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与开放大学创新发展

2022-01-01 04:21:37常红梅褚宏启崔新有刘文清张宗旺籍献平
开放学习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大学体系融合

常红梅 褚宏启 崔新有 刘文清 张宗旺 籍献平

(1.北京开放大学,北京 100081;2.江苏开放大学,江苏 南京 210036;3.广东开放大学,广东广州 510091;4.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天津 300350; 5.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80)

一、新形势下开放教育办学质量提升

常红梅:目前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都抓住政策机遇,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实力。《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教职成〔2020〕6号)(以下简称《方案》)也提出健全国家开放大学(以下简称“国开”)质量保障体系。一直以来,开放教育和开放大学的办学质量总会受到社会的一些质疑,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开放教育的办学质量,请各位嘉宾从各自的角度发表看法。

刘文清:提升开放大学办学质量,首先要建好课程。课程是教学的基本单元。课程好,教学才能成功,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障。因此,提高教学质量,要将提升课程质量放在首位。其次是学习方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学习方式也相应发生重大变革,逐渐演变为线上为主、线下为辅,实现了“人人、时时、处处”可学。为顺应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大趋势,广东开放大学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邀请全国思政名师名家,录制了55集系列微视频,精雕细琢、力求品质,一经推出广获好评。目前在“学习强国”“南方+”等学习平台都建立了专栏,并在全省200万高校学生中推广学习。再次是实现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若所有开放教育的教师能做到信息技术引领,为每位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智能化的资源推送服务和适合个体的优质学习资源,教学质量就能有较大的提高。最后是评价。为提高教学质量,要制定系列与评价相关的制度。总而言之,教学质量的提高,归根结底课程、学习方式、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至关重要。

崔新有:江苏开放大学提出了以下理念,首先是“固本兴利”,固大学之本,兴开放之利。开放大学是一所新型高等学校,所以我们提倡“固本”,固大学之本。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五大职能,例如:北京大学需要履行这些职能,开放大学同样也要履行,只是定位不同,职责和任务各有侧重。开放大学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遵循高等学校管理的共性规范。“兴利”,兴开放之利。江苏开放大学是一所开放的新型高等学校,要围绕“开放”做到极致。兴开放之利,我们的思路是以学科为引领,以专业为载体,以课程为中心,实施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建立课程标准,围绕标准实施共建、共享、合作。此外评价也很关键,学校已发布了三个版本的包括针对毕业生和教学过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所以围绕质量和内涵建设,江苏开放大学提倡固本兴利,做标准,搞合作,走出差异化和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张宗旺:谈质量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两个问题,即“我是谁”和“我在哪儿”。一年多时间里,天津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天津电大”)几乎每周都在研究讨论“我是谁”的问题。学校有两种不同意见在碰撞,电大到底是叫大学的机构,还是机构性质的大学,两种意见代表了不同的发展方向。“我在哪儿”问题呢,以初心和目标来衡量,目前到底身处什么方位和阶段,这决定了质量标准。已转型的开放大学和其他电大发展阶段不一样,对质量的认识不一样,抓的重点也不一样。抓质量分两个阶段:有质量和高质量。有质量突出“规范”两个字,现阶段需要将规范做好、做到位。例如:天津电大从2019年开始实施“三立、三清、两落实”。第一个“立”是树立明确目标,建设受社会尊重的大学;第二个“立”是树立明确、鲜明的质量导向,加大质量考核力度;第三个“立”是建立并健全监测、服务、保障三个体系。“三清”就是清中介、清平台、清积案(历史问题)。第一个“落实”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搞好思政建设;第二个“落实”是落实教育教学过程。高质量阶段突出 “精准”两个字,就是我们的课要真正有用,让学生爱看、爱学。电大教育比普通高校更开放灵活,天津电大也做了一些尝试,比如试点了“招学即招工,毕业即就业”,以便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

籍献平: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河北电大”)和天津电大是广播电视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和开放大学实际上是两个发展阶段。对于河北电大来说,关键是落实教育部的综改方案,落实更名和转型发展。就更名问题来说,专家都认为将来是电大也好,开放大学也好,重要的是其不可替代性。无论是开放大学还是广播电视大学,体系是立身之本。此外,体系要得到社会认可,方能实现不可替代。省域内是省、市、县三级体系,当前提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最关键的是真正走到老百姓身边。河北电大体系建设初步设想是县级也更名为XX县开放大学,建立乡、镇、街道的学习中心以及村和社区的学习点,这样的体系才能深入老百姓,真正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河北电大首先想把体系建好,让学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有立身之本。

