疗在癌痛患者的相关管理具有较高的广泛性,年龄、性别、民族均不影响使用依从性和满意度[24]。Rosser等[25]使用实时疼痛管理软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发现大部分患者能接受疼痛管理软件,他们能按时上传疼痛日记并坚持使用,具有良好的接受程度。因此移动医疗在癌痛患者的管理中切实可行。
将移动医疗智能化平台运用于癌痛患者护理管理中,可控制疼痛程度,改善疼痛治疗效果[19,22],提高患者癌痛相关知识和自我监护、自我管理能力[25-27]、生活质量[28],降低焦虑情绪,改善睡眠情况。因此移动医疗能够间接减轻癌痛患者的心理障碍,帮助患者实现自我价值,发挥社会功能,最终改善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29]。
4.1.1 提供疾病知识,获取诊疗信息 学习疾病相关知识,能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产生改变行为的动机[30]。相关研究在构建移动医疗平台的过程中通过设置健康知识推送等版块为患者提供癌痛相关知识,推送内容包含癌痛原因、分类及爆发痛处理方法[31]、癌痛发病机制[32]、癌痛评估及治疗方法[33]、癌痛用药的方法及剂量[34-35]、癌痛不良反应[17]、物理镇痛方法[31]、癌痛治疗的误区[36]、癌痛患者心理指导[32,34]、医院新医疗技术和设备、惠民政策[37]等。
4.1.2 互动交流,提供在线咨询服务 现代护理理念“以病人为中心”,护患关系的形式从主动-被动型转变为指导-参与型,因此利用移动医疗平台开展有效的互动交流,可促进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王杰[33]学者固定时间段为患者答疑解惑,同时定期将患者留言及所询问的问题进行梳理,将常规出院指导与干预措施后患者病情演变情况进行对比,形成“病情演变对比记录本”,追踪癌痛患者院后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性开展健康宣教。胥秀等[17]的研究通过进行患友互动,开展同伴教育,让服药依从性较好的患者进行经验交流并形成榜样力量,缓解患者焦虑心情,为患者树立信心。
4.1.3 实现疼痛自测,记录患者疼痛情况 翁丽珠通过移动医疗APP对癌痛患者疼痛状态进行实时记录,通过填写疼痛日记和记录爆发痛的形式记录患者疼痛控制程度[38]。杨鸿等[39]基于移动医疗平台对居家癌痛患者开展管理过程中设置病历查询功能,可通过平台随时了解疼痛评估结果,并根据结果给予个性化护理措施。同时将患者的疼痛评分转化为点状图,随时了解疼痛评分曲线的记录情况。李君等[18]基于无线网络信息系统对居家癌痛患者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得分曲线图随时了解患者疼痛控制程度。胡薇薇等[16]通过疼痛智能管理系统对癌痛患者进行管理,患者可依据癌痛自测单元对自身疼痛状况进行评估。刘倩等[37]通过疼痛自我管理APP对患者进行管理,通过建立疼痛档案,上传疼痛日记,并将其整理成疼痛图表,直观形象地展示患者疼痛状况[37]。
4.1.4 提醒服务 翁丽珠[38]通过移动医疗APP设置患者提醒版块,可进行爆发痛处置提醒、用药提醒和复查提醒[38]。杨鸿等学者设置的服务提醒版块除了提醒服药和随诊时间外,增加了疼痛评分及运动和康复提醒[39]。刘倩等学者通过疼痛自我管理APP记录患者全天的用药情况,且内置提醒系统来提醒患者及时服药并记录服药情况[37]。
4.1.5 开展在线随访服务,提高随访效率 李君等学者开发的癌痛患者随访系统主要包含患者基本信息、初诊记录、随访记录、会诊记录、疼痛相关评估量表及患者疼痛评价等模块[18]。韩兴平等[35]基于云平台对癌痛患者进行出院后的延续性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疼痛状况、用药依从性、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并根据评估结果及延续护理需求对患者分组,选择最合适的随访计划。丁金霞等[40]基于云随访系统对癌痛患者进行居家管理,疼痛管理小组根据需要定时推送疼痛评估量表、服药依从性和满意度量表,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服药依从性。
4.2.1 移动医疗智能化平台可提高癌痛患者疼痛控制程度 癌痛诊疗规范指南中建议医护人员应采用综合治疗的原则,及早、持续、有效地消除疼痛,因此有效控制疼痛的发生发展是患者的基本权益[41]。Thurnheer等[42]使用移动健康技术(M Health)对癌痛患者提供疼痛应对技能训练,通过病人、行为治疗师和医师之间的视频会议将PCST与疼痛药物治疗相结合,帮助病人更有效地控制疼痛。Jibb等[43]学者应用智能手机程序对青少年癌痛患者进行有效管理,青少年通过填写问卷的形式对疼痛强度、持续的时间和部位、疼痛的原因、治疗策略、疼痛时的情感变化等进行定期评估,智能手机程序可通过评估结果,分析从应用程序中接受的相关数据对患者的自我管理提出相关的建议及意见,结果发现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到了有效控制。