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论阐述

2022-01-01 03:12郭少华范嘉琪
关键词:立德总书记思政

郭少华,范嘉琪

(1.井冈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2.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论, 是专门论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 系统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原则、中心环节和具体要求,科学回答了“怎样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这一事关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否实现的基本问题,形成了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理论。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论述, 对于全面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乎“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目标的实现和“立德树人”任务的完成。 怎样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此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立足我国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高校的具体实际,“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这是根本原则,必须坚持与遵守,不能逾越。

(一)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是党的唯一正确的思想路线。 习近平总书记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也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坚定捍卫者与执行者, 在许多重要场合, 他多次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1.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根本原则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后,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会。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依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提出党和国家的工作必须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这既是共产党人谋事成事必须坚守的根本原则, 也是共产党人谋事成事必须遵循的基本方法。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今天, 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 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遵循这一观点,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愿望出发。 ”[1]回溯党的百年历史, 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才能避免在前进道路上少犯错误;反之,则会犯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其祸害是巨大的。

2.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的基本内涵

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中国的最大的最根本的客观实际。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是什么? 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就此来看,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其基本内涵就是一切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当代中国最根本的客观实际,对于这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新中国成立后,受左的思想的影响,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曾一度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不能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发展阶段和我国的基本国情,结果犯了严重的思想错误,致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走了不少弯路,遭受了重大挫折,其教训非常深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党的百年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保证党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据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客观实际,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否则就会犯错误,甚至犯颠覆性的错误。”[1]对于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习近平总书记进而指出,要辩证地具体地看待我国的客观实际,我国的“客观实际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 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 ……如果守着我们对过去中国实际的认识不动,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我们就难以前进。 ”[1]所以,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就是“我们要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环境变化,辩证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 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 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 ”[1]

综合习近平总书记上述有关“客观实际”的论述,从中可以得出:“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的基本内涵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 二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的新变化新特点出发; 三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国际环境呈现出的新变化新特点出发。一句话,就是对客观实际的认识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又要与时俱进,这样,才不会犯原则性、方向性的错误。

3.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并不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 人能认识世界, 也能改造世界。对于如何正确处理客观与主观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这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原则,必须始终坚持;另外,人不是物质的奴隶, 人的主观世界或精神对客观世界或物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从党的百年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只有正确处理好客观与主观或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党所从事的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事业才能一帆风顺。就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辩证唯物主义虽然强调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但并不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而是认为这种反作用有时是十分巨大的”,“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坚定、干事创业精气神足,人民群众精神振奋、 发愤图强, 就可以创造出很多人间奇迹。 如果党员、干部理想动摇、宗旨淡化,人民群众精神萎靡、贪图安逸,那往往可以干成的事情也干不成。 所以,我们必须毫不放松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用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1]正是因为精神对物质具有能动性,所以,才更加凸显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改造学生的精神世界。 只有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把学生的精神世界改造好,高校学生才会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

(二)立足客观实际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 尤其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就是从我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出发。只有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客观实际, 才能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

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立足点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 不同的时代, 高校学生都有各自的时代特点和价值诉求。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发展阶段。从总体上看,我国的最大的客观实际, 即我国的基本国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客观实际, 在我国社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 不同行业和领域会具体化为不同的实际, 在高校则具体化为不同阶段高校所要面对的具体的客观实际。 我国高校面对的具体的客观实际是什么呢?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 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2](P376)也就是说,我国高校所要面对的具体的客观实际,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阐述的“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 而这种“独特性”强调的就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国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化与特点。 只有深刻认识这种 “变化”与“特点”,才能更好地认识“独特性”,所以,做好高校工作、 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立足我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而且也只有这样, 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放矢,进而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把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高校学生教育好。

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立场

我国高校面对的具体的客观实际, 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四个服务”的价值立场。为此,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P376-377)就是说,“为人民服务, 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四个服务” 思想的提出为当今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基本价值立场与价值遵循,其与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有着内在的联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不管是思政课还是非思政课,都要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教化作用,紧紧围绕“四个服务”教育、引导高校学生,帮助学生立好“四个服务”之德,树好“四个服务”之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

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方向

我国高校面对的具体的客观实际, 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服从、服务于党的教育方针。 为此,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2](P377)那么,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怎样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对此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教育引导学生做到“四个正确认识”:一是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二是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三是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四是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2](P378)围绕“四个正确认识”对高校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不仅是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也是高校其他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教育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采取多种教育手段与方法, 通过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做到“四个正确认识”,坚定“四个自信”、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三)坚持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 这是我国最根本的政党政治实际。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其实也内在地要求坚持党对高校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绝对领导。

1.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党的领导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我国最大的客观实际。 这个最大的客观实际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包含党的领导。2014年5 月9 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明确指出:“一定要认清,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我国的政党制度也明确规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实际。

