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晨璠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安徽·合肥 230061)
为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坚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原则)。高校附院作为医学类高校在实践育人方面的教育延伸,主要集医疗、教学、科研等职责于一身,承担着对医学人才培养的重任。“三全育人”培养原则是新时代的新要求,既是高校实践育人的新探索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因此,高校附院要立足实践,结合自身实际,贯彻“三全育人”原则,逐步构建起“三全育人”支撑体系。
“三全育人”作为当代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是从主体、时间、空间三个维度构建起的新育人模式,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是指社会全员参与,由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共同构成的全员育人体系。全过程育人,是从时间层面强调育人要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保证人才培养在时间方面的连贯性和持续性。全方位育人,指从空间层面强调育人要体现在人才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丰富育人内容,拓展育人途径。“三全育人”从三个层面提出育人的新模式,“全员育人”是“三全育人”的人力基础,“全过程育人”是“三全育人”的重要条件,“全方位育人”是“三全育人”的必然要求,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共同构建起科学合理、内容丰富的育人体系。
育人主体多元化。三全育人中,“全员育人”,全员参与,狭义上指培养单位内所有部门、所有人员对人才培养对象负有的责任。本文主要研究高校附院的各个职能部门、业务部门以及所有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对人才培养对象负有的教育责任。从医院人员构成要素出发,调动所有育人主体充分发挥高校附院在人才培养过程的积极作用。
育人阶段动态化。“全过程育人”,是打破教育时间的界限,要求育人要贯穿于人才成长的整个阶段。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转变,“全过程育人”实际上是对教育规律的一种遵循和实践。教育不仅仅局限在学生时期,而是贯穿于个人发展的全过程,育人具有延续性,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教育者和教育方式,受教育主体会接受到来自不同教育者的教育,因此育人的每个阶段都具有动态性。
育人内容多样化。现代社会要求复合型人才,对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实质上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育人需要根据培养对象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提供不同的教育内容。育人内容不仅局限于专业知识,当代社会更注重对人才全方位的培养。“全方位育人”突破了教育空间的界限,实现教育课上课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丰富教育内容,实现育人内容多样化。
高校附院的“全员育人”工作,既要注重医学人才培养的实际,也要围绕医院日常工作开展的要求构建附院育人体系。第一,党政领导管理层面,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在育人方面的领导作用,明确分管针对学生育人、职工育人的分管领导。第二,科室管理层面。带教老师和科室负责人需要根据培养对象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育人模式,注重对其的全面培养。第三,相关行政部门管理层面。人事、党政、组织、医务、护理、教学等部门与人才培养高度相关,涉及到人才培养和管理的各个方面,这些部门需要结合本部门特点针对培养对象不同方面开展育人工作。第四,党团组织管理层面。充分发挥党组织、团组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扎实开展相关育人活动。
附院“全员育人”工作在实际成效中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就是育人主体没有形成合力,责任主体不明,部分育人主体缺席导致育人工作不顺畅、工作落实不充分。育人主体的责任意识不强,附院育人工作意识淡薄,存在“重管理、轻育人”的现象。附院原则上接受学校管理和指导,但是附院作为医疗机构,更注重业务方面的管理,缺少对育人工作的注重。
附院“全过程育人”工作要树立以“大医精诚”为指导思想,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作为中医类高校附院要秉承中医文化,传承中医精神,实践育人中践行“大医精诚”。附院全过程育人工作要建立以成果为导向的育人模式,是对“全过程育人”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也是对“全过程育人”实际效果的有效检验。医院针对青年医师开展研修班培训,通过对刚入职的青年医师进行培训,通过为期一年的培训以期提高青年医师的综合素质。较之以前刚入职的青年医师取得的科研成果,参与青年医师研修班的科研成果明显提高。附院全过程育人工作要构建与时俱进的育人体系。教育不是一成不变、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其内涵,具有动态性。
全过程育人注重阶段的连续性和内容的持续性,现阶段附院全过程育人工作出现育人断层的现象,即对全体育人对象缺少整体谋划和阶段之间的有效衔接。
做好附院全方位育人工作,涉及到附院工作的各个方面,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现阶段附院的育人工作主要针对学生和职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医德医风建设,教育方式主要以讲座、培训为主,育人形式单一。附院育人工作需要整合多方资源,构建针对育人对象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传统的育人形式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育人手段单一、育人体制不完善,容易造成育人资源的浪费,无法充分实现“全方位育人”价值。
构建“三全育人”体系,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以制度为保障,制定符合高校附院实际特点的育人制度。制度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践行“三全育人”原则的根本任务,确保育人工作持久长效的必然要求。许多人才培养单位正是因为缺乏制度层面的规范致使一些政策没有完全贯彻落实,最终导致“好政策”不了了之。第一,建立师德制度,将其纳入职工工作考核和相关教学考评指标内,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第二,制定不同阶段的育人制度,根据培养对象所处的阶段,进行动态调整以期保障“三全育人”原则的贯彻落实。第三,“三全育人”工作需要多主体通力合作,各部门需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将育人工作覆盖到医院工作的各个方面。
附院“三全育人”工作机制的主体是临床带教人员、管理人员和全体教职工。加强和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是“三全育人”工作实现的内在要求和人才保障。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具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能力和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的支撑。首先要加强附院全体教职工专业素质、树立正确的医德医风。其次,医院应该定期开展对育人工作的评估和阶段汇报等工作,对阶段性工作进行反馈,有助于避免有关人员“不作为”现象。再次,加强附院全体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意识,既要发挥党政领导干部、科室负责人、组织工作队伍的领导作用,又要突出带教老师和其他教职工的管理作用。
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机制不仅需要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还需要微观层面细化各个阶段的具体方案,以期构建科学合理的全过程育人机制。高校附院育人对象主要分为在校学生和在职职工两个部分,针对在校学生,附院要做好学生从学校过渡到医院实习这一阶段的有机衔接,这一时期也是学校与社会的过渡时期,需要加强医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医德医风培养等方面的育人内容。对于在职职工,医院应该针对不同阶段的职工开展各种职业培养课程和思想道德教育。
“全方位育人”的“全”体现在育人不受空间界限的制约,全方位育人的理念拓宽了育人范围、丰富了育人内容,是对“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有效补充。作为高校附属医院,育人内容不仅涉专业领域知识技能,也需涵盖思想政治、医德医风等各方面管理和教育。“全方位育人”要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整合各方面育人资源,实现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校内校外、院内院外相结合,培养专业素养的同时,加强医学人文社会知识修养,让育人对象在理论和实践中提升自我、成长成才。育人工作还需要注重整体发展原则,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育人内容和优化育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