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美英,任田,赵鑫,尚红磊,易明胜,谭世芳,孙囡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a.医学影像科;b.信息科,河南 郑州 450052)
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既是提高我国整体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同时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和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更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医学人才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指的是医学生完成学校的基本教育后,以住院医师身份接受规范化、系统化的临床工作培训,经考核合格后,颁发证书,从而成为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的合格的临床医学人才的培训制度。1876年美国开始施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1993年我国颁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管理办法,2014年在上海召开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工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医学教育中起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医学生毕业后落实继续教育的重大环节,是医学生成为合格临床医生的必经培训阶段,是培养临床医生的重要途径,对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水平和医生个人成长(提高基本职业道德和素养、掌握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临床思维方式等)均具有重大意义[1],其重要性已在国内外医学教育中得到认可[2]。但是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起步较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模式尚未完善,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及优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和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逐渐深入到医学教学中,线上教学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课堂核心知识的学习与临床实践的学习融为一体,尤其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实现资源共享、交流互动,对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现结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儿科影像诊断学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实际情况,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医学影像学是医学教育的主干课程,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精准诊疗方面,医学影像学已经成为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估的重要方法。随着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儿科中的应用,儿科影像诊断学的临床需求大大增强,且儿科影像诊断学发展迅速,临床应用广泛,所涵盖的知识范围广,能解决临床儿科影像诊断中诸多疑难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专业性和时代性,逐渐成为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然而,儿童与成人有许多不同之处,绝不仅仅是缩小版的成人,不能将成人各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诊疗思路简单地套用于儿童患者,长期如此,不仅仅影响精准医疗,易导致延误诊治,甚至会影响儿科影像诊断学学科的健康发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儿科影像诊断教学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着眼临床实践应用,能满足各级儿科医院、妇幼保健医院、综合性医院儿科影像诊断专业的人才培养,并供其他相关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学习参考。通过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住院医师能全面、系统、熟练掌握儿科各系统疾病的影像特征及相关的诊疗基础核心知识,儿科影像诊断思维能力能进一步提升。由此可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儿科影像诊断教学势在必行。
2.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儿科影像诊断教学现状
2.1.1软硬件设施及师资力量 2017年10月原国家卫计委批复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为第二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为此,医院创建了国内先进的医学模拟中心,拥有一套设施完善、可操作性强的临床能力培训体系。同时,医院注重信息化建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过程均使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系统,考核使用OSCE考站,实现住培过程管理、轮转管理、出科考核、年度考核等全程的电子信息化。医院还设有计算机机房和图书室,面向所有规培医生开放,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规培的各个专业的规培学员均可实时上网检索相关资料及借阅专业书籍。教学科研中心拥有数据库及数字图书馆,能实现中、英文文献在线搜索及下载功能,且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为住院医师提高科研素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医学影像科是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具有高端大型先进影像设备、先进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及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建立了网上影像教学图片库,一定程度上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目前拥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20名,其中导师7名,设兼职住院医师规培秘书1名,所有师资均具有硕士学位,是一支师德师风高尚、专业技术和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的教师团队。同时,医学影像科拥有专门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小组,依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制定儿科影像诊断学的教学计划,使住院医师接受统一标准的培训,从而达到同质化培养效果。教学团队曾基于国际医学影像联盟平台构建《儿科影像诊断学》网络课程,同时购置国际医学影像联盟平台学习系统,面向规培学员免费开放。教学团队建设的郑州大学一流课程重点项目《儿科影像诊断学》已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开放3个学期,并被学习强国平台转载。教学团队中多名教师承担有国家级、省部级及郑州大学校级的教学及科研项目,同时还承担着研究生、规培生、进修生及实习生的影像诊断教学工作。
