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臧学华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天生不安分、会做梦。”我想,会做梦还不够,还要执着追梦。
2009年,我先后借调到县委组织部和宣传部工作,并担任县创建办宣传科长一职。在很多人的眼里,将从此与为之奋斗了19 个春秋的教育工作岗位说再见了。
而我,却在许多个夜晚久久不能入寐。我热爱教育岗位,钟爱教师角色;我喜欢捧一杯清茶静心阅读、潜心钻研的感觉;我享受在课堂上与孩子交流,在校园里与老师们探讨的感觉。
在亲朋好友的不解与质疑中,在部门领导的反对与劝说中,我一次次提出回归的要求。2010年6月,在我的执着努力下,终于又回到了我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工作岗位,书写自己的逐梦人生。我要努力成为有高度、有深度、有影响力的名教师,造就自己、成就他人。我的血液在澎湃、在沸腾,我的思想在跳跃、在欢呼。是执着向往也好,是书生意气也罢,我选择,我无悔。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类似这样的格言警句,上百度,可以查到成千上万条。有悠悠华夏的文化传承,有名家学者的谆谆教导,有父母师长的殷殷期待。是呀!一个追梦之人必是一个勤学之人。
2014年10月,我参加全国赛课,执教《写导游词》。关于《写导游词》,课本只是在习作的内容上作了要求。导游词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导游词有什么特点?学生写导游词,应该写到怎样的程度?答案课本上没有,教学用书上也没有。我上百度搜索,在中国知网检索,登录国家图书馆官网浏览。我重温《现代汉语》,琢磨《语言学》。我在网上购买《中国著名景区导游词精选》《华东黄金旅游线导游词》《广西经典导游词》等书籍进行阅读。关于导游词的资料,我建了一个又一个文档,反复阅读,反复揣摩。在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后,根据《大学语文》中比较权威的章节《导游词及导游词创作》,再综合其他文献资料的阐述,制订出适合四年级学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设计。盛新凤老师这样评价:“《写导游词》的教学,最后在桂林能够如此成功,摘得桂冠,一方面得益于浙江团队的高瞻远瞩,善于贯彻科学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是因为学华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能够非常恰当地把每一位专家的建议融入到他的课中,他的学习能力非常了得。”
“学而不思则罔”,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惘。我经常问青年教师三个问题:你经常反思吗?你愿意反思吗?你喜欢反思吗?一线教师备课本上的反思往往是应付检查的。平时上完课,哪怕很有感触,可以写下生动鲜活、引人思考的文字,也大多因为匆匆忙忙而没有留下痕迹,等到学校检查时,才发现只能写些套话、空话来交差,绞尽脑汁、挖空心思,迸出来的也只是些没有生命的片言只语。
经常有老师和我探讨论文的撰写。我总是会问,为了写好一篇论文,你怎样做呢?得到的回答往往是——到网上学习相关的文章。这样的学习太狭隘,拘泥于相关文章,视野就不够开阔,思路就不容易打开。想要写好文章,就要有跳出学科看世界的眼光。语文老师,可以看看数学的、科学的、音乐的……想要写好文章,就要有跳出学段看世界的眼光。一个小学教师翻来覆去就看小学教育的书籍和杂志,那他的高度往往是有限的。可以学习中学历史老师的论文,探寻他们既有文化底蕴又有时代感的写作视角;可以学习中学语文老师的论文,推敲他们既有趣味又有深度的言语表达;可以学习中学理科老师的论文,研究理科老师的行文风格和写作逻辑。想要写好文章,还要有跳出教育看世界的眼光。经常读点哲学、文学、历史等方面的书籍,会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
“只有善于思考的教师,才能使他的教学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新气象。”听课时,师生的举止对话会引发我的思考;上课后,教学的成败得失会引发我的思考;培训时,老师们的疑难困惑会引发我的思考;生活中,道听途说的教育讨论会引发我的思考。只有善于思考,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探触教育的真谛,激起教育的诗情,不断开拓创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想成为优秀的教师就要善于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无论是平日上课还是执教公开课,或者指导老师上课,我也总会将我的学习、我的思考融入课堂。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我们站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高度来设计;教学《桥》,我们抓住微型小说的特点,基于语用进行设计;教学《清平乐·村居》,我们从诗意语文、田园生活的视角来设计;教学《长征》,我们紧扣“等闲”,回顾历史,仰望伟人,使课堂呈现出磅礴气势。
追梦之人,应是好学之人、善思之人、笃行之人。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件与众不同的绝世好物,其实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勤奋为前提的,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大把曼妙的青春时光。”用这句名言与所有的追梦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