转型发展最关键的也是质量,此外还要重点思考“互联网+”时代如何解决开放大学的学习方式、教学管理包括教学理念的变革问题,以及京津冀一体化问题。之前我与北京开放大学、天津电大协同完成课题,曾大胆畅想在雄安成立京津冀开放大学(或叫雄安开放大学),吸收体系力量,实施新理念、新模式。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河北电大要更主动,多联络,多交流,随着转型发展的步伐,不断提升质量。

褚宏启:无论是电大还是开放大学,都是大学。不论我们怎么转型发展,体系怎么建,质量是生命线。学术界关于质量有两种理解,第一种把质量理解为教育的结果,即学校所培养的人应具备什么素质。第二种理解既包括教育结果也包括教育过程,包括课程、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今天大家达成了共识:提高质量必须把课建好。以课程为中心,把课程作为基础单元,才能融通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我校提出要强化课程,优化专业。课程的上位概念是培养目标,即培养什么人。开放大学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但这种说法比较笼统,需要进一步细化,因为21世纪是以信息化、全球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对劳动力提出了许多新要求,需要梳理得更清楚,根据培养目标设定课程。此外,学校要深入了解学习者需求,但课程建设不能全是迎合,做教育不是纯粹市场化的迎合,因为学生不只是我们的顾客,同时他们也是公民,我们要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所以课程建设要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千万不能变成两张皮。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怎么学、怎么评、怎么考,一定都要和培养目标一致起来,这样我们的质量才有保障。

提到质量,开放教育过去考虑更多的还是学历教育的质量,我们还应更多考虑非学历教育的质量。建质量标准,不仅要建学历教育的质量标准,也要建非学历教育的质量标准。北京市委要求北京开放大学建北京老年教育标准和社区教育标准,这样就能统筹社区教育单位、老年教育的社会机构,在全市层面加强对非学历教育质量的保障。

常红梅:围绕质量各抒己见,标准与评价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核心。近期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也基本形成,我们也很期待开放教育的质量标准,包括课程教学标准、专业教学标准等。

二、开放大学的办学体系建设

常红梅:《方案》中提出了,推进39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统一更名,统一纳入国开办学体系,推进国开与五所开放大学建立新型的指导合作关系。各位书记、校长请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针对“体系”建设谈一谈你们的认识和思考。

刘文清:广东开放大学体系转型较早,也是转型最彻底的省级开放大学之一,19所地市级和69所县级开放大学均已更名。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整个体系向开放大学转型做得彻底且非常好。在广东省政府、省委编办等下发的相关文件中,对开放大学的职能定位很清晰:除了承担学历教育之外,还要承担非学历教育——包括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和企业员工培训等。经省教育厅批准,广东开放大学加挂了广东老年大学的牌子。各市、县开放大学加挂了老年大学分校、社区学院、乡村振兴学院等牌子。广东开放大学精心指导,将服务落实到细节,带动全系统统一行动,一体发展,形成了体系力量。

崔新有:《方案》公布以后,39家省级电大积极酝酿转型。关于怎么建体系?我的体会是“平等,共建,由管理走向治理”。习总书记讲“由管理走向治理”,管理与治理只一字之差,却是根本性变化。江苏开放大学实行省、市、县三级办学,坚持“平等共治”的治理理念。省校、市校和县校是合作关系,我们已经签署了合作协议,规范了我们的权、责、利,各自作为平等的主体,共同为开放教育事业包括社区教育做贡献。根据《方案》,若国家开放大学和39家省级开放大学不能落实从管理走向治理,未来国家开放大学与39家省级开放大学,与先行更名转型的5家开放大学之间会产生很多新问题、新矛盾。从管理走向治理是中国特色开放大学体系建设的必经之路,只有如此,中国特色开放大学体系才能树立一个整体形象,发挥巨大力量,才能体现各自地域特色,才能与地域发展相结合。

张宗旺:开放大学从2012年挂牌至今发展得都很好,需要好好总结,为后续转型的39所省级电大提供借鉴,这是体系最应该做的,而且我非常赞同要定标准,但需要实事求是。如果以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开放大学的标准一刀切来要求整个体系,那么质量就不是生命线了,对于许多电大来说就是要命线了。

籍献平:河北电大是没有高职高专、只从事开放教育的传统电大,为终身学习服务。在落实《方案》的过程中,希望能借鉴之前开放大学建设的经验,把河北电大体系建得更加科学。因为河北电大没有与高职高专连接,是典型的传统型体系建设,着眼点可能是如何让体系建得更广泛、更有影响。

