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贺香芳
1997年8月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农村小学任教语文。学校教学思想相对固化,课堂模式也比较单一。没有领路人,我几乎每堂课都是照本宣科,缺乏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我的课堂很传统,教学机械而呆板,效率不高。我很想多学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让自己更快地进步,便格外珍惜外派听课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听县城里一些骨干教师的课,是我最向往的事。
2001年10月的一天,学校教导主任通知我,去长兴三小听课。在三小,我听一位男教师上《鸬鹚》,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这位老师个子不高,身形瘦削,但双目却很有神,说话不疾不徐,音色很是悦耳。更让我羡慕的是,这位老师对教材个性的解读,课堂上行云流水般的引领,让学生们沉醉其中。他抓住文中的动词生发开来,让学生品味用词的生动贴切,感悟文本中的语言,让我明白原来语文课是可以这样上的。我在听课本上工整地写下了他的名字:臧学华。而我听课后的评课稿《感悟·积累——从板书中的省略号谈起》,也获得了县语文教研员余琴的点名表扬。从此,我和臧老师有了交集。
此后几年,在县暑期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中我常听臧老师上课、评课。他对语文教材的解读把握,他在课堂上所展现出的清新灵动,他的教学观点、视角总让我耳目一新。2004年,他担任了长兴县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员,从此也成为了我们的导师。
也是在2004年的10月,我调入长兴县实验小学的第二个年头。学校要承办县新课程改革教研活动,让我承担一节县级公开课,执教二年级上册《回声》。因为是我县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第二年,虽然对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所接触,但如何在课堂上体现课标精神,我心里很没有底。于是,我去找臧老师,请他给我做指导。
记得那天放学后,我带着课本、教学参考书、教学设计等资料来到了县教研室臧老师的办公室。我满心以为,臧老师会告诉我教学设计的高招。不曾想,臧老师让我坐在他的办公桌旁边,问道:“课文你读了几遍?有什么感受?”我愣了一下,课文倒是读过好几遍的,但除了它是一篇童话故事外,没有什么感受,我更多想的是怎么把教学环节设计出来,成为一篇教案。臧老师接着说道:“拿到一篇课文,首先要自己多读几遍,除了了解内容,更要梳理文本的语言特色,抓住文本的语言训练点,把教学环节设计好,让学生得意又得言。”
臧老师把课文又仔细阅读了一遍,转过头来对我说:“自己有所悟,知道要教什么,怎么教,设计的教案才有可操作性,有针对性,上起来也更顺手。教学参考书、教案集可以看,但前提是自己一定要好好钻研文本。”我听了,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一味地依赖教参、教案集提供的设计,只会削弱自己的思考力,变得越来越依赖于教案,不利于自己真正成长进步。
随后,臧老师又根据文本,给我讲述了整篇课文怎么把握,教学设计中可以抓的几个语言训练点,要关注学生课堂即时生成,重视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感悟中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臧老师的指导下,我的这堂课受到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回声》教学设计也获得县一等奖。
之后,我被选入了长兴县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改小组,主题磨课,课堂展示,专题研讨,论文撰写指导……我和其他成员一起,受到了臧老师更加全面具体的指导。2006年10月,我获得县语文课堂教学比武一等奖,教学设计连续三年获得浙江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学设计比赛优秀教学设计奖,我也被授予“长兴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实验教师奖”,并在湖州市的小语舞台上做公开课展示。这一切进步,和臧老师对我的引领和指导分不开。
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是紧密结合的。臧老师也鼓励我多反思,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多写教学论文。他亲自审阅我交上去的教学论文,给我提出修改意见,为了一句话怎么表达更贴切,我们要反复交流,精心打磨,最后这篇论文获得了湖州市一等奖。2012年,我光荣地被评为长兴县语文名师。担任校长之后,我也常对年轻教师作引领,鼓励他们要独立思考,深入钻研,上课要上出自己的感悟,文章要亮出自己的观点。
小语教学,一路走来,臧老师是我们的导师,也是我们一路前行的明灯。他培养了一大批名优骨干教师,为长兴县小语团队的建设发挥了独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