Bender等[44]分析了17项基于互联网的疼痛管理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辅助的疼痛管理有助于改善疼痛强度。李君等[18]在无线网络信息系统辅助下为居家癌痛患者提供个体化镇痛方案,结果发现患者的疼痛控制程度在干预前后变化较为明显。莫微等[45]开展疼痛的规范化评估并针对癌痛患者实施微信平台宣教,结果发现其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降低疼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4.2.2 移动医疗智能化平台可提高癌痛患者服药依从性 癌痛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等问题,患者担心药物不良反应从而降低了服药依从性,而正确使用镇痛药可有效缓解疼痛。相关研究发现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提高癌痛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有学者应用智能应用程序对癌痛患者进行相关管理,患者可通过该手机、平板、电脑等工具使用该程序,结果发现癌痛患者的疼痛控制程度及服药依从性均有明显好转[46]。翁丽珠[38]通过疼痛医疗APP(疼痛卫士)为癌痛患者提供全程化、多方位的服务,结果发现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明显增加,对治疗的重视度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丁金霞等[40]运用云随访APP软件对癌痛患者进行疼痛管理,不仅避免了患者从医院过渡到家庭出现治疗护理脱节等问题,而且可通过移动医疗及时了解患者的疼痛状况、用药及病情变化信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王杰[33]以微信为载体,通过微信平台对癌症出院患者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院后服用镇痛药物的依从性,从而促使患者规律服药,对癌痛进行有效阻断,为出院癌痛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4.2.3 移动医疗智能化平台可提高癌痛患者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某一行为或技能的信念和信心,是人们对自身完成既定行为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组织和执行能力的判断,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可改善健康状况,最终提高生活质量。刘倩等[37]学者运用疼痛自我管理APP对患者实施管理,结果发现依托APP能够进行规范的疼痛和服药记录,使患者对疼痛管理过程更加清晰。患者的药物治疗知识、注意事项、疼痛护理和心理护理等相关知识逐渐增加,满足信息需求,进而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吁佳等[47]对中晚期癌痛患者实行基于微信平台的专栏健康教育模式,结果发现通过建立癌痛患者个性化健康教育管理方针,有利于学习了解疾病防治重点,最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
4.2.4 移动医疗智能化平台可提高癌痛患者生活质量 相关研究发现,生活质量已成为癌症治疗效果评估的重要内容,癌症患者个体的生活质量对帮助患者做出临床决定和支持性护理需求都十分重要。Park等[48]应用规范教育联合电子监控的方法对门诊晚期实体肿瘤癌痛患者进行管理,在改善患者疼痛程度的同时会影响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韩兴平等[35]运用基于云平台的护理方案对院外的中重度癌痛患者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发现云平台全程管理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认知、社会功能,对癌痛有正确的认知和积极应对的情绪,同时增加患者的专业性和非专业性社会支持,从而有效提高生活质量。王双妮等[31]运用微信的方式进行延续护理,发现规范化疼痛评估及微信平台宣教有利于发挥了个体的自我效能,提高知识水平及认知,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行为,最终提高生活质量。
