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抑郁,从“学癌”到“学霸”的逆袭

2022-01-01 06:35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3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家长心理

钟 怡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6)

1 来访者情况

W同学,男,19岁,平常上课多为迟到早退,少与同学沟通交流,喜欢一个人对着电脑娱乐。学期末,W同学因屡次旷课和学业挂科被辅导员约谈。

W同学自述,上大学以来,每天凌晨1-2点睡觉,上课经常迟到,因玩游戏、看电影、抖音视频而导致晚睡。从开学至学期末,W同学与宿舍同学关系一般,喜欢一个人行动,平常上课、吃饭都不和同学一起。据W同学说,在人多的时候,他自己的精神比较紧张和焦虑,从以前(高中)的精神紧张感到头疼到现在(大学)的静下来感到不可控的紧张,大脑一片空白。

W同学自述莫名的紧张感、焦虑感持续了大约有一年的时间,影响了他正常的学习与生活。辅导员Z老师建议W同学在家长的陪同下,到三甲医院心理科就诊。W同学提到自己对于就医存在一些顾虑,一方面父母可能不能理解和重视孩子目前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家庭不一定能够支撑起心理治疗费用。

2 案例定性分析

此案例反映的是在人际关系紧张和学习压力大的双重影响下,学生因自身对心理问题的忽视以及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事件。该生经广东省某三甲医院心理科医生诊断为强迫性障碍、轻度抑郁倾向。

3 问题关键点

一是如何劝导该生到专业的三甲医院做心理诊断,引导家长正视孩子存在的心理障碍。二是如何帮助该生解决当前人际关系紧张和学习所带来的压力,营造较为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三是如何协助医生、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心理治疗,促进该生的身心健康。

4 解决思路

首先,安抚学生情绪,告知其心里不舒服并不可怕,但要积极配合治疗。其次,跟领导和家长汇报该生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关怀方案。再次,帮助学生走出交友第一步,建立一定的友情支持系统;同时帮助其规避压力源,缓解学生的紧张感、焦虑感。最后,在跟学生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转介到学校心理中心和专业的三甲医院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主动关心学生的病情进展。

5 实施过程

W同学因旷课被辅导员老师约谈,他反映自己的紧张焦虑情绪不可控,辅导员Z老师采取了“安慰学生—取得学生信任—请班干协助—告知学生家长—引导学生就医—申请临时补助—保持定期联系学生了解病情进展—鼓励发展兴趣、服务同学—观察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变化”等步骤解决其心理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地从学习偷懒、挂科的“学癌”转变为获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的“学霸”。

5.1 以班干为桥梁,了解学生爱好

W同学因旷课被老师约谈,他对老师存有几分戒备。所以,Z老师通过班长、心理委员和宿舍长侧面了解W同学的爱好,人际关系和生活习惯等。据班干提供的信息,W同学喜欢弹吉他,但由于他弹吉他时间太晚而被舍友叫停。

Z老师向舍友、心理委员和班长等主要班干说明情况,叮嘱他们保密,多鼓励W同学在白天合适的时间发展他的兴趣爱好,以增强W同学的自信和与人交往的驱动力。

5.2 尊重学生想法,劝导尽快就医

Z老师在谈心谈话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耐心和尊重。老师枚举以往遇到的类似案例,指出心理问题不可怕,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需尽快由家长陪同到专业的医院进行诊断治疗,但是由谁把此事告诉家长的选择权可以交给学生。W同学选择自己亲自告诉家长,这是一个良好的信号,表明学生内心能正视心理问题的存在并愿意与家长沟通。

但W同学不愿意立刻就医,想要自行观察病情是否缓解。细问原因,一是担心父母对病情不理解,在精神上不支持他因心里紧张焦虑而就医;二是担心家庭需要支付昂贵的药费,在经济上不一定能支持他的心理诊断与治疗。

5.3 及时联系家长,协助医生治疗

Z老师与学生谈心谈话后,及时联系家长,把W同学紧张焦虑影响正常学习的表现,学生尽快就医的必要性及其提到的就医困惑跟家长进行详细而充分的沟通。家长一开始不认为W同学的这种表现需要看医生治疗,后来Z老师与家长面谈并多次通过微信推送相关科普文给学生家长,家长才慢慢明白带学生就医的必要性。同时,Z老师建议家长多关心孩子,定期与之沟通,了解复查就医以及是否遵医嘱服药治疗的情况。

5.4 帮助申请补助,减少就医障碍

Z老师从同学当中了解到,W同学平时省吃俭用,没有铺张浪费讲排场的行为;同时,W同学的父亲确实说家庭存在一定经济困难。为了让学生放心地进行心理诊断和治疗,Z老师给W同学介绍学校的临时困难补助政策,是用于帮助和解决学校本科生在校期间因突发状况而导致的暂时性经济困难所给予的特殊性、临时性、一次性资助。W同学认为需要申请补助,并答应在专业诊断后配合医生和校方进行治疗。