2.1.2教学模式多样化 4 a来,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学影像轮转学习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学员,每个月有5~9人次。教学模式多样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实行“一对一”带教模式,根据每个规培生的专业及经历不同,以及规培学生的兴趣及学习目的,分给相关业务能力较强的带教老师,并责任到人。第二,充分利用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PACS-HIS)工作站,可精准高级检索病例,并能查看患者的电子病历、手术记录、诊疗记录以及各项检查及检验报告,包括影像(X线、CT、MRI等)、内镜、病理、实验室检查资料,不仅提高了规培医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儿科影像诊断专业知识,使影像资源在规培中发挥重大作用,提高临床教学及科研水平,也有助于临床影像诊断思维的形成,达到规培的目的[3]。第三,参加晨读、专题讲座、疑难病例讨论。所有规培生来到科室首先进行入科培训,教学秘书讲解科室基本情况,各项规章制度及基本的学习任务及学习方法以及考核制度等相关内容,尽快熟悉并融入科室环境,参加科室每周一至周四的晨读(每月16次)以及每周五的专题讲座(每月4次),专题讲座均由副主任医师以上带教老师讲授,依据规培学生专业不同,有侧重的选择授课内容,包括儿科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以及前沿新技术的应用。授课以线上及线下方式进行,即学员线下听课,同时在钉钉群或腾讯会议进行直播,并将讲课内容回放分享至群内,学员在上课期间不能理解透彻的知识点可反复观看复习,该方法有助于规培学员建立较为全面的儿科影像诊断专业理论知识体系[4]。在积累了一定的儿科影像诊断专业知识及阅片能力之后,将规培生分成小组,在导师的指导下,采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并形成幻灯片进行汇报(每个月2次),由带教老师参与引导并进行点评互动,从而形成儿科影像诊断临床思维。第四,线上教学模式,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教学平台。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参与建设并购置的国际医学影像联盟平台是由国际影像学院(international radiology institute,IRI)即中美多家著名医疗机构的放射诊断医生共同创建的一个临床影像医学培训和教育组织平台,该平台每周为国内参与培训的单位提供一次40 min的实时课程,授课老师均来自中美两国顶级医院的放射科学专家。将规培学员的手机号导入平台系统,学员即可免费随时随地享受放射学专家的课件。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学团队建设的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免费向规培学员开放,并可在讨论区留言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并且每单元有测试题可检验学员的学习效果。线上教学模式联合这两个平台的使用,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克服空间及时间限制,在儿科影像诊断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基于问题的小组讨论式教学及理论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可充分激发规培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查漏补缺,针对性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5]。
2.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儿科影像诊断教学存在问题
2.2.1规培学员对学习重视不够 规培学员入科后,面对陌生环境,不能很快融入科室环境,少数学员存在应付现象,不能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机会的难得,学习资源浪费,打卡签到后,做自己的事情,消极怠工,晨读、专题讲座参与不积极、不认真,不积极主动与带教老师交流学习,轮转期间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2.2.2规培学员专业需求不一致 因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轮转的规培学员多为儿内科、儿外科、超声科、麻醉科、妇产科等专业学员,医学影像专业规培学员相对较少,且规培学员学历及水平参差不齐,理论知识水平、工作经验等多不相同,各自学习兴趣专业及学习侧重点不同,每个学员的轮转时间不一,造成了管理及教学同质化的一定难度。
2.2.3规培学员科研能力较弱 规培中更侧重强化临床诊断技能,相对弱化临床科研思维及创新能力。即使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了能够顺利毕业,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也无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潜心进行科研或降低科研要求,忽略了科研方向的思考和科研能力的学习,缺乏创新性。
2.2.4教学模式不完善 线上教学模式(如中国大学慕课、国际医学影像联盟平台等)的兴起,拓展了教学空间,学生随时随地只要有一部手机或者平板就可以参与学习,在给规培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及学习选择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儿科影像诊断教学效率,但也给儿科影像诊断学教学带来了挑战,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难以坚持[6]等。
3.1 加强住院医师规培学员的科学管理规培学员入科后,教学秘书要做好入科宣教。严格执行签到、排班、查岗制度以及管理和考核制度,出科考核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及实践考试,规培生平时的考勤及日常表现可经带教老师评价给予打分,并计入出科考核总分。由教学秘书介绍科室的基本情况,让规培学员尽快熟悉科室,尽快融入到科室中,发挥主人翁精神,尽快和适合专业方向的带教老师沟通,制定适当可行的个性化教学方案,规划好自己的学习计划。督促规培学员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及工作机会,充分利用医院及科室给予的优质学习资源平台,在学会儿科影像诊断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学习,尝试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书写诊断报告,提高自身儿科影像诊断学水平。此外,科室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专业相关的活动,增强规培学员的凝聚力及归属感,能更好地完成规培任务。
3.2 结合规培学员专业制定个性化的规培教学计划规培学员入科后,教学秘书对学员的基本情况进行汇总,包括学习、工作经验、专业、学习目的、学习侧重点、轮转时间长短等,并对学员进行入科测试,以了解学员儿科影像诊断专业的理论及实践能力,参照每个学员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教学计划,选配合适的专业方向带教老师,打好儿科影像诊断学理论知识基础,形成相关儿科疾病影像诊断思维,提升临床实践能力。
3.3 充分利用资源提升规培学员科研能力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规培学员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医院的科研资源,如迈特思创数据库和中国知网医院数字图书馆,教会学员利用网络资源检索专业相关中英文文献,明确各个不同阶段的学习及工作任务,合理分配学习及科研时间,在完成儿科影像诊断理论及实践学习的同时,也要在实践中善于发现临床问题,锻炼科研思维,善于总结及探索。鼓励针对临床工作问题开展科研论文写作,甚至科研项目的研究,培养学员的科研能力,强化创新意识及科研思维模式[7]。
3.4 建立以规培学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发挥慕课平台等线上教学优势以学生为中心,采用PBL教学联合线上教学的混合教学模式,即基于问题的教学联合线上教学。实践教学中,带教老师结合典型病例设置问题,规培学生通过查阅文献、教材书籍等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分小组围绕病例及老师设置的问题进行讨论发言,带教老师对规培学生的发言进行引导,归纳知识点,形成临床诊断思路,规培学生跟随带教老师的讲授阅片,学习典型病例。基于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及国际医学影像联盟平台的儿科影像诊断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在线讨论,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及对问题的探索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作为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员之间通过围绕问题交流、探讨、合作,能激发规培学生的信息探究行为,规培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也进一步增强,促进相互协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以及学习的第二次内化。建议以匿名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规培学生对指导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秘书及带教老师可经汇总评估后加以改进,以期探索更合适的、多元化的适合儿科影像诊断学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模式。
综上,儿科影像诊断学是一门重要的桥梁学科,具有很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住院医师成长的重要阶段,基于问题的小组讨论式教学联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能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作为儿科影像诊断学教学团队,也需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管理流程,真正地做到规范化培训。积极探索提高儿科影像诊断学规培教学质量,争取培养出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的高素质医疗人才。目前完善的教学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寻求最佳的儿科影像诊断学规培教学模式值得探索与研究,这对今后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