Lalloo等[49]学者对目前存在的279个疼痛管理软件进行分析,发现软件功能分布大致为疼痛自我管理功能(77.4%)、疼痛教育(45.9%)、疼痛自我监测(19.0%)、社会支持(3.6%)、疼痛目标设定(0.7%)。其中有专业医护人员参与研发的仅占比8.2%。专业的指导不仅保证疼痛管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利于疼痛管理软件功能在不断优化和发展的同时专业知识不断更新。因此在注重增设软件功能的同时,建议提高专业医护人员的参与度,始终保持应用移动医疗管理癌痛患者的初衷。
现阶段,各类移动医疗设备层出不群,但大部分停留在初级收集和整理阶段。一款移动医疗设备的高质量运作包含移动运营商、医疗设备生产商、移动医疗应用服务商。在移动医疗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多学科团队共同合作,才能做到可持续长期发展。多学科团队合作不仅指移动运营商、医疗设备生产商、移动医疗应用商的相互合作,同时包含医师、护士、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等多学科的共同配合。再此基础上需要严格规定多学科团队成员的组成类型和组员的纳入排除标准,包括组员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研究方向等。使未来移动医疗APP朝向“软件+互联网+医疗+专业”的盈利模式发展,以实现低成本、 高利用率的共赢状态。
移动医疗在健康管理中已被广泛应用,但仍存在部分癌痛患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原因在于移动医疗针对服务对象尚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移动医疗平台,使用者需具备一定的文化层次,可正常使用智能手机或电脑等。其次使用者认知功能需处于正常水平,能够理解随访人员的健康宣教。但部分老年患者由于认知功能障碍或不能正常使用移动医疗设备导致存在阅读、操作障碍,以上提到的局限性促使移动医疗平台的用户群体偏年轻化,人群的全面性较为欠缺。因此,在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出院后的癌痛患者健康管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各年龄段不同的需求及实际情况,使移动医疗与电话及门诊随访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平台在提高癌痛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相关学者指出,以相关指南为导向,对目前的糖尿病APP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大多数APP未遵循循证医学指南中的内容,缺乏相关指南推荐与循证实践依据。癌痛患者移动医疗自我管理程序同样也存在该问题。基于移动医疗的功能和指南间的差距,建议基于循证思维,将临床专家和多学科医疗护理小组作为组成部分参与到癌痛患者移动医疗自我管理程序的开发和测试过程,形成多学科、多维度团队,最大程度地保证移动医疗的持续推进。
参与移动医疗平台管理的医护人员还需承担本职工作,在线时间有限,与患者互动交流的及时性和时效性会受到限制,出现接受消息延迟等情况,导致患者对移动医疗平台的使用失去了便捷性[50]。因此团队管理者如何协调医护人员移动医疗平台工作与本职工作间的关系,制定人力资源合理补偿的标准和流程。同时提高移动医疗平台医护人员的岗位胜任力,开展规范化培训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针对癌痛的APP研究较少,大部分APP未能够构建全面的患者信息数据库和有效的预警系统。在研发和后续的管理中,需要更多专业医务人员的参与,为癌痛患者提供权威的信息和支持。借助于移动医疗APP实现按需提醒、实时干预、远距离医疗信息传递、远距离健康情况监测,远距离医患辅导等非普通型医疗服务。同时癌痛的管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需要长期服药用以控制癌痛。相关研究发现,家人、病友、医师的支持是患者使用移动医疗平台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可缓解患者的压力、维护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强化移动医疗平台的社会支持系统和家庭支持系统,通过在线病友会、家庭圈等形式,构建强大的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系统迫在眉睫。
综上所述,现阶段癌症已经成为慢性疾病,很多肿瘤患者长期“带瘤生存”,加之日间化疗模式的逐步发展,大部分的肿瘤患者需居家管理,因此开展基于移动医疗智能化平台的癌痛患者护理管理至关重要。 基于移动医疗智能化平台的癌痛患者护理管理可提高癌痛患者疼痛控制程度、服药依从性、自我效能感,最终提高癌痛患者生活质量, 有利于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 同时为癌痛患者医院 - 社区- 居家三联动护理管理模式的构建提供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