5.5 定期谈心谈话,跟进复查情况

W同学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广东省某三甲医院心理科进行诊断,医生结合心理量表,给出了诊断。以下是W同学的就医记录:在读大一,一年前因学习压力渐出现紧张感,对周围环境紧张,对声音敏感,感觉周围人会关注自己,担心声音活动、写作会影响别人等。做事后反复检查,担心出错,遇事犹豫不决,做事拖延,夜晚睡眠不好,偶尔头痛,情绪低落。初步诊断:强迫性障碍,轻度抑郁发作。

在初次诊断后,Z老师定期与W同学谈心谈话。Z老师从心理中心了解到,W同学不太愿意遵照医嘱定期复查,且服药时间比较随意。心理中心老师给W同学和Z老师再三强调,不按时不按量用精神类药物对患者将会产生较大副作用。后来让W同学当着Z老师的面挂号复查,家长务必陪同就医,同时要求W同学每次看医生以后复印病历给Z老师,以此作为申请临时困难补助的依据。这样有效解决了 W 同学就医行动力不足的问题。

6 工作效果

通过耐心讲解心理咨询政策、在工作中遇到的学生心理问题案例以及学校临时困难补助政策,Z老师取得了W同学及其家长的信任,家长能够理解学生、配合校方劝导学生到三甲医院做心理诊断与治疗。在治疗过程中,Z老师根据学校心理中心的指导意见,通过班干日常留心观察、定期与学生谈话、保持与家长联系等方式跟进W同学的治疗情况,为期一年的治疗取得一定进展,效果良好。

身体方面,W同学目前按医嘱逐步减少用药,若继续按医生所说加强运动,提供强有力的家庭支持,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信后续可以完全停药。生活方面,W同学在治疗前喜欢独来独往,不愿与人交流;在心理咨询与治疗后,W同学跟班长、纪律委员成了好朋友,喜欢给他们弹吉他,让好朋友给他评价哪里还有改进之处。学习方面,W同学从迟到早退、学习不及格、对学习成绩无所谓的“学癌”,转变成一名愿意为班级同学服务的学习委员、学习绩点位居该专业第一名、获“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的“学霸”。

7 经验反思

在W同学的心理问题事件中,做得相对较好的有三个方面。一是以生为本,尊重学生。虽然在告知家长和尽快就医这两件事是必然要做的,但是可以把“谁来告诉家长”和“选择哪一所三甲医院”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以及对他身体状况的关心。二是家校充分沟通,通力合作,抓住问题的关键。W同学因为家庭经济问题不愿意尽快就医;在了解临时困难补助政策后,W同学又碍于面子不愿意申请临时困难补助。Z老师把学生的顾虑告知家长,最后由家长做通了学生的思想工作,申请临时困难补助并尽快到三甲医院进行诊断。三是及时跟进病情进展,督促按时按量用药。轻度抑郁倾向的学生通常有行动力不足的特点,Z老师耐心细致地通过多方了解W同学的表现,跟进学生复查和用药情况,从而保障了W同学尽最大可能配合医生和学校心理中心进行有效的治疗。

虽然W同学的事件取得良好进展,但受限于各种客观原因,仍存在一些不足。如果做到以下几点,将更好地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也可以在发现心理问题后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诊断与治疗。

(1)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减轻学生心理压力。积极心理学认为,“治疗精神或心理疾病、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发现并培育有天赋的人”是心理学的三大使命。心理咨询与治疗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创伤的修复和对缺陷的弥补层面,还应该深入地、前瞻性地去发掘、关注、欣赏和放大个体的美德、潜能和长处。若能在教育教学中发现每一位同学的优点,注重正向教育,鼓励并督促学生把在积极心理学课堂上学到和悟出的道理践行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直到积极思维根植于其言行,这将避免许多心理问题的发生。

(2)开设实用的、有趣的、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把传统课堂作为心理健康知识传授主阵地的同时,应当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有的放矢开展学生喜爱的线上线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线上课程方面,根据“00”后学生的特点,筛选合理的网络资源,让大学生充分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在线学习有趣的心理健康知识。线下课程方面,针对监护人,开设实用的家长课堂,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大学阶段的学习任务与挑战,重视亲子沟通;另一方面,当孩子出现心理困扰或精神疾病时,家长能够理解并配合学校和医院实施治疗方案,帮助孩子尽快恢复健康。针对学生,可考虑引入实践性较强的团体辅导。若学生每学期能参加一次针对性的团体辅导,有利于构建学生的全方位社会支持系统,促进学生健康阳光心态的形成。

(3)实现心理咨询预约信息化和心理咨询便捷化。依托学生管理系统、学生工作部和心理咨询中心的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发网络在线预约心理咨询的功能。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方式预约心理咨询,能够最大程度上保护学生隐私,提高预约心理咨询的效率。更重要的是网络预约平台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心理咨询师,咨询时间一目了然,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预约心理咨询的主动性。同时,开发线上咨询的功能,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地找到“就在身边”的专业咨询师,从更大程度上实现心理咨询的便捷化。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家长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心理感受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家长请吃药Ⅱ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