2.坚持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 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4](P16)我国高校是社会主义高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首先必须坚持从党的领导这个最大的国情出发。对于如何坚持及为什么要坚持党对高校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绝对领导?对此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 ”[5]高校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场所, 办好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2](P379)坚持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这就要求高校“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 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 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各级党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 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P379)

3.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责任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党的领导, 必须落实高校党委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责任。 党对高校各项工作的领导,是通过高校党委来具体落实。高校党委直接承担着落实党的领导的重大责任, 对高校各项工作实行全面领导。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 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 ”[2](P379)高校党委要严格按照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要求,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6]

4.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指导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 ”[7]坚持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 这既是中国共产党赢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胜利的思想保证,也是百年党史的经验总结。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 内在地包含着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教育事业和高校教育工作的思想指导。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2](P377)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4](P16)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8](P32)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 重点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点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 进课堂、进头脑。 高校学生只有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知、真懂、真信, 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实践中迸发无穷力量。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对于怎样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除了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高度重视外,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从教育实践上予以高度重视。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环节论断的提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 即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核心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学生教育好、培养好。为此,高校管理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增强问题意识、 坚持问题导向,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多思考,多做文章。 身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极为关切, 而且还就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过许多重要论述。在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环节的论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 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2](P376)该“中心环节”论断的提出,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聚焦立德树人这个靶心,在“立德”的目标牵引下,围绕“树人”这个教育主体进行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同向同行。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环节的涵义

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这里面涉及到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问题。 就此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立德树人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2](P376)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其讲的德就是:有理想、有目标,具体地说,就是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 其讲的才就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用之才,具体地说,就是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 德与才合在一起, 立德树人强调的是把高校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 立德树人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

(三)紧扣中心环节做好立德树人工作

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高校的办学目标, 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高校党委、行政及有关教学实践主体应紧扣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环节,切实把立德树人任务完成好。

1.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关键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是教育人与培养人的重要场所, 自大一新生入校后直至其大学毕业, 高校思政课教师与其它各类课程教师都承担了教育与培养学生之责。 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主渠道,其它各类课程与思政课要同向同行。对于如何发挥高校课程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教化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 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P378)

2.构建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的教育培养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就要在党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建立起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的教育培养体系。 为此,在2018 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 ”[5]高校党委、 行政和各教学单位都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中心环节与根本任务, 从宏观着眼、 从微观着手,进行教学设计与教法创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育人效果。

3.健全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的落实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必须健全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 为此,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4](P348)对于如何发挥高校教师、 尤其是思政课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4](P330)非思政课教师也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要求

对于怎样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不但提出了“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的根本原则,“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而且还提出了“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具体要求。

(一)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方法论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导。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与中心环节是立德树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告诉我们,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而且还非常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以解决中国社会发展所遇到的诸多问题。在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他说:“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2](P378)“三个规律”,即“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三个规律中, 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都服从、服务于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同时,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具体化。所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必须严格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二)遵循教书育人与学生成长规律

教书育人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服从、 服务于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除了严格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外, 还要遵循教书育人与学生成长规律。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承担了思想政治工作责任,是教育者和教育主体;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受教育者,是被教育主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教书育人与学生成长规律,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2](P377)高校是育人的重要场所,是立德树人的地方,高校教育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要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 而以学生为中心,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年龄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坚持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遵循教书育人与学生成长规律,必须坚持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全程育人要求学校、政府、社会一起来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要完善课程体系, 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4](P331-332)要“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 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 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 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4](P329)“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 ”[5]

全方位育人要求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培养,在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六个方面下功夫。 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5]使高校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与进步。

3.创新学术话语体系,以文育人,以理服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教书育人与学生成长规律,改变以往较为刻板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较为僵化的教学语言,结合新媒体新技术,创新学术话语体系,以文育人,以理服人。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推出更多高水平教材,创新学术话语体系”,“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2](P378)

(三)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因高校办学层次和学生主体存在诸多差异,所以,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除了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外,还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1.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办好社会主义高校,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4](P329)

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各高校必须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有关文件精神, 保证思政课课程不减少、课时不压缩,严格按照生师比配齐、配强思政课专职教师,落实思政课教师经济待遇,强化思政课教师政治责任,让思政课教师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使其充分利用三尺讲台,紧扣立德树人中心环节,传好马克思主义之经,布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道, 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知、真懂、真信。

2.因时而进、因势利导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因时而进,体现时代性和实效性。 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时代新形势,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 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 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5]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最重要手段。高校党委、行政要有大局意识、超前意识,要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站位, 抓好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法改革与创新,因时而进、因势利导,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成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3.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时而进、 因势而新。第一,用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指导立德树人工作。 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在实践中,我们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这是我们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 来之不易,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5]第二,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为此,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4](P330)要按照“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即“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9]不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着力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极为特殊也极具意义的工作。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讲究方式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论阐述, 为全面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猜你喜欢
立德总书记思政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