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园本教研组织策略探究

2022-01-01 02:45:25福建省厦门市海城幼儿园陈多默
亚太教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教研交流教师

福建省厦门市海城幼儿园 陈多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在“停课不停学”期间,各种网络通信方式以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以及可视化等优势迅速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工作模式,运用网络组织开展园本教研也成为幼儿园教师教研的首选模式。近年来,教师们致力于网络教研探索,与时俱进,将网络教研方式运用于园本教研,打造网络教研成长群,通过网络教研经验分享、在线教研互动、数据分析,使之成为教师成长的助推器,从中探索了一系列有效的组织模式与组织策略,丰富和拓展园本教研的多样性,切实提高园本教研的质量和实效性。

一、技术先行,助力网络教研

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依据学的法子。”利用新的教研方法,可以有效地把课堂的时空留给学生,把合作的方法教给学生,把探究的情趣带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快乐学习的主人。网络教研不仅能帮助教师节省时间、精力,还能将教研过程可视化,方便数据分析、整理,提升教研效率。当今,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大众的学习方式。网络教研需要技术支撑。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教研、移动直播、在线会议等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拓展着教师的教研渠道,为网络教研提供保障,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是新时期教师成长的必修课。

在实践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年轻教师技术强,掌握新技能快,但缺乏理论和实践经验;年纪大的教师技术层面相对薄弱,但教研经验丰富。因此,幼儿园为不同水平的教师提供适宜的学习套餐,通过信息技术2.0网络平台自学、任务小挑战、技术结对子、推荐好用软件、技术达人经验分享等形式为教师技术赋能,鼓励教师学习录音、录像、微课制作、文字提取等多媒体运用技能,让教师尽快获取新技能、新资讯,在反复的实践中不断提升操作技巧与速度。借由技术,运用互联网思维,将之融入教研生态中,助力网络教研顺利开展。

二、根据需求,灵活运用不同教研模式

经过近年的教研实践,教研组倾听教师们的心声,根据各种教研需求,自如运用不同的网络模式,让教师们从中尝到了“互联网+教研”的甜头。幼儿园建立了“教研成长群”,常态化网络教研模式的运用,使之成为教师互动学习的平台、教研的热土、成长的心灵家园。

(一)在线文本协作教研

在线文本协作教研模式下,需要先设置教研问题,引导教师在线自主填写。教师在填写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思考自己的问题,也能通过平面呈现的方式互相学习,纵向、横向对比、分析。这个教研的过程是互相启发的活动,教研参与者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在启发他人的同时,感受同伴的交流而实现自我启发。在线文本协作教研可实现多人同时在线编辑,方便信息收集,教研组织者可设置完成时长,给予教师充分的思考、学习空间。

(二)集体在线教研

集体在线教研以问题为导向,提取教研议题,教师在线围绕教研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视频、音频、图片等还原教学场景,同时利用在线发言表达观点等多元方式,对教研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三)园际协同教研

园际协同教研为双园区或多园区幼儿园协同教研提供了便利。以幼儿园自然角创设研讨教研为例,原来的面对面教研需要各个园区的教师同时赶到相同的教研现场才能得以实现,而通过网络直播,可以实现多人同时观看,及时点评,交流意见。

另外,在政府鼓励多种办园形式共举的今天,公办园往往更多地承担了帮扶发展薄弱园的任务,在此背景下,可以同时邀约多所民办园的教师加入在线教研,参与互动、讨论,以此提升帮扶效率,让教研参与主体更加多元,扩大教研参与者的范围,在没有围墙的幼儿园中实现自我提升。

(四)线上线下联合教研

线下教研互动性强,线上教研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灵活方便,线上、线下教研皆有其利弊。后疫情时代,如何结合线上、线下教研的不同优势开展教研活动,也是线上教研探索的重点,如让线上分享交流成为线下活动的延伸,也可以在线上教研后进行线下实践观摩;或线下观摩的同时,教师可多人在线,边观摩边提问,边发表看法。又如幼儿园外出学习的机会有限,特别是对于一些名园的观摩活动,教师们总是趋之若鹜。利用网络在线平台,时时录制上传视频,能及时将亮点进行呈现,让所有教师都有机会通过视频身临其境,共同学习。参与观摩的教师回园后立即将视频、图片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在线分享,提供给其他教师学习。接着,教师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实践,并通过线上进一步交流研讨。此举满足了所有教师学习研讨的需求,获得了教师的好评。线上、线下互相融合的混合式教研,将成为未来教研的常态。

(五)线上随机教研

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或在教学现场遇到有价值、值得观察研讨的内容时,可以随时发布到网络教研平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在线上提出,让团队在线支着;教师也可以做信息的“搬运工”,及时将教学信息、外出观摩亮点、教学现场优秀的做法进行及时分享。这一系列方式让教研环境越发富有弹性,游戏中、教室里、家里……在网络环境下时时可学、处处可研。

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建立随时教研机制,不拘泥于任何一种形式,从教研实际需求出发,教研方式可“单一”进行,可混合进行,恰当的、适宜的、及时的就是最好的。