褚宏启:常说天下电大是一家,但校际之间可能也会存在一些利益冲突。刚才崔校长谈到平等,但我认为省级开放大学和县级完全平等可能也不太现实。治理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多元共治,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学校自治,要给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释放办学活力;政府元治,需要行政部门牵头和把关;厉行法治,不论是共治、自治,还是元治,都要以法治为基础。从全国来说,国家开放大学应该在元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省级开放大学在本省范围内发挥元治作用,例如:制定质量标准,要对整个区域的办学质量整体进行督导。北京市内各区有分校和很多办学点,北京开放大学作为总校处理相互关系时应坚持四点:不添乱;不争利;多帮忙;多请教。这是我们处理相互关系的方针。

作为市校要承担统筹与引领的责任,努力落实“统筹、引领、支持、帮助”八个字。最后大家共商、共建、共享、共赢,成为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三、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

常红梅:2019年1月,国家下发了《国家职业教育的改革实施方案》(国务院〔2019〕4号),提到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和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9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扩招的对象包括下岗职工、退役军人、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首先从政策层面来看,对开放教育、开放大学是机遇也是挑战。其次是建国家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开放教育如何来做。最后,广东开放大学、江苏开放大学、云南开放大学以及不少电大都有高职教育,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融合并在融合中突出开放教育的特色,实现开放教育和开放大学的创新发展,也是值得大家思考的课题。

刘文清:广东开放大学体系现有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广东省教育厅正推动将广东省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与广东开放大学实行集团办学。在此之前学校提出了“一体、两翼、三化”发展战略,学校自身实现课程、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改革、师资等一体化融合。学校全面推进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接下来,50%以上的中职学生有望继续留校读高职,50%以上的高职学生有望继续留校读开放教育本科,这也说明学校一体化设计取得了成效。学校2020届开放教育本科毕业典礼上,毕业生同时取得了高职毕业证书和开放教育本科学历证书,这就是我们自身内部的融合。

学校对外践行产教深度融合,包括机器人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健康产业学院等学院的各专业都与企业深度融合共建,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很多本科院校也组织学生学习我们开放大学的专业课程,并认定学分。不断有本科院校与我们洽谈课程合作事宜,所以课程质量是关键,课程好才是真的好。疫情期间我们开放了300多门课程用于对外培训,产生了非常好的反响。所以要融合发展,不仅是自身融合,关键是校企融合、产教融合。

崔新有:2012年我曾到美国凤凰城大学参观学习,该校培养对象从专科到博士研究生都有,培养目标的定位都是应用型人才。江苏开放大学的开放教育,不论是现在的专科、本科,还是未来的研究生,也一定是应用型。关于“融合”我想强调:我们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或者说我们做的就是开放的职业教育,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是天然的,两者人才培养目标是一样的。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方法协调一致;加快学分银行的建设,为各级各类教育包括开放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搭建立交桥,逐步实现各类教育的有机融合。

刘文清:谈到学分银行,广东的实践探索是走在前面的。广东开放大学牵头研制了《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DB44/T1988-2017),到目前为止是全国唯一以地方标准发布的省级资历框架等级标准。标准将资历成果分为7级,明确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培训及业绩等相互之间的关系,并从知识、技能、能力三个维度确立了各等级的标准。学校一体化设计有标准依据、制度保障,且由第三方评价。关键还是顶层设计要好,为学习者提供“人人、时时、处处”的学习平台。

张宗旺:天津电大在融合方面浓缩为一个“干”字。我校没有中职和高职,但有地处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的优势,教育园区有13所高职,十多万人。所以如何利用这个优势是学校一直在谋划的事。学校要为这十多万人建立职业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效果还在逐步显现。针对学分银行,学校也有一个“等”字。国家层面若没有政策突破的话,这块很难落实。天津电大也有很多学分银行的构想,也做了一定的准备,但确实现在还在“等”,如果国家层面有了统一政策、统一标准,我们会迎头赶上的。

籍献平:融合是一种理念,终身教育平台可以融合社会需求、普通高校需求,形成自己更高的平台,这样开放大学将来的地位可能会提升,否则会走高职高专的路,或被边缘化,甚至被替代。

褚宏启:融合与学分银行看似是两个问题,实则是一个问题,学分银行也是融合。开放大学最大的问题是开放大学不开放。开放意味着要紧贴社会需求,跟社会融合,跟城市融合,跟其他教育类型融合。我国有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四种教育类型,开放大学属于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建设要融合基础教育之外的三类教育,即三教融合。对北京开放大学来说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和职业教育融合,通过1+X证书制度来实现,下一步再和普通高等学校融合。

常红梅:融合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服务终身教育体系,是开放大学的使命和担当,我们期待未来通过学分银行建设,通过1+X证书制度,实现未来各级各类教育的融通和融合。

猜你喜欢
大学体系融合
“留白”是个大学问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融合菜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大学求学的遗憾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