三、策略支着,提升网络教研实效

在网络教研过程中,教师缺乏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无法亲临现场、体验现场教研氛围,导致教研中出现诸多问题。其一,网络教研中参与者是否同时在线、是否中途离线、参与情况如何……这让网络教研出现了许多变量与不可控因素。如何提高教研参与者的参与度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二,根据教师问卷调查了解到,在网络教研中,有时等待发言时间过长,造成整个网络时间冗长、拖沓,或在讨论交流中遇到瓶颈,长时间中断交流,这些问题消磨了参与者的教研激情。其三,如何打造良性的网络教研氛围,激发参与者的活动热情?网络教研活动之后,如何留下教研足迹,为之后的教研生成新的教研议题?针对上述问题,教研组经过逐步摸索,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策略。

(一)形成机制,提升参与度

在线教研中可利用在线点名、线上签到、自拍签到等形式,及时了解参与者动态,对没有在线的教师及时提醒或给予技术支持。

网络教研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可以突破班级、年段、部门的限制,让人人都有表达自我的机会,人人都能成为教研的主体。网络教研可设置不同的教研角色,如签到员、记录员、计时员、资料整理员、统计员等,通过自主报名、抽签等形式让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融入网络教研。网络教研组织者也可定期轮换,让更多教师参与探索网络教研,启发教师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问题,或把教研中的部分环节分解,由其他教师协同完成。

此外,还应制定网络教研制度,对教研出勤、表达要求、教研任务等进行详细规定,帮助教师共同遵守;规范网络文明语言,不传播不当言论,禁止恶意刷屏,创建良好的网络教研环境。

(二)深入调研,做足功课

教研组织者应做好前期准备,进行深入的调研,提取教师感兴趣、有价值的议题,制定网络教研方案,做好前期准备。通过“教研预告”让教师们熟悉教研流程,做好时间安排,明确教研任务,避免随意性。

对教研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应提醒教师提前做好功课,对需要提前阅读学习的内容进行提前准备,打开彼此交流的话题,以保证教研的过程有质量、不拖沓。做好平台运行测试、压力测试,避免教研设备发生故障影响教研活动顺利开展。

此外,还应注意把握节奏、张弛有度。教研的目的是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研组织者要组织好开场白,开场白语言应简洁、明了,富有感染力,明确问题,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组织者对平台内参与者要密切关注其动态,注重沟通,畅通联系;遇到问题随机应变,保持活动不冷场。在交流话题跑偏时,组织者应适时提醒;对于讨论环节中观点僵持的局面,组织者应善于点拨,启发思维,安抚情绪。组织者还可设置发言时间,安排好发言秩序,把握好教研节奏,教研过程做到张弛有度。

教师在虚拟的网络空间无法面对面交流,可能出现互动性差的情况,因此,提高教师的参与热情,鼓励教师大胆表达自己的观念,是教研成功的重要因素。

笔者在与教师交流座谈时了解到,有的教师发言少是因为打字速度慢,缓慢的打字速度与较快的思考速度成反比,表达的观点总是滞后于教研环节,导致有的教师索性放弃了发言。因此,在线教研也应关注教师的个体能力差异与个人表达的习惯,有的教师善于用图示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教师打字快可直接输入,有的教师也可以直接用语音、语音转文字、图片表达等,应允许、鼓励、帮助教师用自己擅长的网络语言表达自己的教研观点。

(三)活动复盘,提取资源

教研过程中的资料是教师们智慧的结晶,对于教研过程中有价值的视频、讲稿应及时归档、整理,上传共享设备或上传云端,形成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库,体现网络教研开放、动态、交互的优势。如某次针对班级点心环节的常规网络教研过后,教师将教研中形成的策略在班级实践后的成果做成视频向全园推广,让所有教师加深了印象,方便反复参考学习,让常规活动要求可视化,获得了教师的一致欢迎。

教研活动后,教师们可汇总资料,通过微信公众号、美篇、撰写报道等方式记录教研的点滴与成果,分享彼此成长的喜悦。在网络教研过程中,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教师可通过对教研过程的反思发现新问题,通过问题征集的方法将问题进行归纳梳理,找到集体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下次研讨的主题,鼓励教师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困惑,为下次的教研开展提供第一手素材和依据,形成议题生成、在线研讨、分享反思、生成教研新问题的闭环教研。

此外,还可鼓励教师自制成长共享档案,让教研成员的进步看得见。利用在线文档或者电子笔记等形式定期记录、分享教师的教研活动和成果等,激励在线教研共同体形成成果,同时记录参研教师们的成长足迹。

网络教研不能只是简单把教研活动搬个家,而应与时俱进,引导教师掌握网络教研的新技能,根据不同的在线教研场景,不断优化教研模式,提升教研实效。新时代的教师要善于在时代变化中看到新趋势,不惧新时代的挑战,把握时机,用更加灵活的手段、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广阔的视野,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实践终身学习的理念,搏击风浪,线上、线下融合,跨越时空教研,共同享受成长快乐。

猜你喜欢
教研交流教师
如此交流,太暖!
科教新报(2022年12期)2022-05-23 06:34:16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8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 09:30:18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学术界(2016年10期)2016-11-10 07:29:28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圆我教师梦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2